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翔六點半,是我非常熟悉的一個劇組,裡面的演員雖然不是大牌明星,但每一個都演技在線,經驗豐富。比如說妹爺(應寶林飾),球球(紀文君飾),閏土(李洪剛飾),有幾位都是國家級演員,幾次他們創作的作品幽默搞笑,形象生動,深受觀眾喜愛,還拍了三部網絡大電影,票房都不錯,是完全有能力上《歡樂喜劇人》的。
《陳翔六點半》:它於2014年1月8日在騰訊微視每天連續更新,後又登錄美拍、秒拍、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這是正式登陸的時間,其實他最早的時候還是網絡視頻。導演陳翔在大學畢業之後在傳統媒體電視臺從事影視類相關工作,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把自己的作品發到網絡上,效果還不錯,從此他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之路,直至到現在。
《歡樂喜劇人》:是由東方衛視、歡樂傳媒共同出品的喜劇競爭真人秀節目。該節目於2015年4月25日起每周六21:05在東方衛視播出。該節目網羅各路喜劇人才,用語言的幽默力量傳遞人間快樂笑聲,通過相聲、小品、曲藝、幽默表演、啞劇等節目樣式傳遞快樂。其次,該節目是淘汰制的,從第一季到第六季,賽制的級別都有所不同,使節目更加激烈。
陳翔六點半夠「老」,若真的追溯起來,我們會發現,他成立的時間,要早於歡樂喜劇人,資歷擺在那呢。陳翔六點半目前主要以創作網絡情景劇為主,這也是他們的主要特點和固定的表演方式,也是觀眾普遍接受他們的來源,參加歡樂喜劇人對於他們來說不太適應和適合。
其次歡樂喜劇人要求長期參加節目比賽,而六點半劇組堅持每天更新作品,時間上不太現實。而且歡樂喜劇人的選手也都是實力強大,舞臺經驗豐富,身經百戰的演員,六點半突然參加不太有利。
陳翔六點半的展現形式,更加的偏網絡化,場所和情景並不是固化,若真的搬到舞臺上演,效果絕對會大打折扣時長方面,陳翔六點半走的是小視頻的創作思路,「表演」的時間更短一些,笑點方面就沒有相聲,小品的多,不太佔優勢。
陳翔六點半本身的ip量就夠,不需要再上一個節目增加曝光率和知名度,況且,現階段的歡樂喜劇人,早已沒有了第一,第二季那樣的熱度,誰會提高誰的知名度,這個還真不好說。容易「翻車」,陳翔六點半一旦參加歡樂喜劇人,不作出相應的改變,很容易一輪遊,若真的靜下心來,去適應,去做出改變,很容易「四不像」,丟了原有的粉絲,得不償失。
《陳翔六點半》畢竟是網劇出身,很多演員不是專科出身,小編不是太贊同他們上《歡樂喜劇人》因為「學術有專攻」這個本身對自身要求的條件很高以及劇本創作的接受程度,陳翔六點半實質上是娛樂大眾,創作接地氣更容易讓大眾接受,而《歡樂喜劇人》是衛視直播,衛視直播更在乎一個節目的收視率,加上衛視邀請的嘉賓都是在這個領域比較出類拔萃的和一些後起之秀,加上前期的宣傳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歡樂喜劇人》基本上是相聲、小品加上自己在演出中的「包袱」讓在場的嘉賓去評分!本身《陳翔六點半》已經在網劇佔據半壁江山,可謂是做得順風順水,遊刃有餘,粉絲量很大,個人不建議《我是陳翔六點半》上《歡樂喜劇人》。
《陳翔六點半》這個團隊的演員,個個也都挺厲害的,沒有必要去喜劇人爭什麼喜劇王,好好做自己的就行。
最後,他們兩個所涉及的內容和展現的方式有所差異,出發點不在一個層面,所以也沒必要去蹭熱度。因此陳翔六點半不參加《歡樂喜劇人》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每一個劇組不一定都要參加綜藝節目,只要用心創作作品,傳遞快樂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