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穹萬物,浩渺的宇宙,總能激發我們的興趣和靈感,小的時候喜歡看那些科普讀物,而長大後視野更開闊了,想像力也無限放大,對這種題材的電影倍感興趣!今天,就盤點下關於黑洞或者時光穿梭的電影,也請大家發揮熱情來進行補充!(註:排名不分先後)
1、《星際穿越》
這部影片的內核是一部親情劇,是一則關於父親和女兒之間的愛與承諾的故事。讓人最真實最溫暖的情感與守候自然地滲入到太空移民這樣一個宏大而充滿悲壯感的史詩當中。在一個宏大的敘事中包裹真誠的情感,這正是諾蘭所擅長的,其操控和表達無疑已經出神入化。在本片中,與父女之間相互守候的深情,對立統一地構成了古典的戲劇衝突,並幾乎時刻作為主人公的動機推進劇情。
諾蘭一直在圍繞人物內心講故事,配上孤獨梗,目瞪口呆或許是誇張,但淚流滿面了幾次絕對是事實。很多片段沒有背景音樂,全場安靜地如夢如幻。影片結束後隨著觀眾鼓了掌,能和這樣出色的人活在同一個時代,的確是我的幸運。
2、《前目的地》
看完這部,觸動頗大。尋常講輪迴,都說苦集滅道,無以逃脫。今有一人,雌雄同體,跳出三界因果,仍歸五行輪迴。生命不過是一場提線木偶的遊戲,多麼叫人絕望。
約翰的每一次行動都是引蛇銜尾,而簡每一次對人生目標的追尋都只會進一步,促使陷入宿命的暗流。無論順從還是抗拒,都只會促使陷入更深的漩渦。每個節點都共同促成了彼此的發生,就好像是時間本身有意為之,冥冥之中所有要素都逐漸各歸其位,邁向即將兌現的軌跡 。
3、《原始碼》
片中提到一個理論——延遲光圈效應,和延遲選擇理論有沒有關係呢,這個核心是現在做出的選擇可以改變以前發生的事情。很恐怖吧?這些理論讓我們的世界觀崩塌了。而這個延遲選擇實驗是雙縫實驗的輔助實驗。雙縫實驗就是光子通過兩條平行的縫,我們可以看到光子的粒子屬性外,還有波屬性。
原始碼的前90%故事都是正常的,甚至可以算講得不錯的。為了最後10%的這個大反轉,也確實做足了敘事和感情上的鋪墊,節奏上也確實需要一個衝擊——所以,這個結尾在90分鐘內部,但是有些作品只能停留在90分鐘內,不能在結束後繼續細想。它有伏筆,有鋪墊,有感情衝擊,有劇情動量,唯獨,沒有邏輯。用邏輯來考慮。
4、《盜夢空間》
夢中與現實的來回穿插,很大程度地凸顯出夢境的巧妙,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點更是給懸疑點加分。最惹人緊扣心弦的莫過於柯布的情感糾結,劇中層層鋪墊又層層地剝開謎團,一步一步的深入,並以阿麗瑞德妮的挖掘為輔助線,能夠很好地吸引住觀影者的眼球,引發繼續往下看的欲望,懸疑點處處存在。
所有的夢境中柯布中都戴著戒指,所有的現實中柯布都沒戴戒指,所以陀螺只是障眼法,戒指才是真正的圖騰。柯布根本不在乎陀螺有沒有停下來,因為他出機場的時候沒戴戒指,他早就知道回到現實了。
5、《有關時間旅行的熱門問題》
一九四五年的一天,孤兒院裡出現了一個神秘的女嬰,沒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誰。她孤獨地長大,沒有任何人與她來往。 直到一九六三年的一天,她莫名其妙地愛上了一個流浪漢,情況才變得好起來。可是好景不長,不幸事件一個接一個的發生。
你知道當幾個宅男湊在一起時會怎麼樣麼?除了變得更宅之外,他們還會因為瘋狂討論時間旅行會不會讓你的外祖父化為烏有,姓薛名定諤的怪老頭為什麼有隻永遠半死不活的貓,以及和美貌女郎促膝談心是否會影響流動性等等稀奇古怪的問題,從而影響我們這個位面世界的存在!
6、《無姓之人》
小徑分岔的花園或是機遇之歌或是記憶碎片等等。關於維度,可不可以倒退,可不可以重複。似乎想借這部解釋太多東西。但遠遠無法承載這許多,也變得失控且混亂,不過這一切,並不妨礙他的好看。一部需要全神貫注去看的,感覺兩個半小時的影片裡裝了太多東西,不過好在並沒有把它拍得很混亂。
是否對現在的生活心存不滿,是否對過去的某個選擇後悔,是否會羨慕他人的生活而厭惡現在的生活。是否會在某一個無法入眠的夜晚,對著發亮的顯示器,敲打著鍵盤,對著網絡裡另一個陌生的靈魂,不停地抱怨,不停地向他們述說你的幻想,述說你多麼想改變,多麼想離開現在的生活,多麼想成為另一個你,而決然不是現在這個你。
7、《時空罪惡》
機器的功能就是發功的時候讓一個人從這個時間點消失,相當於蒸發了。但是並沒 有完全消失,而是送到了一段時間之前對應的空間位置,也就是同一臺機器裡面。所以機器不發功的時候倒是會從裡面蹦出個人來。
四個角色撐起一臺戲。纏著繃帶好嚇人!有點像蝴蝶效應和恐怖遊輪的結合體。本來以為會冒出無數個男主,看來我腦洞又開大了。無聊可以看一下!在情節設置和細節中出彩,它都高水準的完成了。構思巧妙,環環相扣,條理縝密。
8、《蝴蝶效應》
我們每個人,都會幻想能夠改變過去使目前的狀態更好些,或者希望過另一種生活成為另一個人,這部反映的就是這種想法以及假如我們真這樣做的結果。埃文不停地改變過去的選擇,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完美的未來。可事與願違,往往導致更加悲劇化的結局。
埃文和他的爸爸、爺爺一樣,都有著能夠重組大腦,通過對記憶中的事進行改變從而改變現實的超能力。從埃文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有暫時失憶的症狀,然後,隨著深入描寫,你將明白,那些「我不記得了」的事情,其實都是後面埃文回到的過去的記憶中。
9、《死亡幻覺》
Donnie一開始對家人對身邊的人的態度都是鄙視懷疑甚至厭惡,一開始的時候老婆婆提醒他「每個人都會孤獨地死去」便是為了點醒他,以他一開始的狀態他是不可能會毀滅拯救宇宙的。當然,在這短短的28天裡,他對周遭的人物都有了更成熟的認識,從一開始的衝突,到後來的諒解,加上女朋友的意外死亡,才讓他下定決心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10、《黑洞頻率》
這部作品多少讓一些懷著探討哲理反思人類的人大失所望——居然把真相明明白白地擺在面前,沒有了跌宕衝擊的震撼和糾結困惑的懸念,甚是不爽。其實看完《黑洞頻率》,多少讓人想起《蝴蝶效應》。只不過少了許多糾結和迷思,增添的是溫情和感人——尤其是當John在一系列曲折的「跨次元交流」後父親重回身邊時著實催人淚下。一張特殊的父子合影感動了無數人。同樣是父子題材的電影也感動了無數觀眾,兩人通過電臺得到聯繫,改變了雙方的時空,使歷史的人和事發生轉變。
很值得一看,你會感覺即使改變歷史你認為好的也並非有好結果。縝密的邏輯構思成為了影片引人入勝的張力,而扣人心弦的親情羈絆,則編織了溫情的脈絡,這是一部懸疑、親情交融於一的佳作,即讓人為之屏息,也在最後動人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