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1月25日5時10分,在廣東河源市源城區發生2.1級地震(有感),震源深度6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3.74度,東經114.61度。
速報參數
震中地形:震中5公裡範圍內平均海拔約174米。
導航地圖顯示
此次河源地震震中距離廣州151公裡
距離深圳146公裡
有河源的網友表示
住在30樓
感覺整棟樓都在震
還有不少網友說
地震震感強烈
歷史地震: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裡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9次,最大地震是2020年1月20日在廣東梅州市興寧市發生的3.7級地震(距離本次震中143公裡),歷史地震分布如圖。
閱讀延伸
話說回來
地震雖然好像離我們比較遠
但有些應急科普知識
還是有必要了解下滴~
深圳還有三大斷裂帶
地震專家介紹,深圳位於東南沿海地震帶中段,有三條斷裂帶穿過市區,具有發生中強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這三條斷裂帶為:蓮塘斷裂帶,橫崗——羅湖斷裂帶和溫塘——觀瀾斷裂帶。防震抗災,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
01
問題來了——
深圳能抵得住多大「威力」的地震?
在地震預測方面,特別是短期和臨震預測,目前還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從深圳來看,在影響珠三角地區的地震波到達之前,監測系統可發出警報。目前深圳新建建築物按照 7 度抗震標準設防,作為首批國家防震減災示範城市,深圳將積極推廣建築工程減震隔震技術,提升房屋建築工程抗震設防能力,增加建築物的安全性。
02
地震來了往哪逃?
在應急保障方面,深圳已經開工建設室外應急避難場所163個。到2020年,規劃室內應急避難場所659個,室外應急避難場所452個。今後新建的公園、廣場、學校應建設避難場所,從而在源頭上保障了避難場所的建設。
【深圳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深圳共設置了各類避險場所數百處;深圳有蓮花山、大沙河、荔枝公園三個超大型地震應急避難所,共可容納35萬人,其他為學校、福利設施、社區(街道)中心等避險設施。
分布在全市各個角落的應急避難場所能派上大用場。途經公園、廣場、學校、綠地、操場、體育場館等地,抬頭可見一個標識牌——「奔跑的小人」,根據該標識指引就能找到應急避難場所。
03
地震來臨該如何逃生避險?
應急避險原則是沉著冷靜,臨震不亂。躲避在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趴下、蹲下或坐下,降低身體重心,保護好頭頸部。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保護口鼻、眼睛,以防異物傷害。
用一組漫畫來加深一下印象
▼
晶報綜合 | 中國地震臺網 深圳發布 新浪微博
編輯 | 羅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