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遇到熊,該裝死還是爬樹呢?

2021-01-19 博物

前陣子看新聞,找到一個新的選題。由於內容清奇,我猶豫了好幾天到底要不要寫它,因為它更像是那種奇奇怪怪沒啥用的知識。


正糾結著呢,昨天就突然爆出一則「上海野生動物園熊傷人致1人死亡」的新聞。新聞一出,我覺得這個新選題不再是沒啥用的知識了。不糾結了,寫它!

如果我們在一個有足夠防護的動物園,並且嚴格遵守園內規定的話,是不太可能與熊有什麼交集的。但是在野外,尤其是有熊出沒的地方,還是有可能遇到熊的。


所以,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是:野外與熊偶遇,到底應該拔腿就跑,還是原地裝死呢?

首先,我給大家看幾則「野外人熊偶遇」的新聞,結合新聞我們再講知識點:

案例一:

2020年8月6日,美國馬裡蘭州,幾個人在野餐時,一隻熊突然不請自來。它是想和人類一起分享食物呢?還是想把在座的這幾位加入「豪華午餐」?

👇

請看現場視頻

視頻中,有人不慌不忙地與熊合影,還有人給熊製作了花生醬三明治,還餵給了它。


最終,熊慢慢地走回了森林。

案例二:

2020年8月29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一隻美洲黑熊突然出現,攔住了一名正在跑步的婦女,還對其「上下其手」。視頻中,這名女士雖然有些不知所措,但仍表現得十分鎮定,最終找準時機迅速跑開。

👇

在以上兩起案件中,當事人有一點做得很好很正確:他們都讓自己保持情緒穩定,與此同時也穩定熊的情緒,儘量不激怒它,並擇機「跑路」。


上面案件中涉事的美洲黑熊,膽子都算比較大的——敢於接近人類。事實上,更多報導表明,野外的熊通常見到人後轉身就走——它們怕人比人怕它們更多一些。

一項針對亞洲黑熊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現象。


這項研究在四川、陝西和雲南野外展開,研究人員收集了亞洲黑熊的新鮮糞便,其中一些採自人類活動頻繁而樹木稀少的地區,而另外一些則採自人類活動較少的深山老林中。

採集糞便幹嘛呢?因為糞便中含有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又是幹嘛的?當你領導或老師突擊檢查的時候,你是不是會特別特別緊張、興奮甚至害怕?這就是腎上腺素作用的結果,但這些腎上腺素會很快隨糞便排出。因此,糞便中腎上腺素的多少,能相對準確地體現出排便者在排便前的一小段時間中的緊張程度。


研究結果表明,樹木越稀少或農田越多的地區,亞洲黑熊糞便中的腎上腺素越高。這說明人類活動的增多和自然庇護的減少,都使它變得緊張。

綜合過往案件也可以看出,熊真正「無緣無故」傷人的情況極其少見。


2011年7月,在美國黃石公園,一頭雌性棕熊殺死了一個登山客。根據目擊者回憶及公園管理者判斷,肇事者是一頭帶著幼崽的母熊,由於人熊之間的距離過分接近,驚嚇到了母熊、威脅到了幼熊,所以母熊攻擊了人類,也算是動物的「正當防衛」吧。這隻棕熊敢於主動攻擊人類,應該也是腎上腺素飆升的結果。


其實不光是熊,大多數帶著孩子的動物,都會表現出很高的攻擊力。

前面誇了當事人「保持人熊冷靜」這點做得很好,下面該指出錯誤了:第一則視頻中,當事人不應該投餵黑熊。


美國馬裡蘭州的法律規定「禁止餵熊」。原因是如果人經常餵熊,熊就會把食物和人畫上等號,就有可能出現在有人的地方翻找食物,甚至主動向人類索要食物,進而攻擊人類。


2019年6月,美國俄勒岡州,一頭年輕的野生美洲黑熊就被管理人員安樂死,理由是這隻小黑熊經常被人餵食,養成了不怕人的性格,管理人員擔心它將來攻擊人類。

為了防止熊因為食物接近、依賴人類而聚集到人類居所周圍,在北極地區,人們甚至會給垃圾桶上鎖。


不只是熊,小型動物我們也不該隨意投喂,養成習慣之後,它們也會「豪橫」地傷人。

試問去過峨眉山的朋友,誰沒被猴搶/打過

圖片來自:新華網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取食人類的食物或垃圾,也有可能對野生動物的健康造成影響。

翻人類垃圾桶找到闊落的熊

圖片來自:the guardian

去野外之前,記得提前確認那裡是否經常有熊出沒,儘量避免前往熊的聚居地。

如果不得不去到熊出沒的地區,請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首先,儘量多人結伴而行。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給出的解釋是,依靠人多這個優勢,往往就能把熊嚇跑。

其次,建議攜帶驅熊工具。


有兩種比較專業的驅熊工具,一個是起源於日本的熊鈴,隨身攜帶很方便,據說原理是能發出熊不喜歡的聲音。


然而,在加拿大地區也有一些反例出現:有的人雖然帶著熊鈴,但卻肆無忌憚地邊走邊吃邊扔。慢慢地,熊鈴變成了小飯桌的開飯鈴聲......

第二種工具是防熊噴霧。


請看下圖,記住防熊噴霧該放的位置——請將它放在身前,千萬別掛在背包後面!!不然熊都走到跟前了,你還沒把噴霧摸出來,白瞎。

專家建議,遇到熊後如果時間足夠的話,在熊距人大於約20米時,就應該開始噴灑防熊噴霧。圖片來自:greatfallstrinune.com

如果熊真的鐵了心了要攻擊你,那你也千萬不要轉頭就跑,因為它比你跑得快(黑熊的奔跑速度是50千米/小時)。


也別爬樹,因為熊能爬得比你更高。

你需要做的,就是蜷縮在地上,保護好頸部和臉部——美國黃石的統計數據表明,自1970年來,遇到熊攻擊時,採取這種辦法的人當中,有75%的人只受了輕傷。


總之,我們不希望你獨自一人走在山林中遇到熊;如果遇到的話,希望它怕人,離你遠遠的。但如果熊沒有主動走開的話,那我們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措施,在不驚嚇、不激怒它們的前提下溜走。


最後,祝大家在野外都平平安安。

主要參考資料:

① https://www.nps.gov/yell/index.htm

② Malcolm K D, McShea W J, Garshelis D L, et al. Increased stress in Asiatic black bears relates to food limitation, crop raiding, and foraging beyond nature reserve boundaries in China[J].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2014, 2: 267-276.


相關焦點

  • 熊力量強大,沒有天敵,如果野外遇到該怎麼辦?爬樹還是裝死?
    提到熊,可能很多人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就是強壯,的確,熊是一種非常強壯的存在,不論是什麼種類的熊,它們都有著魁梧的身軀,並且還有著強大的力量,雖然隨著人類對熊棲息地的破壞,人類很少能夠在野外遇到熊這種強悍的動物,但是一旦人類在野外遇到了熊類,那麼應該怎麼辦?該如何保護自己?
  • 在野外遇到熊,應該逃跑還是裝死?
    而在許多野獸中,熊無疑是極具攻擊性的一種動物,如果在野外不小心和它碰上,自身孤立無援且沒有防身武器和保護措施,我們該怎麼應對呢?小編來給大家支幾招。可能大家聽到最多的建議方案是躺在地上裝死,因為熊它們不吃死了的動物。那麼這個說法對嗎?雖說有過很多裝死躲過熊的攻擊的事例,但是這並非明智之舉。
  • 野外旅行遇到黑熊,裝死有效嗎?別傻了,人類一直在熊的食譜上!
    現在我們國內的情況已經越來越穩定了,因此很多熱愛旅行的人又開始按捺不住旅行的衝動,隨著我們的經濟越來越好,景點旅行轉向野外旅行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但是畢竟野外不是百分百安全的地方,如果碰到了野獸,大家知道應該怎樣躲避嗎?
  • 在野外遇到熊的時候,裝死真的能逃過一劫嗎?
    說起熊大家都不陌生,它們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外表憨厚,其實兇猛無比,體型長得又比較大,在野外難逢對手,如果人類要是遇到熊的話,儘量還是繞道而行吧。不過大家以前都看過一個故事,說兩個人在野外遇到熊的時候就開始逃命,其中一個跑的慢的人只好趴在地上裝死,結果熊聞了聞之後竟然不吃它,轉身追別人去了。那麼我們在野外不小心遇到熊的時候,裝死真的能騙過它嗎?是因為熊不吃死的生物嗎?
  • 野外碰到熊 裝死就可以了?那是找死!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印象中,一直以為遇到熊「裝死」就可以逃過一劫,不過這是真的嗎?熊真的不吃「死人」?科普中國有一則趣味漫畫,詳細解釋了這個問題。簡單來說,熊是一種雜食性動物,水果、青草、魚、肉、蛋、昆蟲……什麼都吃,動物屍體當然也不會放過。
  • 如果在野外遇到熊,該怎麼辦?別想著逃跑,裝死也不一定有用
    在這個事件之前,其實還出現了其他熊類傷人的事件,這讓許多隔著屏幕的網友看完之後不禁擔心,如果我在野外遇到了野熊該怎麼辦?首先地球上的野熊分為很多類,生活在北極地區的有北極熊,北極以外地區的有棕熊、黑熊、熊貓等種類。經過考察,我國境內目前主要有四種熊,分別是熊貓、亞洲黑熊、棕熊和馬來熊。
  • 人在野外遇到熊,靠裝死能活命嗎?看完視頻就知道以前想錯了
    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的雙小魚看世界,我們都知道現在很多小夥伴喜歡戶外運動 而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安全問題就是,如果在野外遇到熊怎麼辦?許多人肯定聽過 一個這樣的傳言那就是如果真的在野外遇到熊了,這時候一定要冷靜千萬不能跑 得馬上躺下裝死,因為在人們的認知裡大家會覺得熊是一種很笨的動物,而且它不 吃死人肉,但今天這個視頻就來告訴你,你可能想錯了,熊是一種生存能力十分強的
  • 野外遇到熊,裝死真的可以逃過一劫嗎?
    目前野外存活數量也不多,而且由於棲息地減少和盜獵導致野外存活數量急劇下降。棕熊主要產於北半球的森林地帶,為喜冷的環北極類型,遍及歐洲、亞洲和北美洲,屬於典型的全北界(包括古北界、新北界)物種。在我國青藏高原演化成特有的地理亞種,該亞種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見於海拔4500~5000m的高山寒漠和高山草甸草原,北自阿爾金山,南至大雪山及喜馬拉雅山北麓。
  • 如果在野外遇到熊,裝死能躲過一劫嗎?
    說起來,與棕熊一樣的還有野豬,近年來在很多城市的郊區,也都可以看到野豬的身影,那麼,如果在野外遇到了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民間說法「裝死」真的靠譜嗎?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如果在野外遇到熊了,只需要躺下裝死就可以了。
  • 遇到熊時裝死真能逃命嗎?熊不知道人在裝死?專家:別裝了
    遇到熊時裝死真能逃命嗎?熊不知道人在裝死?如果我們在野外遇到了黑熊的話,又該怎麼辦呢?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一種說法,那就是在遇到熊的時候,可以選擇躺下裝死,這樣熊就不會動你了,那這樣的說法這能逃命嗎?其實還是充滿著偶然性的,要知道,熊本身就是一種雜食性的動物,能吃果子、樹葉,也能夠吃肉類,而且以肉類為主,甚至動物的屍體也會吃。
  • 農村山上的野豬增多,野外遇到野豬該怎麼自救?「裝死」管用嗎?
    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在農村的山上遇到野豬該怎麼自救?老輩人說裝死管用嗎?文/農夫也瘋狂農村的野生動物比較多,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有水裡遊的都有。不過,大多數的動物都是對人類沒有威脅的,除非是一些有毒的,或者是比較大型的動物。
  • 遇到熊要裝死?不,還手才可能活命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PS)上周末發布一些非常有趣的建議,其中包括一條在國內也很火的:遇到狗熊該怎麼辦?最近國內「滑鏟老虎」似乎非常火,與之相關的還有另一篇神貼,教你如何面對狗熊,大概內容就是倒地裝死,趁其不備將其打死。
  • 如果被熊攻擊,人類應該裝死還是瘋狂地逃跑?
    熊襲擊人類事件鮮有發生,如果被熊追應該裝死還是逃跑?我們知道,熊是一種大型哺乳類動物,力氣極大,如果人類碰上熊,想要跟他搏鬥是幾乎不可能的。近年來,熊襲擊人類事件鮮有發生,那麼如果真的不幸被熊追應該裝死還是逃跑?
  • 為了能夠在野外生存,遇到熊要及時裝死,自己是熊就不必了
    為了能夠在野外生存,遇到熊要及時裝死,自己是熊就不必了
  • 在野外遇到熊裝死有用嗎?測測你能不能活下來
    你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個故事:兩個人到森林裡玩耍,遇到一隻熊,其中一個人迅速爬上了樹,另一個來不及上樹,就躺下裝死。熊過來之後,聞了聞裝死的人,便走開了。樹上的人下來問:為什麼熊走了。裝死的人說:我跟它說了句俄文。
  • 熊為什麼會傷人?遇到熊之後,裝死真的有用嗎?
    那麼熊為什麼會傷人呢?對於黑熊來說,攻擊只是一種生存方式,是一種被動的行為。在遭遇人類的過程中,熊有可能把人類當作一種阻礙它們獲得食物、或者對它們造成威脅的一種存在,所以它們就會對人類進行攻擊。根據調查,一般只有下列情況,黑熊才會主動傷人:如果在大山深處,要麼因為人為的襲擊而報復;要麼因為近距離內遇到了攜帶熊孩子的單親媽媽,她覺得你對熊寶寶有威脅;要麼因為人與熊狹路相逢,沒辦法閃開,以為人要傷害它。一般情況下,深山裡的黑熊很怕人,性格彪悍的是少數。如果在人類居住的村落附近,要麼是因為打擾了黑熊的休眠;要麼是因為黑熊在吃東西的時候被打擾,以為要搶食兒。
  • 為什麼在熊面前裝死常常能逃生?熊很傻很天真?要這樣想就太錯了
    可能很多的人都聽過這樣的傳說,就是在野外遇到熊的時候不要跑,要躺下裝死,這樣往往能逃過一劫,特別是在熊出沒的地區,這樣的傳說很多,以至於讓人們相信熊是一種非常笨的動物。在它面前裝死它都看不出來。如果你也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假如在野外遇到熊的時候你也這麼做,那一定不是明智的做法。
  • 如果在野外遇到狗熊,裝死真能保命嗎?
    俗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在山區,特別是我國東北的農村,野豬、狗熊和老虎因為經常會出沒於人類的活動區域,所以對人類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威脅。多年以來,也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如果我們在野外遇到了狗熊,為了活命,我們並不能逃跑,而是立刻躺下來裝死,這樣就可以躲過狗熊的襲擊。
  • 遇到熊只要裝死就能活命?專家:別逗了,那樣死得更快!
    文/行走天涯遇到熊只要裝死就能活命?專家:別逗了,那樣死得更快!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熊應該都是一種非常具備攻擊性的動物,除了在野生的叢林當中能夠看到熊之外,一般都會在動物園中欣賞到熊的英姿,不過若是真是在野外看到了熊,很可能就會沒命了,可不是動畫片中描繪的熊出沒,那麼憨厚的大熊和二熊不見得能夠被人類給遇上,那若真是遇上了熊,該怎麼逃生呢
  • 在農村山上遇到野豬怎麼辦?該如何自救,老輩人說的裝死管用嗎?
    在農村山上遇到野豬怎麼辦?該如何自救,老輩人說的裝死管用嗎?農村有許多野生動物,它們在天空飛翔,在地上奔跑,在水中遊泳。然而,大多數動物對人類無害,除非它們有毒或相對較大。就像幾十年前,當農民上山時,他們最害怕的是野豬、狼和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