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懸疑推理作家郭沛文:用懸疑的方式記錄長沙

2020-12-06 騰訊網

▲郭沛文

郭沛文,豆瓣閱讀熱門懸疑推理作家。1991 年生於常德澧縣,現居長沙。

這個曾在 2012 到 2015 年,出沒長沙街頭巷尾採訪過各色人物的前記者,認為即使是虛構的小說,也是記錄時代的一種方式。他試圖用小說的方式記錄社會和個人命運的變遷。

新出版的小說故事的展開地設在太平街

很多人吃過鵪鶉蛋,但未必見過鵪鶉。

郭沛文最近一次看到鵪鶉,是十多年前。那時,他還在湘北的一個縣城。他看到鵪鶉,便是在那個縣城的菜市場。他看到籠子裡的它們,脖子縮著,瑟瑟發抖。那其實也是他第一次看到鵪鶉。他感覺它們挺怕人,有時候,他會產生聯想:要是自己也是這樣一種弱小無助又怕人的小動物,該怎樣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呢?

慶幸的是,他的聯想並未成為現實。

" 拿鵪鶉這種鳥來比喻人,常常代表著膽怯和逃避。" 郭沛文在他的小說《鵪鶉》的後記中寫到。

和他的上一部小說《冷雨》一樣,《鵪鶉》也是先在豆瓣閱讀上架,然後再由出版社出版紙質書。不同的是,都是小說,但《鵪鶉》的戲要多出一些,例如,線上版的《鵪鶉》裡,多了一個由主人公鵪鶉寫的序,這個序會讓人以為接下來的故事是真實發生過的;為了讓讀者相信故事確有其事,小說上架前,他還用小說人物詩人田未的名字在豆瓣上註冊了個帳號,不定期以田未的名義在豆瓣上寫詩。

" 作家有他寫作上的野心,希望藉由我的故事,來描繪和記錄這個劇變時代之下,城市青年人生活的萬分之一。" 郭沛文在那個序言裡,以主人公鵪鶉的口吻講述他寫作上的 " 野心 "。

因為這份 " 野心 " 的存在,郭沛文乾脆把故事發生地也實名化了。

" 大前天才下過一場降溫雨,天氣又開始回熱。午飯之後,太平街新勝村的小巷內,躲在梧桐樹大片大片綠葉裡面的成千上百隻蟲子,因為發情求偶總是發出此起彼伏的巨大嚷叫,聽久一點會讓人感到頭皮發麻。" 這是線上版《鵪鶉》開頭的第二段。而第一段只有一句話 " 夏天之後不久,追追來了 "。

追追是小說的女主人公。這個開頭,立馬就把鏡頭拉到了長沙,拉到了長沙打卡聖地之一的太平街。而樹葉下發出巨大嚷叫聲的蟲子們則像是個隱喻——它們像極了這個城市充滿了活力、充滿了表現欲的年輕人。

一場由年輕人主演的大戲即將架場,幕布後面已經有人躍躍欲試。不過,因為這齣戲的導演或者說編劇偏好冷靜、偏好慢條斯理,這場多幕戲的展開,並沒有像太平街新勝村的蟲子們那麼熱鬧—— 90 後的小說作者郭沛文已經能夠很好地掌握他的節奏,讓他的文字和他本人一樣斯斯文文、不慌不忙。

向市場讓步的同時期待身邊人物直面失敗

今年是郭沛文安心寫小說的第五年。和其他線上活躍的、每年至少 100 萬字出產的小說作者相比,他太不活躍了,以至於 5 年了,加上他現在正在寫作、每周一三五更新的《剎那》,總字數也才剛過 30 萬。

好在,他的小說的品質在支撐著他。第一部小說《冷雨》在線上上架後不久,就被出版社相中,影視版權也很快賣了出去;現在還在寫作的《剎那》也已經列入了出版社的計劃。

" 我還是最合適寫完了仔細打磨的那種方式。" 在接受悅讀君採訪的時候,現在每周要更新三次的郭沛文坦陳。他的前兩部長篇《冷雨》和《鵪鶉》正是他寫完再仔細打磨後交由線上上架的。他對今年 4 月 1 日上架的《剎那》每周三次更新還不大適應,不過,他理解線上平臺對他連載的建議," 連載有連載的好處,讀者的黏性會強一些 "。

有著 " 野心 " 的郭沛文,上一部小說還在開篇引用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中的一段以挑選讀者,現在為了增強讀者黏性而做出了一定的讓步。這個變化,正是他試圖記錄的這個劇變時代眾多變化中的一個——他自己也身處變化之中。

" 我期望膽怯的人們直面失敗的時候,能夠收穫某種清醒與堅韌。"3 個月前,《鵪鶉》後記的最後,郭沛文說出了他的期望。這個期望,是他對像他小說中人物那樣的年輕人說的,也是對 " 意義豐富 " 的現實世界中包括他自己在內的 " 我們 " 說的。

如他所說,他的故事裡的人物經歷著各自不同程度的失敗,他愛著這些曾真實、鮮活地以各種姿態潛滋暗長過的失敗者。這些失敗者看起來像是膽怯的鵪鶉,但他希望鵪鶉們能夠克服膽怯,不再逃避,去迎接命運的轉折。

對話

" 用小說的方式記錄和表達那些不起眼的東西 "

瀟湘晨報:很多懸疑小說,會虛構一個故事發生地,但你並不這樣,例如你最近出版的紙質的《鵪鶉》,太平街、韶山南路、長沙理工大學、中南大學等,這些地名的如實出現,是為了討好或者說吸引長沙的讀者嗎?

郭沛文:不是的。我一直對嘗試現實主義寫作有興趣,即便是虛構,它也仍然保留有一種記錄的性質。

在 2017 年寫完《冷雨》之後,我琢磨著可以繼續寫點什麼,想到以前 2014 年做記者時採訪過的太平街新勝村很有意思,就去看了看。發現就這麼個小地方,就這麼兩三年,變化其實挺大的,很多店面都換了,忽然就感覺到長沙變化其實也挺快的,城市的新陳代謝總是在你不知不覺中就發生了。而這種沉默的變化中,你其實是能感受到一些社會和個人命運的變遷的。

我試著去觀察和解讀我生活過的地方,那些不起眼的東西,用小說的方式把它記錄和表達出來,這是把長沙寫成《鵪鶉》最原始的初衷。

瀟湘晨報:你的小說首發的線上平臺和線下的出版機構似乎有意把你打造或者說包裝成一個類型小說作家。你介意這種打造或者包裝嗎?

郭沛文:不介意。首先在我的閱讀傾向中,類型小說和文學小說並沒有那麼明顯的界限,也沒有高低之分。不少我喜歡的類型小說,可能比很多掛著文學小說名頭的庸常作品更具有文學性。

我願意去做一個小說家,或者創作者。有條件繼續創作更能讓自己認可的東西,對我而言就已經夠了。如果能遇上與作品共情或者一起思考的讀者,算是一種幸運和甜頭。因為市場的原因,或者大多數讀者的解讀,加上什麼前綴,打上什麼標籤,對我自己而言不重要。

瀟湘晨報:你見過活的鵪鶉嗎?在哪裡見到的?鵪鶉在你看來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

郭沛文:見過,十幾歲的時候在老家菜市場攤販的籠子裡,縮著脖子瑟瑟發抖,我覺得它們挺怕人的。

不知道是不是物種之間隔得太遠的緣故,我總覺得鳥類整體來說都比較怕人。據說大多數鳥類被人太過親近地接觸之後都會產生應激反應,甚至死亡,是不太適合和人做朋友的。我不知道鵪鶉是不是也會這樣,但有時候會產生一些奇怪的聯想,要是自己也是這樣弱小無助又怕人的小動物,該怎樣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呢?

瀟湘晨報:在《鵪鶉》的開頭,你就引用了《追憶逝水年華》的幾段文字,你這是在為挑選讀者故意設置的一個門檻嗎?線上的編輯或者讀者對此有向你反饋什麼意見沒有?

郭沛文:當時確實有這樣的想法,小說開頭的文學感和實驗性比較強一點,想藉此篩掉一批不感興趣的讀者,免得浪費他們時間。在網絡上發布的時候,確實可能也達到了一些這樣的效果,有不少人確實不喜歡這些就不看了。但是現在回過頭看,這種故意的設置其實挺沒必要的,不是一種自然的創作心態。好在這些內容也並不是只有單一的這麼一個功能,它和小說中人物的命運是構成了某種呼應,仍然是恰當的,所以在出版的時候,還是做了保留。

瀟湘晨報:從讀大學開始,到現在,你在長沙有 10 年了吧?你現在和這個城市的融入度是怎樣的?這個城市給你和你的小說有哪些影響?

郭沛文:2009 年過來,有 11 年了。融入程度還好,能大概聽懂長沙話。

長沙給我的影響更多是生活經驗上的,包括之前在《晨報周刊》的記者工作,在我人生的一個關鍵時期,讓我有機會接觸到這座城市裡面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甚至塑造了我的性格和生活態度。而我始終認為小說的寫作不是無本之源,和這些都是息息相關的。

瀟湘晨報:你曾經做過記者,記者非虛構寫作的習慣,對你這些年的小說的創作,有妨礙嗎?

郭沛文:沒有妨礙。我高中就在寫小說,大學讀的新聞專業,虛構與非虛構的寫作訓練其實在更早就開始了。我覺得這兩者之間可能相似性要大於相異處,非虛構寫作似乎在追求某種客觀,但實際上,在新聞學中絕對概念的客觀也是無法實現的,我們通過訓練一種 " 新聞專業主義 ",實際上也不是在力求一種絕對客觀,而是讓各種聲音都能更平等和自由地表達。

再說說小說寫作,它的門檻本身是很低的。只要願意,大多數人都可以想辦法來開始嘗試創作自己的小說。而它要走向深處,摸到一些更實際的東西,卻又是挺困難的。但是各種各樣的見識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接近那個核心。

要大膽去接觸和嘗試各種新鮮的,不要害怕妨礙,不要試圖維持一種根本就不存在的 " 文學的純潔性 "。

瀟湘晨報:據說你偶爾會拿起筆畫個美女出來。你在創作的時候,會把自己設定的主角畫出來嗎?

郭沛文:沒有偶爾畫美女的習慣 …… 我以前是在嘗試練習畫漫畫。我對很多形式的創作都有欲望,包括漫畫、動畫、電影,甚至遊戲,但是力有不逮,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練習那些技能,好像只有寫作還算拿得上檯面。而且寫作算得上是最自由的一種,它不太需要團隊合作或者與人溝通。

我試著畫過小說人物,但是都畫得很爛,就都刪掉了。

瀟湘晨報:日常生活中,你會像你書中主人公那樣去推理一些事或者人嗎?在長沙,你的主要活動區域有哪些?

郭沛文:其實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去推理或揣測很多事情。比如家裡養了貓,你可得做好心理準備了,經常要推理推理,你的貓躲哪去了?

我主要活動範圍分兩塊,一塊就是在我家附近,猴子石大橋的江邊。還有一塊是步行街和五一廣場那邊,經常去幾個咖啡館寫小說,我比較喜歡人群製造的白噪音。

另外還會沒有目的地到處逛逛,一些小巷子和老社區之類的,也會有一些新鮮的發現。

撰文 / 瀟湘晨報記者劉建勇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全球十大懸疑推理巨作
    最近,犯罪懸疑劇《隱秘的角落》引爆屏幕,豆瓣評分高達9.0分。那細思極恐、環環相扣又暗潮洶湧的情節;那抽絲剝繭,層層遞進又不斷接近的過程,讓無數人領略了「推理懸疑」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快感,直呼欲罷不能。《隱秘的角落》改編自懸疑小說《壞小孩》。其實推理史上所有的熒幕經典,都離不開精彩的原著,推理懸疑更是如此。
  • 懸疑作家蔡駿推出作品精選集《最漫長的那一夜》
    著名懸疑作家蔡駿日前推出蔡駿精選集《最漫長的那一夜》,被稱作中國懸疑小說第一人的蔡駿擁有數量龐大的讀者群,此次精選集一經推出,其微博閱讀量竟超3億。 蔡駿,作家、編劇。已出版《無盡之夏》《鎮墓獸》《謀殺似水年華》《最漫長的那一夜》《天機》等三十餘部作品,累計發行1400萬冊,受到全球億萬讀者歡迎。
  • 蔡駿:曾創下中國本土驚悚小說銷售之最,用懸疑方式寫上海
    在《春夜》中,蔡駿用第一人稱的視角,講述了父輩工作半生的工廠,以及圍繞工廠發生的兩起懸案:90年代末,與「三浦友和」競爭副廠長的技術高手王建軍,被謀殺身亡。老廠長車禍身亡後,「我」在父輩對當年的追憶中,聽聞此案。於是,「我」開始參與破案。正在破案中,新廠長「三浦友和」又在工廠即將被變賣、改制之際,與工人救廠的集資款一同消失。
  • 懸疑推理小說作家墨綠青苔4大小說:故事曲折離奇,一看停不下來
    墨綠青苔,小說閱讀網籤約作家。小說布局宏偉大氣,文筆流暢,故事曲折離奇,情理之中卻又意料之外,受到廣大讀者的熱追。更是以日近萬字的穩定更新,獲得讀者們的好評。
  • 火星小說轉型,專攻懸疑推理靈異閱讀市場
    8月14日,火星小說APP新版正式上線,以掌上奇聞詭事為定位,邀請包括風塵散人、爾東水壽、玉柒、羊行屮、御風樓主人等數十位懸疑靈異推理大神攜新作入駐平臺,為男性讀者提供專屬優質內容。
  • 這9部經典恐怖懸疑小說,看完讓人背後一涼
    讀推理懸疑小說真的是件很魔性的事情:前80%的時間裡可能你都在納悶,「都是些什麼玩意兒?」,最後20%往往會讓你大呼過癮,然後根本停不下來......雖然我幾乎每次都猜不出兇手是誰,推理不出究竟是用了什麼樣的詭計,但還是難以抗拒那種看完後讓人後背發涼的感覺。下面推薦9本最經典的恐怖懸疑小說,讓我們一起燒個腦!
  • 5部硬派懸疑小說,是玩懂劇本殺最好的入門小說,開啟燒腦懸疑
    但由於門檻比較高,劇本殺對第一次玩遊戲的人並不是那麼友好,在玩劇本殺之前,可以看看這些懸疑小說來入門。《博物館黑客》類似《博物館黑客》這類全程貫穿大懸念的懸疑小說,可以當作懸疑進階讀物。《博物館黑客》將網絡黑客和博物館盜寶元素相結合,以一起失敗的盜寶案為發端,牽連出隱藏在盜寶案背後的諸多勢力。故事讀起來緊張刺激,非常好看。
  • 縝密細節+反轉劇情,四部高分懸疑恐怖片滿足你的推理和探險欲
    平靜而日復一日的生活總需要一點驚險的波瀾才能煥發生機,懸疑片則是為平穩生活敲響緊張鼓點的有效神器,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既有反轉劇情,又有縝密設計的懸疑和恐怖片。1.在一個暴雨如注的夜晚,11個來自各行各業,脾氣性格迥異的陌生人相聚在一個與外界失聯的汽車旅館裡,隨著女明星卡洛琳·蘇珊的頭顱出現在洗衣機裡,其它住客一個個詭異地相繼死去,而且每個死去的人手裡都會攥著一個房號牌……典型的懸疑故事原型!此外,這部影片的細節都有深意,比如切換焦點、適當的信息幹擾、生日、薩特的《存在於虛無》,這些都是看完後值得深究的隱喻。
  • 網易雲閱讀啟動「第六感創想計劃」 以城市探險激發懸疑IP良性發展
    24hrs極限追蹤以探險激發懸疑故事魅力據介紹,「24hrs極限追蹤」是一個將城市探險和限時懸疑推理創作集一體的主題體驗和創意徵集活動,網易雲閱讀將邀請國內知名懸疑作家和粉絲,在「城市探險網」的專業領隊帶領下,共同經歷一場深入城市廢墟的探險之旅,並據此完成一次超級懸疑創作的腦洞挑戰。
  • 12月讀完6部懸疑小說,讀者大愛口碑甚佳,面世即巔峰
    《兩京十五日》馬伯庸馬伯庸的歷史題材小說創作日益精湛,在火遍全國的《長安十二時辰》出版後三年,他再度推出長篇小說《兩京十五日》,僅僅憑藉史書中的一行記載,便創作出數十萬字的故事。不僅故事節奏在線,書中所描繪的大明漕運等歷史細節,都完全依據歷史記載。並在豆瓣讀書的年度評審中,獲得2020年度中國文學獎。
  • 郝蕾助陣懸疑科幻作家蔡必貴《超腦》系列圖書發布會
    新銳懸疑科幻作家「鬼叔」蔡必貴推出新書《超腦:浴室》和《超腦:海島》。影視演員郝蕾、雁北堂旗下作家蛇從革、霍巖亮相助陣。  《超腦》系列圖書包括《超腦:地庫》《超腦:浴室》《超腦:海島》等。《超腦:浴室》講述鬼叔在無聊的康復生活裡,遇見了能預知未來的男人,男子自稱是來自高維度的神秘生物;但鬼叔更關注的是這位「高維生物」所奴役的一名美貌少女。
  • 山下智久主演的新劇《極地暗殺》播映,懸疑推理,不容錯過
    推理懸疑劇的魅力跟火鍋的魅力不相上下。西班牙懸疑劇《頭領》又名(極地暗殺)第一季的第一集開播,有懸疑劇的味道。拍攝手法,背景應用,剪輯銜接都做得不錯。並且,黑白黃,多元皮膚演員,不用再出現《老友記》那樣的主創者因為演員膚色不多元而「痛哭流涕」。
  • 推薦五本盜墓懸疑文:尋寶探險、奇門秘術,偵探推理、詭詐懸疑
    盜墓懸疑文:尋寶探險、奇門秘術,偵探推理、詭詐懸疑大家好,小編今天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喜歡這類小說的小主趕緊收藏起來啦,關注小編會有更多的好文推薦哦。盜墓懸疑文:尋寶探險、奇門秘術,偵探推理、詭詐懸疑。
  • 《隱秘的角落》帶火原著 懸疑作者不只有紫金陳
    畢業後,他曾從事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工作。直到2012年,厭倦了一成不變的工作的紫金陳,終於選擇辭職成為一名專職作家。紫金陳的早期作品 《高智商犯罪》算是紫金陳正式轉行後的第一部作品,以本格推理見長,曾在「天涯」連載引起轟動。
  • 《神探伽利略》電影版大賣 重頭回顧日本懸疑劇
    推理劇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後似乎又掀起了一股熱潮,但相對於此前的一些經典作品,在懸疑和推理更加縝密和吸引人的過程中,也反襯出了此類日劇對心靈拷問的日益蒼白。[我來說兩句]    最新日本票房榜:《容疑者X的獻身》登榜首    野澤尚死後,懸疑推理日劇就失去了一位大師。
  • 推薦四部具有深度懸疑電影
    今天給大家推薦四部具有深度的懸疑電影,情節絲絲入扣,驚悚效果極佳,看完推薦就去活躍你的思維,開啟嚴密的推理與刺激的旅程吧!1.《竊聽風暴》《竊聽風暴》是32歲的年輕導演唐納斯馬克的第一部故事長片,該片講述了一名東德國安局情報員由忠於職守轉而對自己的工作失去熱情,繼而改變立場,開始保護上級要求他偵察的東德作家吉歐德瑞曼。故事發生的時間是1984年,地點是在東德柏林,每一次的開頭字幕出現的是「公開化無處不在」。
  • 番茄小說發布「猜書名」系列海報,致敬經典懸疑小說
    因《隱秘的角落》大火,國內興起一股懸疑熱,不少人都迷上了這種推理環環相扣、情節起伏跌宕的「燒腦」題材。免費閱讀平臺番茄小說應勢推出了「懸疑閱讀周」活動,在7月6日到7月12日,每日在站內主推一到兩位懸疑作家,科普他的生平以及代表佳作。同時,還選出了九本最負盛名和代表性的懸疑推理大作,製作成九張懸疑海報,讓大家根據圖案和線索文字,推理出作品名,妙趣橫生。
  • 白馴鹿的九叉犄角:溫情推理+暖心懸疑,有信仰的人生選擇也很好
    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甚至是一種娛樂消遣,來傳遞那麼深刻的道理,去試圖喚醒更多的人,改變和行動。這大概是各個原創內容領域的高峰,也應該是他們的自知自覺。可惜,泛娛樂化滲透了文化領域的方方面面,大量沒有營養,粗製濫造的作品,劣幣驅逐良幣,佔據了市場。
  • 懸疑片《緝魂》曝口碑特輯 「人腦複製」撲朔迷離
    《緝魂》曝光首映禮口碑特輯,特輯中觀眾激動分享觀影感受,導演與作家等圈內大咖也紛紛為影片點讚,驚喜、感動、震撼等形容不絕於耳,可見影片口碑之優異。「犯罪懸疑之光」程偉豪導演擅長製造反轉、營造懸疑氛圍,而此次《緝魂》加入了軟科幻元素後,可供導演發揮的空間變得更大。
  • 本年度最佳懸疑劇,Ms.Ma 復仇的女神
    《Ms.Ma復仇的女神》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母親被冤枉殺害了自己的女兒,入獄九年後逃脫,偽裝成作家在彩虹村活動尋找殺害女兒的真兇。劇情我就不給你們劇透了,但稍微說幾句。可能有著阿加莎的背書劇情算是懸疑電視劇裡面的佼佼者了,再加上編劇根據亞洲的文化做了一定的本土化改編,稍微弱化懸疑與推理的元素,強化了實際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