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在地球上,生物的種群隨著生態環境的轉變在逐步減少了,越來越多的生物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之中,當然主要就是生態環境破壞太強,人類的捕殺非常頻繁等等。
所以導致很多動物都出現了種群下滑的趨勢,而一想到一些稀缺性的動物,大多數人都會說老虎,獅子,熊貓等物種比較少,其實除了這些大眾化物種之外,還有一些本應該生活得很好的物種在逐步減少了。
例如「長頸鹿」,在2010年的時候,該物種還是屬於無危的狀態,但是在2016年的時候,該物種就屬於易危模式了,這可以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該物種共有8個亞種,在數量上來說應該不會太少,但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發生了,1985年到2015年之間,南非的野生長頸鹿數量從16萬降到9萬,整整少了近一半,所以導致該物種危險程度上升。而該生物還有一個獨特的群體——白色長頸鹿,更加稀缺。
比大熊貓還稀缺,全球僅此1隻
白色長頸鹿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長頸鹿品種之一,很多人如果不了解一下「白色長頸鹿」,可能還會覺得這是神話之中的「神獸」,因為地球上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物種,但是事實告訴了我們,地球上還真的有這樣的物種。
人類首次(最早)發現這樣的「白色長頸鹿」是在2017年的時候,該物種是在肯亞發現的,並且當地居民將其作為守護神,因為這種生物真的是太罕見了。
當然在最初的時候,大家發現這種白色長頸鹿只有2隻,但是在保護的情況之下,該長頸鹿又多了1隻,所以全球在當時也只有3隻,然而在2019年年底的時候,由於肯亞出現了極強的降雨天氣,最終導致3隻白色長頸鹿徹底失聯,保護區都沒有出現它們的足跡。到了2020年的時候,科學家們證實了,3隻白色長頸鹿已經被非法獵殺了,並且已經發現了白色長頸鹿的骨頭。
所以在2017年至2020年的3年時間之中,白色長頸鹿由2隻變成3隻,然後由3隻變成如今的1隻,全球僅此1隻,沒有比該物種更加稀缺了,所以如果不加緊保護的話,這種白色長頸鹿將會在短短的幾年之中徹底消失,人類的「魔爪」可能正在伸向它,只是還沒有被發現罷了。
加上白色長頸鹿這麼特別,價值可能比普通的物種更高,所以如今就算是保護區的人都還不知道,能不能存活下去,能否保護它一生也就是屬於「未知數」,因為它的一生可能都存在變數。
為什麼白色長頸鹿那麼少?
確實,如今全球僅此1隻,確實能夠說明白色長頸鹿非常的稀少。在發現白色長頸鹿之後,經專家分析得出,該物種之所以皮膚是白色的,是因為在它們身上存在一種罕見的「白化基因」,所以才導致了與其他物種之間的差別,與只是單純缺乏黑色素的白化狀態不同,白化基因會阻止皮膚上各種色素的沉澱,產生白子,或淡色皮膚。
所以這種生物的出現非常的少,這就是其中的原因。同時白化基因是一種隱性基因,也就是說需要一個個體攜帶兩份的白化基因才能在個體上顯現出白化特徵,這相當於是基因上的一些知識了,我們這裡就不說明了,但是這種說法足以說明該物種的稀缺性,所以加大對該物種的保護是如今最為關鍵的,不然真的最後一隻可能都看不到了。
全球生物種群減少因素有哪些?
上面其實我們也簡單說明了,那就是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人類對生物的捕殺頻繁,並且基本上是不分種群,不分生物的大小,只要見到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物種,就可能產生這樣的「邪念」,主要問題是建立在利益上的問題較多,所以導致非常多的生物群體減少。根據科學報告指出,現如今,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動物,1/9的鳥類,1/5的爬行動物,1/4兩棲動物,1/3魚類,都瀕臨滅絕了。
這個數據直接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地球的新一輪生物大滅絕真的像是科學家說的那樣「如期而來」,在科學記錄的前五次生物大滅絕之中,其中每次都導致了大規模物種的減少,而如今這種跡象確實有這個趨勢一樣,所以人類是時候應該甦醒了,不要等到這個世界只剩下人類的那天,我們才想起來維護自己的生態環境,那個時候可能真的就很晚了。
如今在人類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之下,其實我們也能夠輕鬆地感到來自自然的威脅,在2020年以來,森林大火,北極38度高溫,非洲蝗災等等,都是創紀錄地對人類生存產生影響,所以極端性的地球正在觸發對人類的威脅,我們是時候一起來維護地球生態了,不然真的是「自取滅亡」,這雖然說得有點嚴重,但是事實告訴了我們,不是人類的破壞,地球可能會更加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