建築3D列印技術能造高樓嗎?看看這種新型煅燒粘土基水泥

2020-09-05 AAU3D

aau訊(編輯 凌琦韻)近日,來自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用於擠出3D列印的新的煅燒粘土基水泥。與傳統水泥相比,新型材料具有更強的流動一致性、更強的可建造性和更強的水合特性,這對於實現精確擠出的關鍵。


低等級(左)和高等級(右)煅燒粘土的電子顯微圖


混凝土3D列印


用混凝土進行3D列印是增材製造行業的一個較為特殊的領域之一,但與傳統模板相比,它無疑具有優勢。其完全消除了實際構建模板的需要,而且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複雜幾何建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完成。混凝土3D印表機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優化材料使用,削減成本並減少列印過程中的浪費。


除了印表機,用於建造結構的水泥可能是影響其質量的最關鍵因素。3D可列印混合物需要表現出穩定的流動性和低粘度,這意味著它們應該以恆定的速度擠壓,並在凝固後保持在原位。有時,低質量的水泥混凝土一旦被更多層堆積在其上,就會導致「下陷」,失去形狀穩定性和隨後的尺寸精度。


煅燒粘土基水泥


為了研製出具有優良機械性能和列印性能的水泥混合物,研究人員研究了煅燒粘土—粘土在850°C的爐中經過長時間的噴砂處理。它以其出色的抗壓強度和成本效益而聞名,使其成為標準混凝土的極具吸引力的替代品。


這項研究涉及對兩種不同等級的煅燒粘土進行試驗,高等級粘土(含量95%的偏高嶺土)和低等級粘土(含量50%的偏高嶺土)。這兩種等級的粘土以不同的比例與波特蘭水泥混合,並在大學實驗室的定製擠出機上列印出來。該設備包括一個輸送泵,以及連接到一個大的CNC操作臺上的材料軟管和噴嘴。


實驗室自定義列印裝置


值得一提的是,該團隊發現將高純度含量從0wt%提高到50wt%,可以在增加混合物尺寸穩定性的同時最大化流動一致性。這種可建造性的增強是由於較高的煅燒粘土含量降低了平均粒間距離。這在以前,這是有成本的,因為列印的樣品在七天之後抗壓強度會變得較低。研究人員現在相信,他們可以微調配方,在不犧牲強度的情況下最大化的優化列印性能。


煅燒粘土-水泥印紋試驗


關於此研究的更多細節可以查看題為」不同等級的煅燒粘土對用於3D列印的三元混合膠凝材料的硬化性能的影響」」的論文。該論文由Yu Che、 Claudia Romero Rodriguez、Zhenming Li、Boyu Chen、OğuzhanÇopuroğlu、 Erik Schlangen共同撰寫。


3D列印混凝土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個專門用於3D列印混凝土的單機器人工業平臺,六軸機械臂能夠列印出不同尺寸的結構單件。諸如此類的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加速整個領域向前發展。


這不僅僅是學術領域,德克薩斯州的ICON建築公司最近與美國政府支持的國防創新部門合作,在彭德爾頓海軍基地進行3D列印混凝土結構。兩家公司最初訓練了8名海軍陸戰隊員使用ICON公司的混凝土3D印表機,並在36小時內成功地列印出整個汽車外框架結構。

相關焦點

  • 荷蘭研究員配置了用於3D列印的新型水泥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就配置了一種新的煅燒黏土基水泥,用於提高3D列印的精度。兩種不同等級低的煅燒黏土該研究涉及試驗兩種不同等級的煅燒黏土,即高等級(95%偏高嶺土含量)和低等級(50%偏高嶺土含量)。
  • 3D列印「可塑粘土」,用土造房成科技新趨向?
    傳統建築業目前面臨兩大挑戰:對可持續基礎設施的需求和修復日益惡化的建築、橋梁和道路的需要。雖然混凝土是許多建築項目的首選材料,但由於混凝土碳耗用量過大,導致高浪費和能源消耗。例如,使用擠壓混凝土層的建築項目突出了快速廉價地製造建築結構添加劑的潛力。然而,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依舊有約7%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混凝土製造造成的,而且不能回收利用。現在,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科學家們為了尋找更環保的替代品,將目光投向了世界各地表土下的可塑粘土。一般來說,土壤通常按其組成的材料層進行分類,從植物生長的頂部有機層開始,到地殼堅硬的基巖結束。
  • 為什麼水泥加水就能變硬?混凝土的壽命真的只有五十年嗎?
    水泥最早是在1824年被英國約瑟夫·阿斯普丁所發明,在那之前,人類並沒有水泥的概念,那個時候的建築物一般都是使用木頭或者泥土來進行建造,不過在古羅馬時期,人們已經會使用火山灰和石灰加水來作為建築的粘合劑,這樣能讓建築物變得更加堅硬,但那個時候的人們並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 蠶絲水泥:水泥也能3D列印大型藝術裝置
    來自北京的Silk Project空間實驗室成立於2012年,這個實驗室的目的是在那些在機器人、材料科學和3D列印領域有經驗的人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設計師體驗新的技術和材料,找出如何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創作當中,並且進一步進行深度的研究探索和實驗。
  • 3D列印房子!你見過嗎?油墨來自建築垃圾
    日前,小北走進了位於江北新區的南京綠色增材智造研究院,探秘這家研究院如何利用3D建築列印技術將建築垃圾「變」成各種建築。 房子也能列印出來! 南京綠色增材智造研究院是南京市2019年第一批籤約新型研發機構,與東南大學的「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立共建合作關係,由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管委會、東南大學張亞梅教授團隊以及南京嘉翼數位化增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組建。研究院專業從事新材料、綠色增材3D建築列印領域的研究及其應用和示範工程。
  • 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技術開發更堅固的3D列印建築
    中國3D列印網6月24日訊,斯威本科技大學的研究員和法國建築公司Bouygues Travaux Publics的主管已經使用機器學習技術來更好地理解3D列印建築材料的抗壓強度。為了開發一種對3D列印的地質聚合物樣本進行分類的過程,研究團隊針對了特定變量,並使用機器學習方法優化了3D列印的材料的組成。該研究不僅可以產生具有更高抗壓強度的建築複合材料,還可以為建築行業中使用的其他3D列印化合物的穩定性進行分類的路線圖。 該團隊解釋說:「目的是引入一種可行的方法來對通過增材製造技術製成的地聚合物樣品進行分類。
  • 圖說中世紀城堡3d列印建築全過程
    有沒有見過3d列印建築的魅力,近幾年3d列印技術在世界建築領域得到很好的應用,3d列印地圖、3d列印建築等等... 有沒有見過3D列印建築的魅力,近幾年3D列印技術在世界建築領域得到很好的應用,3D列印地圖、3D列印建築等等,3D列印技術在建築行業展現了很好的能力及潛力,就在幾天前,3D列印10幢建築落戶上海,當時引來廣大的關注,在質疑聲的同時,很多都呈現了對3D列印技術的讚嘆。下面組圖呈現了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個人承包商Andrey Rudenko用3D印表機列印中世紀城堡的過程。
  • 科學家使用當地土壤3D列印更環保的建築物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雖然3D列印技術確實可以更快、更便宜地建造建築物,但這種結構通常是由混凝土製成的,並不十分環保。不過很快可能就可以用當地的土壤來列印建築了。混凝土的問題在於生產用於將其粘合在一起的水泥。根據一些研究,這個過程是世界上8%的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來源。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水泥是怎麼被發現的?水泥的原材料是什麼?結構是怎樣的?
    一、水泥的發現1824年,英國建築工人約瑟夫·阿斯譜丁(Joseph Aspdin)發明了水泥並取得了波特蘭水泥的專利權。他用石灰石和粘土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後,在類似於燒石灰的立窯內煅燒成熟料,再經磨細製成水泥。
  • 解密:3D列印建築到底用的是什麼材料?
    3D列印建築最近一段時間比較火,有列印整體房屋的,有列印部分房屋部件的,有列印3D建築模塊的,有整體漂亮的建築,也有類似「勾心鬥角」的結構,從輕質隔牆到保溫層面,一套房子,24小時內全部完成。確實不可思議,讓我們來分析下這些建築到底是如何做成的 ?
  • 陳根:3D列印在建築,輕量化的造房未來
    陳述根本 舉報   文/陳根  3D 打 印也 被 稱 為 增 材 制 造
  • 聚合物、金屬、陶瓷和複合材料,3D列印材料原來這麼複雜!
    而每種列印技術的列印材料都是不一樣的,比如SLS常用的列印材料是金屬粉末,而SLA通常用光敏樹脂,FDM採用的材料比較廣泛如ABS塑料、PLA塑料等等。 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3D列印的應用材料方面已取得非常大的進展。因此對於用戶來說,要真正實現和發揮3D列印的優勢,必須了解多種多樣可利用的材料以及每種材料如何發揮各自的具體特性來提升原型或生產用部件的品質。
  • 3D列印住宅不再是「紙上談兵」 華商陸海用3D建築列印技術蓋出一幢...
    在建築材料方面,與以「花崗石」為主料的溫莎城堡不同,華商陸海建造的「新溫莎城堡」採用的是普通標號的鋼筋混凝土。  您可千萬別小瞧這「普通標號的鋼筋混凝土」的建築材料,華商陸海攻克的卻是全球3D建築列印領域的大難題!  據相關資料提供數據顯示,3D列印技術應用於建築領域是從 2013 年開始的,。
  • 中國用3D列印造殲20:什麼是3D列印技術
    美國90年代即開始應用3D技術造戰機自航空技術出現以後,中國航空工業就一直居於落後的地位,建國60年以來,我們學蘇聯、學美國、學歐洲,中國航空工業給人的印象就是差半截,落後XX年的。3D列印技術目前在全球也是前沿技術和前沿應用,最尖端的航空工業對這種技術最為關注也最嚴謹,美國90年代中期就獲得這類技術的工業嘗試,但是他們一直稱為近淨成型加工技術,F-22,F-35都有應用,不過因為一些加工工藝等原因,美國也沒有能大規模應用,但美國將這一技術一直作為先進位造技術而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RAPA)牽頭,組織美國30多家企業對這一技術長期研究。
  • 水泥如何建設中國?
    相比農業社會的種種傳統建築材料水泥以及混凝土的建造自由度要大很多(尺寸固定的石頭和可以自由塑形的石頭,這種區別)(圖片來自:shutterstock@Numpon Jumroonsiri)▼這就要說到水泥生產的幾個相關流程了。水泥生產的第一步,是原料開採,主要是石灰石(受熱形成氧化鈣)、粘土質(提供矽元素、鋁元素等)、鋼渣(提供鐵)等。雖然石灰石和粘土並不難找,但在礦區附近進行開發,卻是一舉兩得,多次利用,這正是唐山的優勢所在。原料粉碎後進行混合,隨後送入窯中進行高溫加熱,這個工序被稱為熟料煅燒。
  • 【觀察】溫度對3D列印PLA粘土納米複合材料的影響
    3D列印應用中使用層狀矽酸鹽增強PLA的可能性,還特別研究了列印溫度對3D列印粘土/PLA納米複合材料的影響。研究人員解釋說,然後,用單螺杆擠出機生產PLA和PLA/粘土原料長絲(直徑1.75mm)。  研究人員在三種不同的溫度下,採用FDM 3D列印技術,對狗骨狀和稜柱狀標本進行3D列印,熔化溫度逐漸提高(PLA 4032D為185~200°C~215°C,PLA 2003D為165~180°C~195°C)。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全向3D列印技術的發展:從屈服應力流體到懸浮液。(A)在非自愈的屈服應力流體中進行全向列印。(上圖)使用可移動墨水的3d列印血管網絡示意圖。(下圖)3D微血管網絡的螢光圖像,通過在可光解聚的Pluronic F-127-diacrylate基體內全向印刷油墨(染成紅色)製成。標尺,10毫米。複製從[13]。(B-F)懸浮介質中的全向列印。(B)印在顆粒懸浮液中的小型俄羅斯娃娃。
  • 深度解析全球粘土(陶瓷)3D列印現狀
    列印巧克力但是該怎樣才能列印出這種膏狀類的材料呢?真正在列印膏狀材料的開拓者是Richard Horne。他在他的個人主頁中記載了怎樣製作膏狀擠出機。在2014年義大利設計師和工程師Francesco Pacelli,利用注射泵也製造出了列印粘土的3D印表機
  • 「水去哪裡了」—核磁共振探究水泥漿體早期演變進程
    本文就是藉助低場核磁共振技術,測試了石灰-煅燒粘土複合新型水泥的水化反應過程,以期揭示複合水泥觸變性機理。01引言新一代水泥的發展更多追求使用輔助膠凝材料(SCMs)代替水泥熟料。在常用的SCMs中,石灰石和煅燒粘土的應用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