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僅1隻,比大熊貓稀缺的長頸鹿,3年變化:2隻、3隻、1隻

2021-01-15 環球科學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在地球上,生物的種群隨著生態環境的轉變在逐步減少了,越來越多的生物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之中,當然主要就是生態環境破壞太強,人類的捕殺非常頻繁等等。

所以導致很多動物都出現了種群下滑的趨勢,而一想到一些稀缺性的動物,大多數人都會說老虎,獅子,熊貓等物種比較少,其實除了這些大眾化物種之外,還有一些本應該生活得很好的物種在逐步減少了。

例如「長頸鹿」,在2010年的時候,該物種還是屬於無危的狀態,但是在2016年的時候,該物種就屬於易危模式了,這可以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該物種共有8個亞種,在數量上來說應該不會太少,但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發生了,1985年到2015年之間,南非的野生長頸鹿數量從16萬降到9萬,整整少了近一半,所以導致該物種危險程度上升。而該生物還有一個獨特的群體——白色長頸鹿,更加稀缺。

比大熊貓還稀缺,全球僅此1隻

白色長頸鹿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長頸鹿品種之一,很多人如果不了解一下「白色長頸鹿」,可能還會覺得這是神話之中的「神獸」,因為地球上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物種,但是事實告訴了我們,地球上還真的有這樣的物種。

人類首次(最早)發現這樣的「白色長頸鹿」是在2017年的時候,該物種是在肯亞發現的,並且當地居民將其作為守護神,因為這種生物真的是太罕見了。

當然在最初的時候,大家發現這種白色長頸鹿只有2隻,但是在保護的情況之下,該長頸鹿又多了1隻,所以全球在當時也只有3隻,然而在2019年年底的時候,由於肯亞出現了極強的降雨天氣,最終導致3隻白色長頸鹿徹底失聯,保護區都沒有出現它們的足跡。到了2020年的時候,科學家們證實了,3隻白色長頸鹿已經被非法獵殺了,並且已經發現了白色長頸鹿的骨頭。

所以在2017年至2020年的3年時間之中,白色長頸鹿由2隻變成3隻,然後由3隻變成如今的1隻,全球僅此1隻,沒有比該物種更加稀缺了,所以如果不加緊保護的話,這種白色長頸鹿將會在短短的幾年之中徹底消失,人類的「魔爪」可能正在伸向它,只是還沒有被發現罷了。

加上白色長頸鹿這麼特別,價值可能比普通的物種更高,所以如今就算是保護區的人都還不知道,能不能存活下去,能否保護它一生也就是屬於「未知數」,因為它的一生可能都存在變數。

為什麼白色長頸鹿那麼少?

確實,如今全球僅此1隻,確實能夠說明白色長頸鹿非常的稀少。在發現白色長頸鹿之後,經專家分析得出,該物種之所以皮膚是白色的,是因為在它們身上存在一種罕見的「白化基因」,所以才導致了與其他物種之間的差別,與只是單純缺乏黑色素的白化狀態不同,白化基因會阻止皮膚上各種色素的沉澱,產生白子,或淡色皮膚。

所以這種生物的出現非常的少,這就是其中的原因。同時白化基因是一種隱性基因,也就是說需要一個個體攜帶兩份的白化基因才能在個體上顯現出白化特徵,這相當於是基因上的一些知識了,我們這裡就不說明了,但是這種說法足以說明該物種的稀缺性,所以加大對該物種的保護是如今最為關鍵的,不然真的最後一隻可能都看不到了。

全球生物種群減少因素有哪些?

上面其實我們也簡單說明了,那就是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人類對生物的捕殺頻繁,並且基本上是不分種群,不分生物的大小,只要見到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物種,就可能產生這樣的「邪念」,主要問題是建立在利益上的問題較多,所以導致非常多的生物群體減少。根據科學報告指出,現如今,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動物,1/9的鳥類,1/5的爬行動物,1/4兩棲動物,1/3魚類,都瀕臨滅絕了。

這個數據直接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地球的新一輪生物大滅絕真的像是科學家說的那樣「如期而來」,在科學記錄的前五次生物大滅絕之中,其中每次都導致了大規模物種的減少,而如今這種跡象確實有這個趨勢一樣,所以人類是時候應該甦醒了,不要等到這個世界只剩下人類的那天,我們才想起來維護自己的生態環境,那個時候可能真的就很晚了。

如今在人類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之下,其實我們也能夠輕鬆地感到來自自然的威脅,在2020年以來,森林大火,北極38度高溫,非洲蝗災等等,都是創紀錄地對人類生存產生影響,所以極端性的地球正在觸發對人類的威脅,我們是時候一起來維護地球生態了,不然真的是「自取滅亡」,這雖然說得有點嚴重,但是事實告訴了我們,不是人類的破壞,地球可能會更加好一些。

相關焦點

  • 全球最珍稀的動物,比大熊貓稀少,世界僅剩3隻,其中2隻在中國
    全球最珍稀的動物,比大熊貓稀少,世界僅剩3隻,其中2隻在中國說到世界上著名的珍稀動物,我們中國的大熊貓肯定是榜上有名的,因為大熊貓的棲息地範圍小,它的生存數量也比較少,也是在我們中國的保護之下,才被世界所熟知。
  • 世界上最「可憐」的神獸,僅剩下3隻,中國只有1隻,就在蘇州
    世界上最「可憐」的神獸,僅剩下3隻,中國只有1隻,就在蘇州 隨著地球環境和氣候的變化,許多物種都在不斷的進化和變異,在優勝劣汰的大自然生存法則下,只有能夠適應環境改變的物種才能存活下去。
  • 世界最珍貴的動物,全球只有3隻,其中2隻在中國,比大熊貓還珍稀
    世界變化萬千,有的時候我們感覺不到光的流逝,只是稍微注意的時候,就會發現身邊的環境已經不再存在,一直生活的城市也是如此,畢竟世界發展的實在是太快了。趁著時光還在,我們未老,還是多出去走走欣賞一下外面的風景,了解世界的多姿多彩。
  • 比大熊貓還稀有的動物,全球僅剩2隻,其中1隻就在中國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種動物,全球就僅僅只剩下3隻了,其中有2隻就在中國。它是一種龜類,生活在江湖沼中,是以水生動物為食,同時它還是國家的一級保護動物,由於數量稀少,因此就顯得極其的珍貴,它就是斑鱉,它的樣子和鱉十分的相似,但是它和鱉還是不一樣的,雖然他們同屬於龜類,可其差別還是很大的,斑鱉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密集的黃色斑紋,這種生物一般都是分布在中國的長江下遊和太湖地區,主要生活在太湖流域,但是由於環境的變化和人類的肆意捕殺,導致現在斑鱉的數量全球僅剩3隻
  • 全球最稀有的白色長頸鹿,可能僅剩1隻了
    你見過白色的長頸鹿嗎?它們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長頸鹿之一,正當你還在驚嘆它們的美貌之時,噩耗傳來——它們不見了!全球白色長頸鹿或許僅剩1隻前不久,在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區,世界上僅存三隻的白色長頸鹿,其中兩隻慘遭非法獵殺。
  • 全球斑鱉僅剩3隻:蘇州動物園2隻已死1隻,越南2隻
    2019年4月12日,在準備為兩隻斑鱉做人工授精手術時,雌斑鱉隔著頭套突然張口攻擊,咬傷了他的手。呂順清是致力於野生動物保護的非營利性組織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斑鱉項目負責人。那是他們團隊第五次嘗試為斑鱉人工授精。在術前的檢查中,兩隻斑鱉的理化指標和超聲波都顯示良好。為了確保手術成功,專家團隊還在三隻雄性和兩隻雌性大型亞洲鱉上預演了流程。
  • 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動物,全球僅有3隻,其中一隻在中國!
    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動物,全球僅有3隻,其中一隻在中國!大熊貓是中國的特有物種,作為我國國寶動物的它們,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不過今天說的這種動物比大熊貓還要珍貴,全球僅有3隻,其中一隻在中國,它就是斑鱉,斑鱉數量稀少極其珍貴,是龜類中最瀕危的物種之一。
  • 從100隻到30隻,到2隻,最後剩1隻,殺死大涼山大熊貓的,是貧窮
    這事發生在2001年5月之前的一天,也許是2000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麻咪澤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區面積達到3.88萬公頃,氣候溫和,植被繁多,物種豐富,很多都在珍稀名錄之列。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買賣和殺害。
  • 世上最孤獨動物:全球僅3隻,我國有1隻難得一見!
    世上最孤獨動物:全球僅3隻,我國有1隻難得一見!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孤獨的動物是什麼嗎?答案就是斑鱉,斑鱉是目前尚存的野生動物裡數量最少的一種,目前只剩下三隻,國內的蘇州上方山森林公園住著一隻,另外兩隻都居住在越南。
  • 全球「最孤獨」的動物,僅剩3隻,其中2隻在中國
    如今世界上最「孤獨」的神獸,就是龜類中最瀕危的一種,全球只剩下3隻,其中有2隻在中國。斑鱉,又名斯氏鱉,軀體扁平,屬於曲頸龜的一種,背盤的長度為36-57釐米,身體呈橢圓形,它頸部有很鮮豔的黃色斑點,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龜類中最瀕危的物種之一。
  • 「鳥中大熊貓」 過境福建 全球僅600隻左右
    有著「鳥中大熊貓」美譽的勺嘴鷸來閩做客了。據介紹,該種鳥類目前全球數量僅有600隻左右。 作為珍稀鳥類,勺嘴鷸近幾年也稱得上是廈門的常客。據廈門市觀鳥協會記錄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連續四年,均有市觀鳥協會會員在廈門記錄到勺嘴鷸。市觀鳥協會理事陳浩介紹,根據往年的觀鳥記錄,明年春季,在廈門也有望觀測到過境的勺嘴鷸。
  • 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動物,一共3隻2隻在中國,卻即將瀕臨滅絕
    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動物,一共3隻2隻在中國,卻即將瀕臨滅絕。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因為大熊貓是我國獨有的,而且數量稀少,所以我們對於大熊貓是非常珍視的。但實際上比大熊貓還稀少的動物也有很多,比如說斑鱉,不過斑鱉並不是中國獨有的,三隻中還有一隻在越南,但是在數量上而言,其實比大熊貓要珍稀的,不過能當上國寶,顯然也不是一個珍稀就能決定的。
  • 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動物,世界上僅有3隻,其中一隻在中國
    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動物,世界上僅有3隻,其中一隻在中國提起國寶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熊貓,大熊貓是非常珍貴的動物,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處於養尊處優的一個狀態中。但是在我國還有一個比大熊貓還要珍貴的動物,世上僅有三隻,其中一隻在中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這種比大熊貓還要珍貴的動物就是斑鱉。斑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的背甲呈橢圓形。
  • 比大熊貓還稀有的一級保護動物,全球只剩3隻,快要滅絕
    我們的「國寶」大熊貓,曾經就差點瀕臨滅絕,通過人工的野外救治,人工養護與繁殖和建立自然的野生保護區,大熊貓的數量又逐漸回溫。然而今天要介紹的這一個瀕危物種所面臨的絕境比大熊貓還要嚴重,那就是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斑鱉。這一物種曾經在中國的長江下遊和太湖地區比較常見。即使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雲南境內也生存著較為豐富的野生斑鱉。
  • 鄭州市動物園首次引進3隻非洲白獅,全球只有幾百隻,比大熊貓數量...
    近日,鄭州市動物園首次從南非引進3隻白獅,剛剛「落戶」鄭州的白獅稍顯不適,在籠子裡呆呆地臥著,但一襲「白衣」加身,依然顯得威風凜凜。9月26日,在鄭州市動物園獅區,3隻奶白色的獅子格外引人注目。它們安靜地臥在地上,淺藍色的眼睛透著優雅,一隻白獅偶爾變換姿勢,側躺著打個盹兒,另外兩隻白獅「抱團」靠在一起,略顯警惕地觀察著外面。
  • 全球大熊貓圈養總數達到633隻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胡璐)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大熊貓繁育保護,在提高大熊貓種群遺傳多樣性上下功夫,大熊貓種群更加健康、數量穩定增長,人工繁育、野化放歸等工作有序開展。截至12月1日,全年繁育成活大熊貓幼崽44隻,全球大熊貓圈養總數達到633隻。
  • 野生大熊貓增至1864隻,會不會遷徙鄰國,成非中國獨有物種?
    極其罕見的野生白色大熊貓再現在正常的情況之下,大熊貓都是「黑白」相間的外表,但是萬物都有變化,大熊貓也一樣的,我國出現了一隻「白色大熊貓」,並且眼圈都是白色的,全球唯一,極其罕見。而這隻大熊貓我國又拍攝到它了,如今根據專家推測,這隻白色大熊貓已經長大了,預計已經有3歲左右,並且生活得非常的好,在拍攝的畫面之中給我們也可以看到,這隻白色大熊貓似乎在雪地漫步,身體壯實,毛色光亮。而這次的拍攝區域是在我國保護區海拔2000米左右的區域,當然在過去的兩年之中,也僅拍攝到2次,首次是在臥龍保護區發現的,所以白色大熊貓的畫面非常珍貴。
  • 1995年四川獵殺大熊貓案:殺死3隻大熊貓並剝皮,結局大快人心
    1984年5月,向全縣發出拯救大熊貓的倡議書3.5萬份,各界踴躍捐款達3132元、糧票3850斤。6月,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成立。1985年一年,全縣人民共救活大熊貓27隻,而自1974~1990年,全縣共搶救成活大熊貓67隻,平武縣林業局獲林業部授予的「搶救大熊貓先進集體」稱號。
  • 中國最稀有的5大「國寶級」動物,尤其是圖3,全球只剩4隻!
    【中國最稀有的5大「國寶級」動物,尤其是圖3,全球只剩4隻!】大熊貓: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但這三種動物比它還稀有,第一國內僅2隻!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但這三種動物比它還稀有,第一國內僅2隻!大熊貓作為我們中國的國寶,因其憨態可掬的外表和溫柔的性格,俘獲了不少朋友的芳心。大熊貓給我們的感覺往往是懶洋洋的樣子,沒有攻擊性,所以人們也非常願意與他們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