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颱風「安比」登陸山東濟南。下午兩點半到三點之間,濟南萬達廣場上空驚現海市蜃樓,兩座寫字樓排成排出現在天空,場面十分壯觀,市民看此奇觀不禁拍掌歡呼,目擊者王先生稱,四十年頭一回見!
海市蜃樓產生的原因
在乾旱沙漠中,地面沙土被太陽光無情暴曬,近地面空氣都會因受熱變的更加稀薄,密度也因此而變小。加上受諸多因素影響,上面高密度空氣同下面低密度空氣相互交融,因此空氣層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又形成一種規律,就是下面空氣的密度比上面空氣的密度要更小。當海面上出現此類情況時,海水上面的空氣也會因海水溫度升高而升高,與此同時受水蒸氣等其他因素影響,空氣較以往相比會更加稀化,密度也因此變小。在這一系列變化都完成之後,各種密度的空氣相融合併交匯在一起。通過此種方式也能夠形成空氣層,而且也會出現上述情況,下面空氣密度始終比上面空氣密度小。由於空氣密度比較小,使得光穿透速度更快,換一種方式來說每一層光密介質都分布在上面,如果此時空氣層經太陽光暴曬就會發生折射和反射,海市蜃樓因此形成。
在生活中,我們希望通過眺望大海來達到身心的愉悅,但有時能夠看到山峰、樓臺、高層建築等,在古人看來這是神仙顯靈,將有好事發生的徵兆,但是往往都是一瞬間,基於此稱其為海市蜃樓。其實海市蜃樓的發生,只是因為反射和全折射。我們可以將海面上的空氣看作是由折射率等原因形成的不同水氣層組成,山峰、船舶也就因此形成。從人的視角出發,眼睛望向天空與太陽,光線受折射影響,逐漸偏離原本方向,加上進入上層空氣的入射角也不斷增大,由先前折射轉變為全反射,光在這個條件下折射回地面,若此時人們逆著光線看去,就會發現遠方景物懸在空中,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海市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