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上海5月20日訊 (記者 沈則瑾)5月20日,在第20個「世界計量日」當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的關於國際單位制(SI)基本單位變革的決議生效實施。我國從今天起將施行經修訂後的新國際單位制(SI)。
根據修訂後的新國際單位制(SI),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自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
2018年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在法國巴黎召開,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並於今天正式實施。作為國際通用測量語言的SI國際單位制,幾乎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法定單位制。這次國際單位制的成功變革,實現了國際測量體系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定義常數之上,將保證SI長期穩定性和環宇通用性,也從根本上打破人類對實物原器的依賴,將開啟任意時刻、任意地點、任意主體根據定義復現單位量值的大門。
國際單位制(SI)的變革意味著測量極限的突破,眾多物理量、化學量和生物量的極限準確測量均將成為可能,為人類攻克更多的「科學堡壘」提供了可能性;變革還將使國際測量體系將發生巨變,產品的製造過程將實現最佳控制,也將引發產業顛覆性的創新發展。
這一變革和百姓日常生活也息息相關,測量精度的提升也會給我們帶來眾多影響,如股票市場買進賣出的交易時間精度把握、汽車牌照拍賣截止時間精度把握、就醫過程藥品劑量的精度把握等等。
為響應此次變革及紀念「世界計量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通過舉辦首屆中國(上海)國際計量測試技術與設備博覽會、啟動上海「計量創新挑戰賽」、組建中國商飛產業計量測試聯盟等形式、舉行商用飛機產業計量測試技術交流會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普及計量科學知識,促進計量科技成果轉化。。
本次博覽會利用國際單位制(SI)變革契機,結合上海獨特的區位優勢與強大的國內市場需求,通過產品展示、技術交流和貿易洽談等各項活動,為更多計量測試技術和設備企業開闢市場提供有效途徑,促進供需雙方的信息溝通,繁榮計量測試技術和產品市場,為進一步打響「上海製造」品牌築實基礎。
博覽會上還舉辦了長三角地區計量技術機構能力展示,通過技術交流、貿易協作等方式,積極加深長三角計量領域的互融互通,為長三角地區計量技術水平和設備研發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個專業、便捷、高效的平臺。博覽會也將進一步帶動我國計量科學儀器研發、製造水平,補齊我國當前科研儀器依賴進口的短板,把計量領域的科研儀器做大做強。
博覽會上上海「計量創新挑戰賽」也同時啟動,作為第四屆中國創新挑戰賽(上海)暨第二屆長三角創新挑戰賽的專場賽之一,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同上海市科委以計量領域為切入點,通過對接企業最緊迫的計量測試需求,聚焦制約產業發展的計量共性問題,發揮計量技術能力優勢,破解產業高質量發展瓶頸,加速計量科技成果轉化。
新的國際單位制(SI)帶來變革也帶來機遇,挑戰賽將深度挖掘企業計量創新需求、提升技術機構計量服務能力,探索計量科技創新的新模式,並最終將以上海計量領域創新需求成果不斷湧現產生的輻射效應,激發計量技術創新的活力,力爭帶起長三角乃至全國範圍內的計量科技創新熱潮。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