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電腦,到今天已經不再稀奇了,現在的家庭,一臺電腦幾乎是標配,但是你對電腦中的硬體又了解了多少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關於電腦硬體中「內存」的更深含義。
內存,有兩種理解方式,一個是運行內存,一個是儲存內存;而內存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Intel發布了一款80286晶片,這就是最早期的內存雛形之一,當時這種類型的內存檔主要用於PC機上,而我們國家直到90年代初才開始普及計算機。
後來經過微軟長時間的發展,他們推出了一款儲存效率更好,運算能力更加強大的處理器,這就是後來我們常說的「DDR時代」。
一、ROM
ROM是一種只讀存儲器,它的特點是一旦存儲資料就無法再將之改變或者再進行刪除的操作,那麼什麼叫做只讀存儲器呢?顧名思義,也就是只能用來讀寫預先已經存好的數據,而無法將其中的數據本質改變。
二、RAM
RAM就是我們常說的「運行內存」也就是運存,它的讀取速度相比較ROM來說要快很多,並且是隨機讀寫的,而不是像ROM那樣之能讀取預先存好的數據。但是對比ROM來說卻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在切斷電源之後會丟失之前讀取的數據,而RAM按照它的工作原理也有靜態存儲器和動態存儲器之分。
內存條是由金手指、電路板以及內存顆粒等組成的。
金手指就是在內存條下面的那層金色的東西,在金手指中間有一個缺口,我們稱它為「防呆口」,主要是為了防止在把內存條放入到主板上面的時候出現內存條被卡死的現象。電路板就是一塊印刷電路板,這樣一個好的電路板可以保證一塊內存條的質量,在電腦中的其它硬體使用內存條的時候可以提供穩定的電氣輸入。內存顆粒是一塊用作存儲數據的晶片,絕大多數電商販賣的內存條中的內存顆粒往往都是很混亂的,不論是對內存條的工作時序、頻率或者是穩定性來說,電商販賣的內存條這些性能都遠遠低於原廠正品內存條,而內存條的好壞與壽命,完全取決於內存顆粒的質量。
三、容量
內存的容量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說它的存儲空間的大小,一般來說,內存容量越大,那麼它的可讀性以及可存儲的數據量也就越多;有些朋友的電腦在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會發現系統變得很卡頓,系統的響應時間變得很慢,那麼你就應該檢查一下內存容量了,因為內存容量被佔滿之後,它所釋放的臨時數據就無處安放了,所以這往往也是系統卡頓的根源。
看到這裡,大家對於內存這個概念的了解是不是又多了一些呢?內存這個名詞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它所涉及的內容也非常多。
小編今天就暫時先說到這裡啦,有什麼問題歡迎在下方評論區提出或者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