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MBA/EMBA專業碩士畢業論文選題與撰寫》專題講座於11月12日晚成功舉行。本次講座由英國杜倫大學商學院管延軍教授主講,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呂鴻江教授主持,400多位MBA、EMBA學員參加。
本次講座通過雲課堂線上進行,並在四牌樓校區逸夫科技館多功能廳設立了集中聽課區。在集中聽課現場,呂院長作了講座開場白,簡要介紹了管延軍教授的學術成就,對管教授身在英國、存在時差而放棄午休進行講座致以衷心的感謝。
管延軍教授本科和碩士均畢業於北京大學,後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心理學博士學位。2010年至2014年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先後擔任講師及副教授,2014年至2016年在英國薩裡大學擔任副教授,2016年入職英國杜倫大學商學院,並在2017年成為該院歷史上第一位華人正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涉及職業生涯發展、組織行為學及跨文化管理等,已發表SSCI國際期刊論文60餘篇。2015年起,管延軍教授擔任職業領域的重要期刊《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IF=4.1)的編委,並在2018年3月被任命為該期刊的副主編。
管教授從「碩士論文的四大誤區」、「論文選題的三大策略」和「論文寫作的三大要領」三個方面將論文的選題與撰寫娓娓道來,讓MBA、EMBA學員們對論文撰寫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管教授認為,高質量的論文在內在邏輯上是相通的,同樣,論文的缺陷與誤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類似的。論文的誤區主要體現在定位不準、創新點不明確、方法不當和理論框架不明上。只有提前發現了問題和缺陷,才能在真正的論文撰寫過程中彌補這些不足之處。
管教授指出,在前期確定選題的過程中,學生們往往會犯定位不準和創新點不明的錯誤。定位不準是指基本概念不清晰,研究問題過於寬泛,無法準確的將宏觀的內容微觀化等方面。如「企業家思想」、「企業家情懷」等相對宏觀的概念不能準確把握,在研究問題的選擇上也過於宏觀,這樣寫出來的論文「假」、「大」、「空」,無法立足實際,更不要說真正為企業解決問題。創新點往往意味著研究的意義和對未來該領域研究發展的貢獻,如果缺乏創新點,那就沒有了研究的必要和意義。因此,在確定論文選題的過程中需要發現「空白點」,研究既有意思又有意義的內容。
在後期論文撰寫的過程中,一般易犯方法不當和理論框架不明的錯誤。研究方法不當,研究設計的實際數據分析缺乏嚴謹性,會造成數據分析結果的偏差,甚至與研究的目標背道而馳。管教授說道,有的論文沒有理論框架,有的論文卻有著如「大雜燴」般的理論框架。作為學生,我們不是業界大牛,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問題,那麼寫出來的論文就需要理論框架的支撐,而填鴨般的理論框架又會出現頭重腳輕、徒有其表的結果。
就如何解決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管教授指出:首先,選題需要立足理論與實際,研究內容要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其次,在撰寫過程中要避免冗餘,減少不必要的概念和理論,清晰明了的闡述新的觀點和方法;最後,在收集和分析數據上要儘可能的真實和完善。除此之外,閱讀文獻貫穿論文撰寫的整個過程之中,文獻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最新的研究趨勢,抓住研究的「空白點」,了解研究理論和方法,有利於論文的撰寫。
管教授說道,論文撰寫時有三大要領——開頭先聲奪人、中間胸有成竹、結尾回味悠長。一般的論文主體分為引言、文獻綜述、方法結果和討論四個部分。引言引入研究主題和研究意義,讓讀者了解研究「是什麼」;文獻綜述搭建文獻框架及推導假設,研究方法設定程序、樣本和工具,研究結果客觀描述研究發現、假設檢驗的結果,讓讀者理解「為什麼」;討論是對結果的理論意義、現實意義和研究局限性的討論,讓讀者明白「怎麼做」。論文前半部分需聚焦收斂,論文後半部分需發散升華。
講座最後,管教授與MBA、EMBA學員進行了互動交流,MBA中心姚建平主任主持了互動環節。管教授就如何將論文撰寫的更加具體、落到實處,論文撰寫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論文撰寫階段時間分配等問題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姚主任對管教授的講座給予了高度評價,感謝管教授為同學們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
論文撰寫是對每一位MBA、EMBA學員所學知識的一種綜合運用,是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有效檢驗,是如何用文字語言展現研究成果的一種系統訓練。管延軍教授的講座,為同學們的論文撰寫打開了一扇窗,指明了學位論文的撰寫技巧,闡述了論文撰寫的基本思路,如論文結構的組成、研究方法的運用、理論框架的構建等,讓同學們對論文撰寫有了明晰的認知。管教授以自身豐富的閱歷,以深入淺出的講解,贏得了集中聽課區同學們的交口稱讚,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