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月球這顆天體,我們一點都不陌生。《靜夜思》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唐詩,嫦娥奔月是一個悽美的神話故事,中秋節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這些都是古代人們與月球建立了深厚「關係」的證據。只不過那時候科技落後,人們還以為月球是一個有著金碧輝煌宮殿,美麗動人仙子的險境。
1969年美國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壯舉,同時也破滅了人們數千年來的美好幻想。沒有宮殿、沒有神仙,只有一個地面坑坑窪窪毫無生息的荒蕪之地。
此時,我們需要重新來認識一下月球,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來源不明,誕生日期不明,只知道它陪伴了地球無數歲月,既熟悉又陌生。目前基本已經確定,在45億年前,月球的表面沒有陸地,只有一片液態巖漿海洋。在探索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名為克裡普礦物可證實這一點。
雖然月球的真實面目並非人類想像中那般,但是並沒有減弱他們對於這個星球的探索熱情,因為月球的礦產資源太豐富了,地球上常見的17種因素在月球上到處都是。舉一個例子,在月球表面的泥土中就能挖掘出上萬噸鐵。還有氦3資源,是一種被科學家稱為完美資源的物體,地球只有0.5噸,而在月球上至少100萬噸。這豐富的礦產資源儲量,真的讓人心動。
此時,月球再也不是那個用於寄託思鄉之苦的物體的,它實現了角色的升級轉換,成了人們眼裡的「大救星」。要知道,每顆天體的礦產資源儲量都是有限的,自工業革命開始,為了生產發展,人們瘋狂地開採資源,導致資源緊缺成為了目前地球最大問題之一。倘若可以將月球的資源開發並運回地面的話,資源緊缺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印度作為科技大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誓要在這場「太空競賽」中分得一杯羹。2019年7月22日,無人探月器自印度航天中心出發,印度打算成為世界第四個登月成功的國家(前三個分別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誰也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計劃即將實現的前一刻,月船二號爆炸了,殘骸至今下落不明。由此可見 登陸月球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導致月船二號墜毀的成因如今仍在調查中。月球是神秘的,它始終永遠一面朝向地球。曾經有人發出這樣的疑問,假如你站在月球上,遙望地球,會看到什麼樣的場景呢?答案就是,會看到數秒前地球的運轉狀態。這到底怎麼回事?難道月球還有扭曲時空曲率的神奇偉力?
並不是的。雖然光速是目前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但是它在傳送訊息的過程中,也會因為距離的問題而出現一絲延遲性。儘管月球與地球的距離並不大,但是依然會出現一些延遲,這一點並不是什麼奇怪之事。
關於月球的傳聞還有很多,比如它是外星生物的監測器,或是地球的一部分等等,其實這些猜測都是沒有實質證據作為支撐的,所以我們不必過於相信。另外,隨著近年科學的進步,越來越多國家開啟了探月計劃,眾志成城之下,相信不久之後便能找看到我們想知道的問題答案。朋友們,你們想站在月球表面觀看地球嗎?或許不同的人所看到的景象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