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聽說過但不了解區塊鏈,那我們先來看看幾個例子:
1、一封郵件可以在幾秒鐘完成一次世界旅行,但如果是金錢呢?跨國轉帳可能要花上幾天甚至幾星期的時間,轉帳收取的費用可能高達10%。金錢能不能像郵件的互聯一樣簡單?
2、Facebook近期爆發的8700萬數據洩露事件,再一次把數據隱私的安全和濫用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讓人們對巨頭的「霸權主義」開始擔憂。
2008年,筆名為中本聰的人一個看似尋常的動作,點燃了科技界的火花。每隔幾分鐘,一次「心跳」產生一個區塊,區塊和區塊相連,形成了區塊鏈。它雖不能被稱為是顛覆性的技術,卻能顛覆很多行業。有人說它正醞釀著巨大泡沫、經歷著虛熱期、但是,沒有人否認其巨大的前景。很多人預測,區塊鏈真正的應用落地很可能將在2018年出現。
一時之間,國內的巨頭紛紛加速了自己在區塊鏈上的布局,開始展開新一輪的技術「軍備競賽」:百度推出區塊鏈開放平臺「BaaS」、螞蟻金服發布Block 7、騰訊的微眾銀行推出基於騰訊雲的聯盟鏈雲服務BaaS......
本文主要關注的是另一個巨頭:華為。
華為在區塊鏈領域的技術布局也是早早開始,但一直保持著神秘和低調。今年2月,華為雲首次對外發布了區塊鏈服務BCS(Blockchain Service),面向企業及開發者提供公有雲區塊鏈服務,在一個月之後的3月30日,BCS正式對外公測。同時,車車科技發布了基於華為雲區塊鏈服務的網際網路互助社群應用——「阿保互助」。在4月17-18日召開的2018華為分析師大會(HAS2018)期間,華為雲發布了《華為區塊鏈白皮書》,白皮書介紹了區塊鏈的興起、核心技術及原理機制、國內外產業發展現狀和典型應用場景,並總結了華為歷年來在區塊鏈上的研究成果,無論你了不了解真實的區塊鏈,都可以看看這個白皮書,它讓這個改變世界、重建信任的技術變得簡單易懂。
奢華外衣下的技術皮囊
即使,中本聰和以太坊創始人V神是區塊鏈技術人員膜拜的榜樣,經歷了閃光時刻,但是,比特幣、以太坊等區塊鏈數字資產迅速膨脹,一度使得無知的投機者佔領了行業,而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魅力卻被視而不見。
「區塊鏈僅僅是一個技術。」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HAS2018的媒體溝通會上表明了態度:「華為把幣圈和鏈圈分開,幣圈華為不做,風向我們搞不明白,風口更不會追。」
事實上,華為確實沒有跟ICO等熱點,而是在大家都不知道的時候低調地做技術布局。2016年,華為開始參與Linux基金會下的Hyperledger(「超級帳本」)項目。Hyperledger(超級帳本)是由Linux基金會在2015年成立的,願景是藉助項目成員和開源社區的協作,制定並建立一個開放、跨產業、跨國界的區塊鏈技術開源標準。如果簡單分析一下它的項目成員,可以發現涵蓋了金融、科技、製造業等巨頭,而在核心的成員中,科技公司所佔的比例過半。由此可見,相比其他的區塊鏈聯盟,其技術屬性更強。華為在其中的兩個熱度最高的子項目Fabric和STL中持續進行技術和代碼的貢獻,同時被社區授予了Maintainer職位,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兩個項目中唯一來自亞洲的Maintainer。
在Hyperledger的Fabric項目中,華為對Chaincode升級等多項功能特性進行了開發和修改,獲得社區一致認可並予以採納。Hyperledger成立中國區技術工作組,華為獲得了工作組主席職位,並幫助促進全球Hyperledger社區與中國本地技術團隊之間的合作,為區塊鏈開源社區在中國的發展和技術推廣發揮了積極作用。
區塊鏈的真實魅力:場景的重構
區塊鏈技術的真諦是,它給了人們一個權利:一個改寫舊秩序的權利。信任的建立不是基於中介機構,而是基於技術。「區塊鏈的技術本身是解決一類問題的,但是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解決低頻的去中心的可信交易問題,解決用戶之間的』信任難題』,存在於很多應用場景的。」鄭葉來說。
歸根結底,區塊鏈技術的價值是在於各類的圍繞信任場景的應用與重構。例如,在《華為區塊鏈白皮書》描述的真實案例中,以新能源領域為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正在改變著現有的行業結構,降低交易成本,並保留更有效的記錄。如太陽能這類新能源往往具有分布式的特點,發電廠及住戶都可以使用太陽能板來進行儲能,能源認領可以發生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因此可以通過區塊鏈和智能電錶,對不同主體的發電量進行計量和登記以形成一個不可篡改的發電量帳本;同時通過智能合約來實現多餘電力的點對點認領和交易。華為在某新能源區塊鏈項目中,通過區塊鏈技術的使用,用戶可以清晰的查閱到他們的每一筆交易記錄,了解所使用的每一度電具體來源於哪個發電站的哪個光伏發電板,並能夠根據該發電站的電價及剩餘可用發電量,自主選擇自己的供電來源。智能合約直接配對電站和用戶間的認領。通過認領清潔電力,用戶獲得權威電子證書,證明其對節能減排做的相關貢獻。而對於發電企業來講,則可以根據用戶所提交的用電申請,動態計算各電站的供需狀態,及時調整發電策略以及價格。
以上只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典型場景之一,據了解,目前華為雲區塊鏈服務專注在4大類9小類應用場景,包括數據資產、IOT、運營商和金融領域等,如:身份認證、數據存證/交易,新能源、車聯網、供應鏈管理、公益捐贈、普惠金融等。
誰說區塊鏈是烏託邦?5分鐘完成部署
對於很多非技術的企業來說,區塊鏈可能是一個比人工智慧更複雜和深奧的技術,很多開發者表示其可望不可及,一些開發者對於區塊鏈技術沒有深刻認知,不只技術本身的複雜程度,還涉及到計算力、存儲等等要求。
正是因為此,華為雲在今年2月發布了區塊鏈服務BCS(Blockchain Service),並在3月底正是開展公測,據鄭葉來透露,目前已有100多個用戶使用該服務。BCS是基於開源區塊鏈技術和華為在分布式並行計算、數據管理、安全加密等核心技術領域的多年積累基礎上,推出的面向企業級區塊鏈雲服務的產品,是一種開放易用、靈活高效的通用型基礎服務。
在易用性方面,華為雲BCS因為基於的是華為雲的雲原生技術(如容器等)搭建,可最快5分鐘完成區塊鏈部署,同時提供了多種安全、高效共識算法,性能高達2000TPS- 10KTPS。基於華為雲全棧安全能力,BCS服務通過分層加密、國密支持、同態加密和零知識證明等安全技術,全面保護區塊鏈系統的帳戶、節點、帳本和數據,確保用戶和交易信息安全。
「以服務的形式把能力開放出來,對華為來講是非常合適的方式。」鄭葉來說,而BCS的發布,意味著區塊鏈可以成為一個普惠性的技術。讓更多的傳統行業和中小企業,也有機會應用區塊鏈技術,從而有機會實現平等、和巨頭一決高下的權利。雖然,區塊鏈走向更廣泛的應用還有一定的距離,但華為雲擁抱區塊鏈此舉,對於行業和用戶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