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昨天 Cell 雜誌封面報導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成功使用體細胞克隆了兩隻食蟹猴,這一裡程碑式研究填補了克隆靈長類動物長達20年的空白,為國人的成就歡欣鼓舞時,我也不禁想到了黯然離世的基思·坎貝爾——真正的克隆羊之父。
多莉的誕生
1996年7月5日,英國羅斯林研究所裡誕生了一頭大個頭兒羊羔,實驗室編號為6LL3,它就是轟動世界的「多莉」,世界上最著名的綿羊。
多莉羊全身照
克隆羊多莉的誕生,標誌著生物技術新時代來臨,是克隆成就的一大飛躍。被Science雜誌評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進步之首。也讓伊恩·維爾穆特(Ian Wilmut)功成名就,被譽為「克隆羊之父」。
多莉的誕生過程
多莉和維爾穆特
基思·坎貝爾(Keith Campbell)曾對一位為多莉羊寫傳記的作家說:在克隆這個技術上,我是有過巨大貢獻的,不管這個貢獻有多少被承認。但當時這句話被淹沒在媒體對維爾穆特如潮的讚譽中。
基思·坎貝爾
克隆羊的創意來自坎貝爾的猜想
1991年,基思·坎貝爾看到 Nature 雜誌上的一則廣告:招聘一名博士後研究人員,研究胚胎細胞的基因表達,坎貝爾擁有胚胎學的經驗,學習過細胞分裂,熟悉分子生物學技術。當年5月6日,坎貝爾加入了著名的羅斯林研究所。
維爾穆特意識到動物遺傳工程的未來在於克隆。可他的工作偏重生理學方面,對遺傳學研究不足,因此需要熟悉遺傳學的專家加入他的團隊。
坎貝爾剛到羅斯林的時候,克隆技術幾乎沒有進展。坎貝爾告訴記者。在兩個人的分工上,維爾穆特是團隊的負責人,而技術方面的探索,則完全落到了坎貝爾身上。
克隆羊的創意來自兩個大膽的猜想:通過細胞核移植獲得有活力的胚胎;細胞的分化並非不可逆,在已分化的成體細胞中,基因組也可被重新編碼。
前一個猜想,維爾穆特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第二個猜想是坎貝爾提出的。多莉羊正是第二個猜想的實踐者。坎貝爾發現,休止期是基因組重新編碼的關鍵階段。
維爾穆特承認沒有克隆多莉羊
2006年,克隆多莉羊的團隊成員之一的辛格,指控維爾穆特剽竊,他告訴法庭:世界上第一個「通過成體細胞克隆出哺乳動物」的創意不是維爾穆特提出的,試驗也不是他親自完成的,但是他享受了多利羊帶來的全部榮譽。
在法庭上,維爾穆特承認了這一點,維爾穆特表示,他在克隆羊項目中發揮了監督的角色,作用並非「微不足道」。但是,維爾穆特確實沒有發展這項技術或從事一項突破性實驗。維爾穆特承認,按照與同事基思·坎貝爾博士達成的協議,他才作為描述克隆羊「多莉」誕生論文的主要作者出現。
三分之二的研究成果歸功於坎貝爾
維爾穆特承認,克隆羊「多莉」的成功誕生三分之二應歸功於其同事坎貝爾博士。有關冷凍細胞以用於克隆的構想是由基思·坎貝爾提出的,而最終克隆羊「多莉」誕生的實驗則是由比爾·裡奇進行的。
可是坎貝爾並沒受到什麼影響,照常忙碌地開會、工作,日子過得一如平時。坎貝爾不願再提到與羅斯林研究所,以及與維爾穆特的恩怨。「畢竟我們兩個人現在已從事完全不同的研究工作,而且也不在一個機構裡。」沉默了10年的坎貝爾,只希望自己能埋頭多做一點科學研究。
1999年,他加入諾丁漢大學,開始專注於人和動物的「輔助生殖技術」。諾丁漢大學稱坎貝爾「工作到生命最後一息」。
2008年,他與伊恩·維爾穆特、山中伸彌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2012年10月5日,58歲的基思·坎貝爾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