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美國大選結果終於要塵埃落定了,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早已發表了獲勝感言。
而對於川普來說,儘管已經在大選中落敗,但是他聲稱還要通過法律途徑對大選進行訴訟。有專業分析稱,除非拜登團隊出現舞弊案等重大事件,否則川普無法通過正常的法律途徑翻轉大選結果。
民進黨當局力挺川普
拜登與川普的執政特點和外交策略完全不同,所以未來拜登上任後,中美關係以及兩岸關係都會與現在不同,這也使得民進黨當局持續關注美國大選的進展,並對「臺美」關係做出了一定的準備計劃。
但是蔡英文在大選結果揭曉之前都強烈表示支持川普,與國際風向完全相反,可以說是一次冒險的「押寶」。而在大選焦灼之際,民進黨當局立場搖擺,時而力挺川普,時而傾向拜登,表現得很不可靠,也很不負責任。
但是拜登最終在大選中獲勝,這使得民進黨當局處於尷尬的境地,為了挽回局面,民進黨當局再次改變立場,反過來支持拜登。即使是這樣,也難免遭到拜登及其團隊的反感與反制,臺灣地區與美國的關係將會面臨一段時期的不穩定。而這都是蔡英文選錯邊造成的結果。
民進黨當局進退兩難
拜登上臺後雖然不會完全放棄對中國大陸的限制,但是也不會像川普那樣,與中國展開激烈的對抗,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蔡英文之前的政策就不適用於以後的情況。
假如拜登不願兩岸關係持續緊張,鼓勵兩岸對話,那麼民進黨當局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再次獲得大陸的認同,因為兩岸對話交流的政治基礎已經被民進黨當局消耗殆盡。而且民進黨當局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還保持著對抗的思維。
面對馬英九在「習馬會」五周年研討會上促進重啟兩岸對話的呼籲,蔡英文持消極態度,不僅推卸破壞兩岸和諧的責任,還表示不會參與。然而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必定會有所改變,蔡英文若還和之前一樣,為了對抗大陸,花費大量資金,犧牲民眾的利益,那麼一定對臺灣地區的長期穩定與發展不利。
民進黨當局現在應該及時調整政策,不要一味固守之前的「聯美制中」思維。在拜登上臺後應當及時尋求迴轉的餘地,不要在之前的道路上一去不返,否則將會被世界的潮流拋棄,被民眾的不滿淹沒。但是從如今民進黨當局反覆無常,進退兩難的現狀來看,臺灣地區的未來令人堪憂。
文丨常樂 校丨竹染
免責聲明:本文由《看見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來源: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