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何志斌、記者周遠報導:前不久,第54集團軍某旅召開2016年度新兵開訓動員大會。與以往不同的是,組織此次動員活動的不是新兵營領導,而是該旅士官長、三級軍士長王令波。據悉,在該旅新兵營擔當「兵教頭」的還有另外5名士官長。
該旅政委李彥欽介紹,他們將新訓工作視為部隊建設的「奠基工程」,在演訓任務交織、骨幹人手緊缺的情況下,旅黨委科學統籌,精心挑選了6名具有3年以上新訓經驗、曾在比武競賽中取得佳績的士官長,經過培訓和認證考核合格後,分別擔任新兵營、連士官長。
「與普通班長骨幹相比,士官長組訓經驗更加豐富、組訓方法更加靈活。」該旅新兵營營長王林告訴記者,旅士官長王令波擔任新兵營營士官長後,帶領幹部骨幹研究制訂了《新兵訓練量化達標實施辦法》,從訓練方法、訓練標準、訓練激勵等8個方面細化出72個具體指標,通過循序漸進、科學調控保證了新兵訓練平穩起步。他還結合自己從新兵一步步成長為旅士官長的經歷,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激發新兵建功軍營精武強能的訓練激情。
新兵連士官長不僅是科學組訓「兵教頭」,還是管理教育「貼心人」。新兵四連一名新兵體形偏胖,存在怕苦怕累思想,入營第三天便想打「退堂鼓」。連隊士官長楊文柳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組織連隊新訓骨幹集體把脈「會診」,並主動和他住在一起、訓在一起,通過思想關心、訓練輔助、心理激勵、家庭共育等措施,幫助這名新兵重拾服役信心。
據了解,新訓展開以來,6名士官長結合工作實際,先後提出了開展訓練間隙「十小活動」、定期組織心理行為訓練等20餘條建議,糾治了隊列訓練「一鍋煮」、新訓骨幹不文明「口頭禪」等10餘個傾向性問題,受到新訓幹部骨幹和新兵廣泛好評。
第二十一集團軍某師三十二名軍體骨幹指導新兵訓練
本報訊 董武侃、特約記者孫利波報導:「了解了運動性疲勞產生的機理,我們就清楚了放鬆恢復對於預防傷病和提高成績的重要性……」近日,第21集團軍某紅軍師新訓場上,教導隊中隊長趙啟東正在為新兵講解體能訓練的相關理論知識。今年新訓展開以來,該師為每個新兵連配備一名軍體骨幹,科學組織指導新兵體能訓練,有效預防了訓練傷病,提高了訓練效益。
去年新訓期間,一個名叫「苦惱新兵」的網友給該師「首長信箱」留言:「我訓練很刻苦,成績卻沒提高多少,最近腿疼得厲害,一診斷竟然是應力性骨折……」師黨委一班人對此高度重視,深入新訓一線調研發現:很多戰士入伍前很少參加體育運動,身體機能比較差,而部分新訓骨幹比較心急,忽視科學規律,盲目加大訓練強度,導致部分新戰士出現訓練傷病。
為此,今年新訓骨幹集訓過程中,該師邀請駐地院校運動訓練專業專家,圍繞運動生理學、訓練組織、運動防護等方面,對全師各單位抽調的32名幹部骨幹進行面對面理論輔導,引導他們改變以往粗放式訓練思維,同時手把手傳授力量、速度、耐力等科學訓練方法,包括熱身拉伸活動、身體負荷評估、放鬆恢復訓練等13項具體內容。
新訓開始後,該師將這32名軍體骨幹人才作為「種子」撒播到各個新兵連,負責全程指導新兵體能訓練。記者在訓練場看到,心肺功能、肌肉耐力、柔韌、核心力量等一項項針對性訓練有序展開,新兵們訓練勁頭十足。該師醫院統計數據顯示,新兵訓練傷病現象較往年同期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