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百米跑丈量的是人類在陸地上的速度極限,那麼100米自由式丈量的則是人類在水中的速度極限。
四種泳姿中,蛙泳應該算最古老的品種,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中國、羅馬、埃及便已出現。19世紀初,蛙泳成了最常用的比賽泳姿。
1933年,美國人邁爾斯在布魯克林青年總會遊泳比賽中,首次向世界展示兩臂同時出水從空中移向前方、兩腿併攏上下打水的類似蝴蝶的泳勢。1935年,蝶泳正式成為運動項目。
公元前758年一個希臘陶瓶上繪有兩臂輪流划水的動作。1890年,英國選手特拉金首先使用兩臂交替划水的遊泳姿勢;1900年澳大利亞的卡維爾採用兩腿上下交替打水的動作。這就是現在常見的自由式。
在蛙泳和自由式的基礎上,人們又發明了仰泳。這種脫胎於水上搬運的動作,在1794年被人用於仰臥水面,兩臂在體側向後划水,兩腿做蛙泳的蹬夾動作,故最初有「反蛙泳」或「蛙式仰泳」之稱。1902年將自由式技術引入仰泳,1912年美國運動員赫布納採用兩臂輪流頭後經體側划水,兩腿上下交替打水的技術。
自此,四種泳姿開始逐步完善,並陸續進入奧運大家庭。1896年,遊泳被列為奧運會競賽項目;1900年奧運會時,仰泳正式被分出;1904年奧運會時,又分出蛙泳。1912年第5屆奧運會時,女子遊泳被列為比賽項目。1956年奧運會,又增加了蝶泳,隨後,奧運遊泳比賽又發展了混合泳和接力(自由式與混合泳)6大項32個小項,成為僅次于田徑運動的第二金牌大戶。
由於自由式姿勢結構合理,阻力小,速度均勻,它也成為世界上最快、最省力的泳
姿。自由式在全部遊泳項目31項中佔13項,混合泳和混合泳接力也包括自由式,自由式被看做是衡量一個國家遊泳水平的標誌。
綜觀最近幾次奧運會,在一個巨星隱退後,又會出現一位天才選手。而且,他所擅長的,必然是自由式。
美國人馬克•施皮茨至今仍然保持著一屆奧運會7枚金牌、打破7項世界紀錄的紀錄,儘管這個紀錄在神童菲爾普斯的挑戰中顯得搖搖欲墜。但兩屆奧運會上11金,35次打破自由式和蝶泳世界紀錄,足以讓他棲身「世紀最佳運動員」行列。
之後能稍微與他比肩的是同胞馬特•比昂迪,由於職業生涯中13次破世界紀錄、並多次突破49秒大關,人們冠以後者「世界快泳之王」「世界第一飛魚」等稱號。
再之後, 就是澳大利亞大腳魚雷伊恩•索普。2000年奧運會前,他5年中22次打破世界紀錄,手握7項世界紀錄。但就在人們以為他要建立一個王朝的時候,2000年奧運會上,他只獲得3金,其中兩金還來自於100米和200米自由式的接力。
但很快,人們又有了新偶像:美國人麥可•菲爾普斯。這個10歲就擁有最多冠軍頭銜的「神童」,2003年在遊泳世錦賽上橫掃4金,打破了5項世界紀錄。在雅典,他又獲得200米、400米個人混合泳,100米、200米蝶泳,4×200米自由式接力和4×100米混合泳接力六金。這還沒完,2007年墨爾本世錦賽上,他又獨攬7金,打破5項世界紀錄。
人們開始認為,他是外星人,名副其實的遊泳第一巨星。儘管施皮茨一屆奧運會7金的成績他不一定能打破,即使打破了,他也不一定能刷新7項世界紀錄,但從單項來比拼,他無疑是最強者。1972年,施皮茨只在200米蝶泳、200米自由式、100米蝶泳、100米自由式四項中奪冠,其中,100米自由式險些放棄,100米蝶泳主要對手剛剛從傷病中恢復,他的7金是有賴於團體的強大。
而菲爾普斯則是除了這四項之外,還在400米自由式,200米仰泳,100米混合泳、200米混合泳上具有超強的實力。
至於我們所熟知的女選手,無論是1988年狂掃6金的德國選手奧託、1992年獲4金的她的同胞阿爾姆西克,還是1996年獲4金的美國人範戴肯,都是以自由式見長。
自由式是成為絕世高手的必然通道,其中的100米自由式,則是他們的鬼門關。
100米自由式號稱水上的飛人大戰,但某種程度上,它比陸地上的100米跑更刺激。前面所提巨星,除了以短距離聞名的比昂迪,其他莫不是在100米自由式上盡折腰。強大如施皮茨者,也在隊友海登賴克的強大實力面前險些選擇放棄。而在索普、菲爾普斯橫掃千軍的年代,奪取100米自由式的,卻往往是荷蘭的霍根班德、俄羅斯的波波夫等新貴。其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天才選手要參加諸多項目,對耐力要求比較高,而在一場定勝負的100米自由式項目中,爆發力才是硬道理。
在100米自由式中,天才與神童的比拼,速度與耐力的融合,往往能火光四濺。因此,每次奧運會這個項目的比拼,總讓人念念不忘。
正如百米跑的9秒77的極限一樣,人們在追問:遊泳,還有多少潛力可挖?佐證是奧運會上100米自由式的成績。
從1924年韋斯摩勒的59.00秒,到2000年霍根班德的47秒84,成績提高了近18秒。未來的100米自由式,能突破46秒,45秒,甚至更多嗎?
「這幾年,世界遊泳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每年有10項以上的紀錄被打破。光2007年世錦賽,就有十幾項世界紀錄做作古。我的估計是,100米自由式至少能提高2秒。」在前中國遊泳隊總教練陳運鵬看來,100米自由式的成績提高有很大的空間,「這個空間,來源於人類遺傳因子的進步,來源於更符合流體動力學的科技介入,來源於減少阻力、增加推動力等技術的完善,來源於訓練方法和理念的科學,更來源於運動員的心理堅強。」
不過,陳運鵬強調,這種增加不是無限制的,因為人的運動能力總歸有極限。
「100米跑進入10秒以後,每前進零點零幾秒都很艱難,遊泳雖然是奧運會中發展最快的項目,但也超不脫這個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