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三年多,阿里旗下AI助理天貓精靈不想再把自己局限在音箱裡了。
10月22日,天貓精靈在杭州召開雙11啟動發布會,除了可以預見的新品發布,更重要的信息是戰略升級。天貓精靈事業部總經理庫偉宣布:AI能力升級,天貓精靈AI助手將「走出」音箱,內置進入音箱之外的更多智能設備。
天貓精靈「隱身」了。或者說,天貓精靈的AIoT大腦可以「移植」了。
自2017年7月首次發布以來,天貓精靈從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出發,經過多次迭代升級,已經從簡單的智能音箱進化為「能聽會說還能看」的多模態全能AI助理,具備信息、娛樂、健康、教育、物聯網和生活服務等六方面的能力。
今年天貓雙11期間,天貓精靈將發布100款具備天貓精靈AIoT能力的新品,其中包括子品牌「妙物」的20款新品,另有數十款與合作夥伴共創的產品首發。
天貓精靈連接更多夥伴,走入更多智能設備,意味著阿里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布局,從平臺策略升級為全產業鏈生態賦能。今年5月,天貓精靈宣布投入100億元,與合作夥伴共同打造100款千萬級智能家居產品。本屆雙11就是這個「雙百計劃」的一次閱兵。
「智能家居」概念發展到今天,核心中樞設備經歷了從路由器到智能音箱的轉變。前者為幾乎所有的智能設備提供網絡接入,而後者是用戶語音命令上傳下達的交互入口。
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過去幾年的摸索嘗試證明,智能家居領域的競爭並非「得路由器者得天下」,智能音箱也絕非終局,只是過渡階段的重要產品形態。真正的全屋智能,一定是以場景中的用戶為中心,運用強大的多模態AI能力為用戶提供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服務。
過去三年,天貓精靈通過搭建開放平臺,向內容服務商、製造類企業全面開放了AI能力。但在用戶端,市面上主流的智能家居平臺一直存在學習成本高、用戶體驗割裂等問題,具體來說,智能電器買回家之後,首先就面臨手動配對的問題,步驟複雜,消費者很容易卡在第一關。其次是智能設備之間的相互聯動,往往需要手動設置,用戶難以感知到「智能」的存在。
基於上述現狀,天貓精靈的策略是生態賦能。在內容側,天貓精靈今年5月與支付寶生態打通,無縫接入170萬個支付寶小程序,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信息、娛樂和生活服務。
在終端側,天貓精靈藉助阿里經濟體,整合商業能力、技術能力、設計能力,向製造類企業輸出市場洞察、人群分析和技術研發,直至營銷、銷售環節,進行全面賦能。這一整套賦能體系,是製造業企業加入天貓精靈生態的核心原因。
以A股上市公司小熊電器為例,早在2018年,小熊電器就與天貓精靈啟動合作。最初只是把天貓精靈的Wi-Fi、藍牙等模塊內置到小熊的產品中,與天貓精靈智能音箱配對後,就可以實現語音和APP控制。
小熊希望通過這樣的探路,測試智能化對銷量的提升作用,更重要的是搞清楚智能化產品背後是怎樣的消費人群。小熊電器營銷中心總經理胡學祥認為,小家電智能化的趨勢「挺明顯的」。
行業內已有的一些預判,比如年輕人是智能化電器消費的主力人群,仍然需要足夠充分的數據來驗證。
今年雙11,小熊把天貓精靈作為模塊,嵌入到一款加溼器的機身內部。「原來是兩個產品的連接,現在是單一產品,產品本身就是產品功能+天貓精靈功能的結合。」
內置了天貓精靈的小熊加溼器新品
胡學祥表示,天貓精靈外置比較簡單,而內置到機身中需要重新設計內部結構,「相當於重新開發一個產品」。
目前,小熊電器共有數百款產品,但智能化產品佔比並不高。小家電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像小熊的製造業企業,需要進一度加大對生活細分場景和功能痛點的挖掘,抓住新消費人群在各個品類找增量。
在與天貓精靈的合作中,雙方共同推進產品研發;消費者洞察和市場分析,則由阿里經濟體提供大數據能力。對於製造業企業而言,來自阿里經濟體的AI底層技術和數據能力,能夠轉化為極為寶貴的場景洞察和產品賣點。未來天貓精靈與釘釘等生態全面打通後,再加上平頭哥晶片的加入,全屋智能的想像空間將被進一步打開。
今年8月,知名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的《中國智能音箱設備市場月度銷量跟蹤報告》顯示,二季度國內智能音箱總銷量近1000萬臺,環比增長24%,其中天貓精靈以3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這個數據與另外兩家市場研究機構歐睿國際和奧維雲網的研究基本一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競爭格局呈現三足鼎立的態勢,行業三強合計佔據了95%的市場份額。
雖然市場格局已定,但如果上升到智慧人居的生態層面去思考,智能音箱作為天貓精靈的終端載體,可能只是一個過渡階段的產品形態。這也是天貓精靈此次升級的內在原因——「走出音箱」,是為了全面進入用戶的生活,變得無處不在。
今年天貓6·18期間,智能清潔設備品牌科沃斯聯合天貓精靈推出了合體版掃地機器人DJ65-T。它將獨立的天貓精靈模塊內置到掃地機器人的充電基座中,從而實現語音交互和控制等功能。
今年雙11,科沃斯又推出旗艦產品T8 Max智能語音版,也是在充電基座內集成天貓精靈,這款掃地機器人具備了直接與用戶語音交互的能力,並能根據生活場景,智能執行無感清潔任務。
內置了天貓精靈的科沃斯T8Max地寶
「走出」音箱,進入其他終端,這個過程需要克服一系列產品、技術層面的難題。科沃斯中國區營銷總經理劉文寧表示,由於掃地機器人使用環境和音箱使用環境不同,音箱更多是放在桌面上,而掃地機器人更多是放在地上,接收到的幹擾會更多一些。天貓精靈事業部總經理庫偉在發布會上透露,目前雙方正在聯合攻關噪音環境下的語音喚醒技術,這對油煙機、掃地機器人等品類的產品非常重要。
站在用戶角度,「無處不在」的AI助手能顯著提升用戶體驗。以掃地機器人為例,充電基座內集成音箱和麥克風陣列,只是終端產品層面的改變,內容來自天貓精靈生態中的海量曲庫、有聲書、新聞資訊等內容資源。這意味著,在家裡默默無聞、「只幹活不說話」的清潔類電器,變身生活智能助理,從「工具」升級為「管家」,並向「家人」進化。而一旦天貓精靈進一步集成進入掃地機器人機身,它便具備了敏捷的移動性,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
除了科沃斯,天貓精靈還與倍輕鬆、格麗思、QCY等硬體廠商合作推出智能按摩儀、智能耳機和智能暖風機等產品,讓更多品類的硬體都能具備AI特性。
在「冰洗空」等大家電領域,智能化也正在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據專業人士預計,冰箱、空調、洗衣機、電動窗簾等品類的智能化滲透率將在兩年內超過70%。
從全球範圍來看,除了音箱三巨頭,國內手機大廠華為、OPPO、vivo,國外的蘋果、Google和亞馬遜都在持續加碼AIoT布局。
手機大廠的策略比較趨同,多是以手機為核心向外擴展,外圍布局電視、電腦、可穿戴等產品,再擴展到智能家電領域,華為的「1+8+N」,小米的「1+4+X」都是這樣的策略。
蘋果公司自2014年6月發布Homekit之後,其智能家居一直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但策略上幾乎沒有調整。Google也並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智能家居領域。與阿里同為電商平臺的亞馬遜則採取收購策略,先後買下了智能家居硬體公司Blink、智能門鈴系統Ring、路由器製造商Eero等初創公司,從而幫助亞馬遜的智能助理Alexa打通多種家居產品和數字服務。
亞馬遜智能家居產品「聯盟」
不難看出,亞馬遜智能家居策略仍然停留在通過設備配網形成產品功能聯動的階段。2018-2019年的一連串收購,對產業鏈上遊的激勵和示範作用,隨著收購的暫停逐漸消失。
相比之下,阿里先是與聯發科達成藍牙IoT晶片合作,大規模商用藍牙Mesh技術。2018年又成立天貓精靈AI聯盟,吸引前文提到的小熊電器、科沃斯、美的等電器製造企業入駐。
今年6月,阿里又宣布了一系列加速爆款產品孵化的動作,圍繞核心的用戶場景,將智能化研發啟動門檻從1000萬元降到了50萬元,AI研發周期也縮減了3倍。
很明顯,阿里沒有採用亞馬遜的收購策略,而是將天貓精靈作為「平臺+獨立模塊」賦能給電器企業。一方面,天貓精靈加深了智能化電器新品的參與程度,另一方面,電器企業也能通過深度集成天貓精靈模塊在市場上進行二次驗證。
對於阿里而言,天貓精靈如今走出音箱,看似要「隱身」,實際上是希望滲透到更多產品和生活場景中去。
而對於電器類企業來說,他們並不希望被某一個智能家居生態牢牢綁定。一旦內置天貓精靈的新產品被市場迅速接受,極有可能會結合其它生態平臺推出相似的產品。
從智能家居生態的競爭角度看,不同策略反映各家公司不同的資源稟賦和技術優勢。智能家居如何推進並無唯一最優解,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全屋智能是行業公認的未來。
在一步步推進全屋智能的過程中,所有平臺和生態都應將自身的中立性設計考慮在內。畢竟,在這個參與者眾多、供應鏈複雜的市場,很難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供給側各環節參與者合作共贏,才能讓消費者持續買單。用終局思維看,「大腦可移植」會是未來的行業常態,但天貓精靈目前距離安卓式的開放作業系統屬性,還有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