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事關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高效氯氟氰菊酯,也叫三氟氯氰菊酯、功夫菊酯,是農業生產上經常用到的一種用量少、藥效快、殺滅害蟲種類多的農藥,尤其在蔬菜生產上應用比較廣泛,對於十字花科蔬菜常發多發的菜青蟲、蚜蟲、小菜蛾等具有殺滅速度快、效果好的特點。那麼,高效氯氟氰菊酯施藥後的蔬菜多久可以上菜市場呢?生產蔬菜是為了食用,生產蔬菜又離不了農藥,施用農藥後的蔬菜必然涉及到食用安全,所以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涉及到農藥毒性及農藥安全間隔期的問題。那麼,什麼是農藥的毒性呢?農藥是用來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能夠殺滅細菌、真菌、病毒和各種害蟲,說明農藥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毒性,這些毒性同樣會影響著人、畜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農藥的毒性,就是指農藥對人及畜禽等產生毒害的能力。這種毒性有急性、慢性、殘留性之分,還有致畸、致癌、致突變的後果之別。這些毒害程度和後果是評價農藥對人及畜禽安全性影響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講,農藥的急性毒性是通過一次性的口服或吸入或皮膚接觸大量的農藥後在較短的時間之內即發生中毒而出現比較嚴重的中毒症狀。而農藥的慢性毒性是指通過口服或吸入或皮膚接觸到量比較少的農藥而在人及畜禽體內逐步蓄積,從而引發臟器及機體組織受到損傷導致正常的生理機能被破壞而產生一系列的中毒症狀。農藥殘留性毒性是指農產品中附著的、蓄積的殘留的農藥量,如果超過了最大允許的殘留量,在食用後就會對人及畜禽引起慢性農藥中毒,從而對健康及生命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
這樣看來,急性、慢性及殘留毒性,主要是進入人及畜禽體內農藥量的多少後素性發作的程度,實際上還與農藥本身的毒性、裂性有著直接的關係,也就是說不同的農藥在同量的情況下,同一種農藥在不同的濃度情況下表現出的毒性發作的快慢和毒害程度也是不同的,也是與農藥本身的毒力性質直接相關的。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農藥的致死程度,一般以動物試驗的致死中量、致死中濃度及無作用劑量來標示。具體的概念專業性太強,在此就不介紹了,一般致死中量越小、致死中濃度越小,農藥的毒性就越高。關於農藥的殘留毒性,這涉及到一個半衰期的問題,也就是一個降解期的問題。
農藥使用後會不斷地進行分解直到全部消失失去毒性,這是農藥的一個降解的過程,當農藥量降解到一半時所需要的時間就叫做農藥半衰期或農藥殘留半衰期。半衰期標示著農藥在施用後的穩定性和持久性,通常以農藥在土壤中、在農作物上的半衰期來標示其施用後的持久性。這是農藥殘留期的重要指標。半衰期的長短與農藥的穩定性及施藥的劑型、濃度及施藥環境等有很大關係,一般半衰期長的農藥其殘留的時間就長,其毒性的作用也就長。另外,農藥的毒性與藥效、毒力的關係也要弄清楚。上面介紹了,農藥的毒性是指農藥對人及畜禽的毒害程度來說的。而農藥的藥效,是指農藥對引發農作物病蟲害的病原體及蟲體發揮殺滅作用的效果的孬好,是由農藥本身的性質、劑型、施藥技術措施及施藥環境條件等共同決定的。
農藥的毒力則是指農藥對病原體及蟲體發揮殺滅作用的大小,是由農藥本身的性質決定的。一般情況下,農藥的毒力強,其藥效也就高;農藥的毒性大,其毒力也就大、藥效也就好。但也有不相一致的情況,如低毒高效農藥,是利用了微生物、昆蟲等與人及畜禽體對農藥的代謝反應機制不同而研發出來的。關於農藥,事關農產品的生產和質量安全,事關人的健康和生態安全,所以國家實行了嚴控制度,禁用農藥嚴禁使用,允許使用的農藥要儘量少用或不用,使用農藥後要確保安全。上面介紹的農藥的毒性、毒力、藥效、半衰期、致死中量等都是需要了解的,看起來是很複雜的。
作為種植戶在了解了這些指標後關鍵是要把握好一個最重要的、最易於掌握的指標,就是農藥安全間隔期。什麼是農藥的安全間隔期呢?農藥的安全間隔期是指農作物的生長、農產品生產中最後一次的施用農藥之後距離農產品收穫時的天數。也就是自最後一次噴藥後到殘留量降到最大允許殘留量所需要的時間。這個指標不難理解,在農業生產中最後一次噴藥與農作物收穫日之間的時間必須大於安全間隔期,是不允許在農藥安全間隔期之內收穫農作物的。為了保證農產品的安全、確保食用安全,對於每一種農藥國家均指定了明確的安全間隔期,這個安全間隔期是通過嚴格試驗程序,綜合評判了農藥的毒性、毒力、藥效、致死中量及中濃度、半衰期等等一系列的指標後確定的,是生產中必須嚴格掌握和執行的農藥使用制度。
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以後收穫的農產品才可以上市交易,才可以放心食用。那麼,高效氯氟氰菊酯施藥後的蔬菜多久才可以上市場呢?高效氯氟氰菊酯屬於高效、速效、廣譜殺蟲農藥,比較穩定、不容易分解、不溶於水,常溫下易保存。噴藥後不容易被雨水淋溼。光下水中半衰期達20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22天~82天。劑型主要有乳油、水乳劑等,商品濃度不一,不同的生產廠家有著不同的商品名稱。在蔬菜生產上主要用於防治菜青蟲、蚜蟲、小菜蛾、跳甲等。現將市場上常見濃度的氯氟氰菊酯的用法用量及安全間隔期介紹如下:1、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三氟氯氰菊酯、功夫菊酯,常用量每畝25ml~50ml,一般最多噴霧一至二次,安全間隔期為7天。
2、5.7%的氟氯氰菊酯乳油(百樹得),常用量每畝20ml~30mⅠ,最多噴霧三次,安全間隔期為7天。3、2.5%的貝塔氟氯氰菊酯乳油(保得),常用量每畝20ml~30mⅠ,最多噴霧三次,安全間隔期為7天。總之,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防治蔬菜病蟲害上是經常使用的農藥,其安全間隔期一般為7天,也就是說最後一次噴霧後要再過至少7天才可上市場。當然,濃度不同、用量不同、生產廠家不同,對安全間隔期的要求也會有差別,所以一定要按照所購買的產品的使用說明進行操作並確認安全間隔期。一定要記住,確保食用安全是天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