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基於拉曼過程的光子混合糾纏態的量子存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實驗室教授史保森領導的小組利用拉曼存儲協議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偏振糾纏態以及由光子偏振和路徑不同自由度組成的混合糾纏態的量子存儲。該工作對未來實現高速、寬帶量子通信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青年報】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本報訊(記者王磊 通訊員楊保國)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
-
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原標題: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楊保國)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實現多自由度超糾纏態的量子存儲
利用光子的軌道角動量(OAM)可以構成一個無限維的完備的Hilbert空間,將光子編碼在該空間可以大幅度增加光子的信息攜帶量,提高量子網絡的信道容量。此外,利用光子的高維編碼態可以實現諸如量子全息隱形傳態、量子鏡像密集編碼、全息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協議,還可以應用於量子力學基本問題如Bell不等式的檢驗等研究。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研究領域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相比0和1的2維系統,高維量子糾纏態在信道容量上有著巨大優勢。
-
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
打開APP 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 李倩 發表於 2018-09-25 15:27:03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範靖雲、馬雄峰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和日本NTT基礎科學實驗室合作,在發展高品質糾纏光源和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器件的基礎上,利用量子糾纏的內稟隨機性,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
-
給糾纏態「做個CT」,讓未來量子網絡更安全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量子通信研究領域,中國在賽道上已經領先一個身位,無論理論研究還是技術應用和項目實施落地,都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兩個多月之前,中國科大成員李傳鋒、陳耕、張文豪等人在測量設備「不可信」的條件下,實驗獲知了未知量子糾纏態的保真度,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量子糾纏態的自檢驗。
-
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
從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詹明生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異核原子間的量子受控非門和量子糾纏。相關工作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共同組成的量子狀態,無論粒子之間相隔多遠,測量其中一個粒子必然會影響其它粒子,也被稱為「量子力學非定域性」。理論推測,不同種類粒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應該廣泛存在於各種量子複合體系之中,然而在實驗上操控兩個粒子並實現不同種類粒子的量子糾纏並不容易,之前只在兩個離子之間做到過。
-
潘建偉等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日前,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和他的同事楊濤、陸朝陽等,與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Shor量子分解算法,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國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標誌著我國光學量子計算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我國學者實驗實現「最優量子糾纏態」檢驗
新華社合肥7月24日電(記者徐海濤)製備出高質量的量子糾纏態,是實現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應用的前提。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期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研發出一種新的糾纏態測量方法,可以快速檢驗出多體糾纏態相對於目標糾纏態的保真度,實驗實現了最優效率的多光子糾纏態檢驗,對研製大規模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網絡具有重要意義。檢驗量子糾纏態的質量,是量子科研中的重要課題。
-
我國學者實驗實現「最優量子糾纏態」檢驗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合肥7月24日電(記者徐海濤)製備出高質量的量子糾纏態,是實現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應用的前提。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期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研發出一種新的糾纏態測量方法,可以快速檢驗出多體糾纏態相對於目標糾纏態的保真度,實驗實現了最優效率的多光子糾纏態檢驗,對研製大規模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網絡具有重要意義。檢驗量子糾纏態的質量,是量子科研中的重要課題。傳統的量子態「層析法」,測量的數量大、複雜度高,難以滿足未來大規模測量的需要。
-
中國學者實驗實現「最優量子糾纏態」檢驗
新華社合肥7月24日電(記者徐海濤)製備出高質量的量子糾纏態,是實現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應用的前提。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期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研發出一種新的糾纏態測量方法,可以快速檢驗出多體糾纏態相對於目標糾纏態的保真度,實驗實現了最優效率的多光子糾纏態檢驗,對研製大規模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
國際首次! 中國科學家實現量子衛星全部科學目標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距離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還有6天就要滿一整年了,8月10日,這顆衛星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向外界又拋出了一項重大成果——「墨子號」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
-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中新網合肥12月21日電 (楊保國 吳蘭)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家潘建偉教授等人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Shor量子分解算法,在光學量子計算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 量子分解算法是一九九五年美國科學家Peter Shor提出來的,是迄今量子計算領域最著名的算法。
-
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實驗驗證首次實現
本報合肥12月1日電(記者常河 通訊員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了基礎。
-
光譜研究所賈鎖堂教授和肖連團教授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裡德...
【中國科學家把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賈鎖堂教授和肖連團教授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裡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機樣機,極大提升了微波電場場強的探測靈敏度,微波測量靈敏度達55nV/(cm·Hz1/2),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倍,最小可探測微波場強約400pV/cm,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0倍。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實現「最優量子糾纏態」檢驗
新華社合肥7月24日電(記者徐海濤)製備出高質量的量子糾纏態,是實現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應用的前提。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期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研發出一種新的糾纏態測量方法,可以快速檢驗出多體糾纏態相對於目標糾纏態的保真度,實驗實現了最優效率的多光子糾纏態檢驗,對研製大規模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與南京郵電大學合作,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科研團隊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了11公裡的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該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發表。
-
量子通信研究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