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是中國前沿科學研究的正部級科研單位,以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研究為主的綜合研究平臺。中科院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成立,在中國航天、計算機網絡、大氣海洋科學等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都歸功於中科院強大的院士團體、遍布全國的數百個研究所、以及直屬高校的不懈努力。
到目前為止,中科院有直屬高校兩所,共建高校一所,它們都依託中國科學院強大的科研平臺優勢,成立之初便屹立於中國高校之林的前列,下面就來看看這三所高校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科大」,位於安徽省會合肥,是中科院直屬、副部級管制的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於1956年,是中國科學院建立的第一所高校,為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學校圍繞國家緊缺的新興科技領域辦學,把高新技術與前沿科學技術結合起來,創造性地獲得了突出成果。
2017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入選「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科學技術史、地球物理學、化學、數學、安全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學、天文學、物理學、核科學與技術等11個學科入選為世界一流學科。2018年5月中國高校ESI綜合排行榜上,中科大有12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全國排名第8名,其前後分別為南京大學和中山大學。
中科大曆來本科招生規模較小,2018年全國共招生1860人,這保證了生均資源佔有量居全國前列,每位學生都有很大機會在學校的大平臺上展示和發展站自己。2016年中科大理科全國其中的26省錄取分數線最低為662.6分,全國排名第6名。王牌專業為計算機類、物理學類、數學類、電子信息類等等。
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位於首都北京,是中國科學院直屬高校。學校前身為創辦於1978年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中國科學院依託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遍布全國的數百個研究所正式組建了中國科學院大學,並開辦小規模的本科教育。國科大自組建以來,便承擔起中科院「科教融合」的戰略構思,學生入學時就可以選報導師,導師多為中科院院士,並接收三段式培養模式,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成果。
2017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等2個一流學科。比起中科大,國科大可能沒有「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世界一流大學」的頭銜,就連一流學科數量也比中科大差了太多,但這並不是國科大實力不強,因為在2018年5月中國高校ESI綜合排行榜上,國科大有15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全國排名第2名,其前後分別為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且國科大院士數量有295名,規模居世界第一,若論落選一流大學的真正原因很可能是本科教學起步晚,因此教學水平低、本科規模小、學科精度不高等需要時間積澱的條件使國科大在評選「雙一流」時吃了大虧。
若果說中科大本科招生規模小的話,那麼國科大於2017年僅在全國12省招收398名本科生的規模可以說是少的可憐了,不過這398名本科生入學後即可選擇中科院的近400前沿科學家作為自己的導師,其中有130名左右的中科院院士哦!
上海科技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簡稱「上科大」,位於「魔都」上海市,是一所有上海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與2013年共建的以前沿科學研究為主的小規模、創新型、高精度、國際化的理工科大學。雖然起步晚,但上海科技大學有上海市政府的財政支撐、中科院的科研優勢,成立之初便具備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資格,可以說是起步很晚但發展很快的大學了。
與上述兩所高校相比,上科大的實力稍弱了一些,學校一成立便錯過了211和985工程,又沒有入選「雙一流」,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四非大學」,且由於辦學定位不一樣,在每年的各種排行榜中也不靠前,但這並不表明上科大的科研實力弱,只能說明上科大的辦學規模小,這也與其辦學方針是一致的,也是以後新興大學的辦學趨勢。
2018年上科大在全國17個省市共招收400名本科生,招生規模小加上地處上海浦東新區的區位優勢,其錄取分數線必然不低。
以上就是中科院主管的三所大學了,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三所高校的本科招生都比較小,都是以研究前沿科學為主的研究型大學,且錄取分數高,實力強,每年競爭都很激烈,希望各位考生注意。祝願各位考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關注教育形勢變化,共同探討教育發展。歡迎關注百家號「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