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共享寬帶之後,全國性衛星免費WIFI不遠了,什麼時候才能用上?
個人並不看好現在全部的衛星免費WiFi項目,同時也認為這些項目是噱頭的可能性是更大的。免費wifi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覆蓋,還有容量的要求。
和原來的共享寬帶的問題是一樣的道理,使用的人多了,單個用戶分配的帶寬就會減少,而這些衛星,要面對全球的XX億用戶,容量問題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都無需全球,就是中國的10幾億的用戶,需要的帶寬都大的可怕。以現在的wifi僅僅被分配了2.4G和5G的非授權頻譜,在技術沒有發生跨時代的進步的時候,如果可以容納如此多的用戶?
數據的傳輸是雙向的,或許衛星信號可以完成全球覆蓋,但是終端(或許是個人用戶的手機)如何將信號發射到衛星上去則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的是,數據的傳輸是雙向的,對於衛星傳輸數據而言,下載的部分或許是可以解決的,但是上傳部分怎麼解決?按照目前的手機的wifi天線的發射功率而言,想要將手機的數據發送給衛星,這個問題就是這些WIFI項目無法迴避也無法解決的問題。
即使是可以開發出功率足夠大的手機,那麼終端是免費發放的嗎?還是需要購買?看看現在的衛星電話,和目前我們使用的電話的區別還是很大的,而且價格也更昂貴一些。
或者需要我們每家都上一口衛星鍋?其實還有另外的問題,就是衛星網絡落地的問題。
我們的現在的網際網路還是在地面上的,各大網際網路站點、APP的伺服器都是在現在的網際網路上的,沒有在這些衛星網絡中的伺服器。
如果,用戶通過衛星上網,但是數據流最終還是需要落地去訪問網際網路上的伺服器,試想一下,這個衛星網絡的落地帶寬需要多大?出口的帶寬需要和現在的網際網路有多大的接口?這完全等於是重新建立了一張衛星網際網路,要和現在的網際網路進行對接,哪個公司有財力去完成這個對接的帶寬的租用?
總而言之,個人完全不看好衛星的WIFI計劃,這個計劃的成功的可能性比城市裡退出免費WIFI全覆蓋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