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總是用「百密一疏」這個成語來形容周密考慮中出現了一點疏忽。但其實,百密一疏這個詞出自於清·魏源的《庸易通義》,書中是這樣記載的:「崇禮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這個詞一般適用於智商過人卻誤入歧途的天才們。
說到天才,中國歷史上數不勝數,其中著名幾千年的諸葛先生就是其中之一。然而,無論人們多麼聰明,他們都不可避免地會疏忽大意。《三國演義》第三十八章記載,劉備、顧茂廬沒有請諸葛亮出山幫忙。在第三次訪問中,諸葛亮直接關上門,向客人致謝。張飛故意喊著要燒掉小屋。諸葛梁覺得張飛的性格很有可能「言行一致」,便急忙出去見劉備等人。但事實是,這只是張飛的計劃。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最聰明的人有時也會疏忽大意。
在美國,還有一個天才因為缺乏細節而被聯邦調查局抓住。這是泰德·卡辛斯基,根據數據,他的智商是167,證據是他16歲時被哈佛大學錄取,然後在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美麗的簡歷和聰明的頭腦使他獲得了一份人人羨慕的工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今年,特德只有25歲,因此他也是加州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有前途的助理教授。當所有人都認為特德會繼續學習並成為未來的科學巨人時,特德做出了一個新的決定——他辭職了。他辭職的原因很簡單。泰德認為人類工業的進步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他不願意成為工業進步的推動者。
特德離開學校後,他來到一個小縣城,在縣城的郊區建了一座木屋。這間小屋很簡單,沒有任何現代技術,一切都很原始,但泰德很喜歡。在遠離喧囂的鄉下,泰德過著田園詩般的生活。他學會了打獵、打柴生火、種莊稼等等,但這種美並沒有持續多久。有一天,特德散步回來,發現他家門口最喜歡的小徑變成了水泥路,很多人都喜歡或者不在乎,但對特德來說,這是對他的生活的挑戰,所以特德決定報復社會。
泰德是個言行一致的人。從隨後幾年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特德不斷向各行各業發送炸彈。這些炸彈都是自己做的,原料很簡單,就是一些人們扔掉的垃圾。泰德的智商在製造炸彈和投彈方面很敏銳。他很小心。炸彈上沒有標籤,沒有指紋和DNA信息。
他的報復引起了社會恐慌。1978年至1995年,他向各行各業發射了24枚炸彈。這是個驚人的數字。更重要的是,他攻擊了很多人,包括教授、學生和企業家。當然,他的後果也很驚人。在過去的18年裡,泰德的炸彈炸死了3人,炸傷了23人。有無數人驚慌失措。但更可怕的是,相關政府部門一直未能找到相關嫌疑人。為了逮捕嫌疑犯,政府將獎金增加到100萬美元。但即便如此,也沒有獲得有用的信息。
除了後炸彈,特德還直接宣戰。他把報紙「工業社會及其未來」寄給了聯邦調查局。他要求警方發表這篇論文。否則,他會繼續向社會投彈。迫不得已,這篇論文發表了。
論文的內容是希望人類放棄工業,回歸自然,這就好比平靜的湖面被機關槍襲擊一樣——學術界爆發了,最令人驚訝的是,很多學者和教授都非常贊同他的觀點。泰德的論文發表後,聯邦調查局的電話爆炸了,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收到數千條投訴,但不幸的是,這些投訴都與真正的兇手無關。
然而,仍然缺乏智慧。特德·卡欽斯基非常聰明。他為社會報仇,但從不中斷與家人的聯繫。他還向家人講述了自己的一些觀點,比如他的弟弟大衛。所以當大衛看到警察局發表的論文時,他很震驚,因為論文中的許多觀點與泰德的一致,接下來的事情相對簡單。大衛感覺到了事件的嚴重性,報告了泰德。那是1996年,泰德被捕,被判終身監禁,從未假釋。
特德最後被捕是因為他沒有為家人辯護。也許他忘了他和他哥哥提到過相關的話題。可以看出,現在是最聰明的人疏忽大意的時候了。
泰德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無數天才光環;泰德的一生也令人遺憾,他看穿了勤勉的缺點,停不下來,不願成為「幫兇」。於是他「逃走」,但在大勢所趨之下,他最終因為工業化而走向了人類社會的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