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是由世界著名的學術信息出版機構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ISI)於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ESI對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SCI、SSCI庫中近11年的論文數據進行統計,按被引頻次的高低確定出衡量研究績效的閾值,分別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機構、科學家、研究論文,居世界前50%的國家/地區和居前0.1%的熱點論文。
下面就來讓我們看一下ESI公布的關於我國高校排行前十名!
(圖片來源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布)
從官方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科學院大學超過了北大和清華穩居榜首,當然這也與學校的嚴進嚴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次五月的排名變化很大,從這些高校的上升數據也可看出,曾經的身為霸主的學校地位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逐漸的也會被一些新興高校追趕上。比如說蘇州大學曾經的定位是一所211院校,但是現在已經不輸一些中檔985了,可見其發展之快,加上地域位置好,每年高考、考研的報考熱度居高不下。
整體來看,中國目前的高校教育都是呈穩步上升的趨勢,中國科學院大學更是在全球排名中達到了71位,全球前100名的高校中中國佔據了五席,中國其他一流高校也取得了不錯的名次。當然這也和評比規則有著一些關係,綜合院校相比較專業類高校還是佔據著一些優勢,這也是有一些巨無霸高校名次沒能太靠前的原因。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前五高校的歷史
Top1 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前身是1963年開始試辦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978年正式建校,校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研究生院;1982年之後,中國科學院批准同時使用校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2000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及教育部核准校名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5年,中國科學院管理幹部學院併入。2012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並於201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
Top2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現北京)。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Top3 清華大學
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Top4 浙江大學
學校前身是創立於1897年求是書院,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1937年浙江大學舉校西遷,在貴州遵義、湄潭等地辦學,1946年秋回遷杭州。1952年,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中國科學院和其他高校,主體部分在杭州重組為若干所院校,後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併,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
Top5 上海交通大學
學校創建於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1911年更名為南洋大學堂,1929年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1957年經歷西遷與分設,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1999年,原上海農學院併入;2005年,與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
(圖片與資料來源於各個高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