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共識下,各國的商貿往來變得頻繁,內容涵蓋方方面面。在貿易中一些地區特有的物種也通過各種途逕到了新的地方。
大家知道過去很多物種入侵就是由此產生的,在原有的生態下一些物種受限於環境和天敵的存在數量一直保持動態平衡,但是一旦換一個環境,沒有了天敵和環境限制,它們的繁殖能力會瞬間暴漲。在國內之前也爆發過不少物種入侵。
比如羅非魚、小龍蝦這些其實都是外來物種,來到國內後由於繁殖能力強沒有物種壓制,它們很快就佔領了大量的自然棲息地。而面對這種情況國人自然有自己的辦法,中華美食歷史悠久,對於食材的選擇更是物盡其用,因此小龍蝦這樣的東西是不可能泛濫的。如今國內的小龍蝦還需要大量的人工養殖才能滿足市場。
對待物種入侵最好的辦法就是變廢為寶,發掘這些物種的價值,但是在這方面國外似乎一直做得不好。比如在北美的一些河流中亞洲鯉魚就泛濫成災,因為當地人沒有食用亞洲鯉魚的習慣,而這裡也成了它們的天堂。小船行駛在河中隨時都有可能遭遇「飛魚」襲擊。
在加拿大同樣可以看到亞洲魚種橫行霸道,不過這個物種來自於中國,它們就是被國內當作觀賞魚的金魚了。金魚也是鯽魚的一種,經過改良後成了觀賞魚,比如常見的有獅頭、水泡,主要顏色以紅橙黑為主,這些魚類的色彩美麗被人們拿來觀賞,當然對外出口中金魚作為觀賞魚也佔據了相當大的分量。
至於這樣的魚為什麼會在加拿大泛濫,其實也很簡單,某一天一位「愛心人士」將金魚放生,來到新的環境後金魚發現這裡似乎沒有天敵,從此以後它的泛濫就變得難以遏制了。最初出現這種情況的地方是聖埃伯特的埃奇沃特池塘。經過自然繁衍之後這些金魚又朝著野生鯽魚的方向進化,除了身上的紅鱗外很難看出它們原有的模樣。
雖然加拿大人也採取了行動,但是奈何鯽魚的時應立即搶,不管是電擊還是冰凍都無法將它們消滅。治理工作仿佛不見效,如今金魚已經泛濫到其他的水域,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加拿大人想到了中國吃貨的力量。畢竟是連老鼠蟑螂都敢吃的強悍民族,相信金魚也不在話下。
不過中國方面對此卻表示無能為力,當地人這就不解了:難道是金魚比蛇鼠難吃,所以中國吃貨才不吃的嗎?其實並非如此,首先國內就沒有吃金魚的習慣。金魚的肉質不好,基本上都是人工餵養飼料長大的完全沒有鮮美口感。另外金魚作為觀賞魚存在於國內已經1700多年了,人們對金魚還寄予了美好的意義象徵,吉祥如意,紅紅火火等等,對於這樣吉利的象徵自然不可能也用吃吃吃來解決了。
相比國內豐富的烹飪方法可以做出各色菜式,西方似乎對河魚不太待見,包括魚刺較多,肉質不好,口感也有土味等等,用一般的方法來烹煮確實難以解決這些問題。金魚的泛濫想來是不能靠吃解決的了,如今亞洲魚類在北美的泛濫還在持續,即便定期打撈也無法有效控制數量,實際上想要真正解決,還是要從用途開發入手,這樣就算數量再多也不愁沒地方消耗了。大家覺得除了吞進肚子還有什麼其他的解決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