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納米人",IT之家經授權轉載
在中學的化學課本中我們便學習到,純水的電導率太低,因此純水電解非常困難。要想實現電解水,往往需要在水中添加氫氧化鈉、硫酸等電解質來提高導電性。
厲害的是,南加州大學Wei Wu教授課題組遇到了一項突破常識的新發現:當使用納米間距電極電解水時,即使是純水也可以有效的電解!
圖1. 純水電解原理示意圖
研究表明,電極間距對電化學反應有本質的影響,而這往往是其他研究所忽略的。
當電極間距小於溶液的德拜長度時,正負極的雙電子層會交疊在一起。不同於宏觀電極時體溶液無電場的情況,納米間距電極下,整個正負極之間全部是強電場。
圖2. 器件及原理示意圖,以及電化學反應隨電極間距變化的相圖
該強電場顯著增強了溶液中的離子漂移速度,並進一步促進了水分子的自偶電離(也即,純水的等效電導率被顯著提高!但這有別於傳統的擊穿效應),使得整個電化學反應受控於電子轉移步驟。
因此,整個電解水的反應可以被大大加速;更重要的是,即使是純水也可以實現有效電解!
圖3. 類三明治器件的工藝流程
研究人員採用三明治結構實現了納米間距電極。工藝過程中採用低電壓刻蝕技術(小於20 V),有效提高了器件的良率。
其最小可控電極間距已經達到了37 nm,遠遠小於純水的德拜長度(空氣中約為220 nm)。測試結果顯示,相同條件下,純水的電解電流密度竟比1 mol/L的NaOH溶液的電流密度還要大!這充分說明純水的電解反應要遠快於添加了強電解質的電解水反應。
圖4. 純水電解測試結果,證實了電子轉移步驟為控制步驟
圖5. 純水及氫氧化鈉溶液測試結果對比
研究人員不僅實現了純水的有效電解,更提出了電極間距對電化學反應的本質影響,為納米電化學的研究開闢了全新的思路,並有望應用於醇類電解、快速充電、燃料電池等諸多領域!
Yifei Wang, Wei Wu et al. Field-Assisted Splitting of Pure Water Based on Deep-Sub-Debye-Length Nanogap Electrochemical Cells. ACS Nano, 2017.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7b04038
想看到更多這類內容?去APP商店搜 ,天天都有小歡喜。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