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1-27 16:14:00
KU波段是指比IEEE 521-2002標準下的K波段頻率低的波段,KU的頻段通常下行從10.7到12.75GHz,上行從12.75到18.1GHz。
根據IEEE 521-2002標準,K波段是指頻率在12-18GHz的無線電波波段。K即「K-under」(德語:Kurz-unten)。KU波段的頻率受國際有關法律保護,KU波段衛星單轉發器功率一般比較大,多採用賦形波束覆蓋,衛星EIRP較大,加上Ku波段接收天線效率高於C波段接收天線,因此接收Ku波段衛星節目的天線口徑遠小於C波段,從而可有效地降低接收成本,方便個體接收。在太空,K波段可用作衛星之間的通信波段,如國際空間站和太空梭通信用的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TDRS)也有使用K波段。在衛星廣播領域裡,K波段是一個常用的波段。KU 波段處於 10GHz 以上頻段,通常地面微波、甚高頻、高頻、廣播電視對其無法造成幹擾,我們可以利用方向性天線和頻譜儀,在相應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在不同的時段進行測試,初步判斷電磁環境的好壞。
與以往的C波段衛星模擬廣播相比,由於使用了較高頻率的Ku波段及先進的數字壓縮技術,Ku波段衛星數字廣播具有其突出的特點。
⒈Ku波段衛星廣播的主要特點:
⑵C波段衛星廣播遭受地面微波等幹擾源的同頻幹擾比較嚴重,而Ku波段的地面幹擾很小,Ku波段頻率高,一般在12.5~18GHz之間,不易受微波輻射幹擾,大大地降低了對接收環境的要求
⑶接收Ku波段的天線口徑尺寸小,便於安裝也不易被發現。
⑷Ku頻段寬,能傳送多種業務與信息。
⑸Ku波段下行轉發器發射功率大(大約在100W以上),能量集中,方便接收。
⑹降雨對Ku波段衛星廣播的影響比較嚴重,其上下行信號降雨衰耗遠大於C波段,暴雨情況下Ku波段上行或下行鏈路瞬間雨衰量可超過20dB,而C波段最大雨衰量一般不超過1dB。
Ku波段包括協調頻段、規劃頻段和廣播頻段等3個頻段,可以用於衛星固定和衛星廣播等2種業務。
1.協調頻段,可分為標準頻段和擴展頻段。
標準頻段的上下行各佔用500MHz:上行14到14.5 GHz(500M),下行12.2到12.75 GHz(550M);
擴展頻段的上行佔用250 MHz,下行佔用500 MHz:上行13.75到14 GHz(250M),下行10.95到11.2 GHz(250M)與11.45到11.7 GHz(250M);
2.規劃頻段,上下行各佔用500MHz:上行12.75到13.25 GHz(500M),下行分為2段,10.7到10.95 GHz(250M)與11.2到11.45GHz(250M)。
3.廣播規劃頻段,國際電聯為全球廣播衛星業務規劃了專用頻段,包括單收用戶段和上行注入段。
上行(饋線)14.5到14.8 GHz(300MHz)與17.3到17.8GHz(250M),下行(用戶)11.7到12.2GHz(500MHz)。
責任編輯:YYX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