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理工大學:以光電技術為特色 2020面向全國招生4273人

2021-01-13 中原新聞網

新華網北京7月21日電 「長春理工大學因光而生,是一所具有鮮明光電特色和國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屬重點大學,形成了以光電技術為特色,光、機、電、算、材相結合為優勢,工、理、文、經、管、法、藝協調發展的學科布局,構建了光機電一體化、系統完備的大光電學科體系。」近日,長春理工大學招辦主任賈彥彬接受新華網採訪並分享了學校今年的招生變化。  長春理工大學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學校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學校由中國科學院創辦,原名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2002年更名為長春理工大學,現是吉林省、國防科技工業局、長春市共建高校。賈彥彬介紹,學校始終堅持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構建了由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國防科技創新組成的創新體系,在雷射技術、光電儀器、光通信技術、光電功能材料、現代光學設計與先進位造技術、計算機技術、納米技術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特色和優勢,科研成果在北鬥工程、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做出了貢獻。

本碩博全體系的人才培養

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光學工程」

長春理工大學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4個吉林省重中之重學科、16個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學科;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具有碩士研究生單獨招生考試權和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推薦權。

「學校的主幹學科,包括光、機、電、算、材都已經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幾乎所有專業都具有相應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生就讀我校,可以獲得本碩博全體系的人才培養。」

賈彥彬介紹,在教育部最近一輪學科評估中,「光學工程」學科進入全國A類學科,這同時也是學校的國家級重點學科;「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理學」4個學科進入全國B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軟體工程」「化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8個學科進入全國C類學科。學校化學、材料科學學科已進入全球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排名前1% 。圍繞這些優勢特色學科,長春理工大學也建立了一批特色專業,比如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等老牌專業;還建有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網絡與新媒體等新興熱門專業。

理工大學也有文科

外國語學院、文學院和法學院文科專業應有盡有

「雖然我們是以工科為主的高校,但學校非常注重人文藝術學科的融合,文科專業也是獨具特色的。」賈彥彬說。

長春理工大學文科專業主要分布在外國語學院、文學院和法學院,包括英語、日語、俄語、朝鮮語、翻譯等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等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廣告學、網絡與新媒體、設計學類專業,還有法學、社會工作等文科專業。「像我們外國語學院的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學習專業課程,還有機會在重大活動中擔任翻譯或主持人,進行實戰演練。」文學院公開出版寫作學科核心期刊《應用寫作》,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法學院的特色在國際比較法和智慧財產權研究方面,學院具有環境良好的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等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最真實的案例處理環境,著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法律專門人才。

2個新增專業面向全國招生

賈彥彬表示,今年長春理工大學有2個新專業將面向全國招生。「學校在電子通信、計算機、數學等學科的傳統優勢基礎上設立了信息安全專業,致力於培養能適應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發展需要,服務於信息安全行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同時,學校緊緊圍繞國家發展需要,以培養國際化人才和國家急需人才為目標,以學校優勢專業和師資科研力量為依託,與英國西蘇格蘭大學合辦了『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工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校將與合作高校共同為光電國際化人才培養打造良好平臺。」

長春理工大學今年招生4273人,普通專業均在一批次錄取。為給中西部地區、農村和貧困地區考生更多支持,讓更多學生有機會來到長理學習,學校設中西部協作計劃433人、國家專項計劃221人,此外,還有面向吉林省的地方專項計劃50人。「國家專項計劃是專門面向相關省份貧困地區的考生設立的,地方專項計劃是面向省內農村戶籍生源的專門計劃,兩個專項都是在單獨批次錄取,而且所列計劃都是學校的優勢專業,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可以多多關注。」

隨著生源質量和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穩步提升,本科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每年航天系統等領域的企業和科研院所舉辦專門面向畢業生的招聘會,千餘家用人單位來校選材。就業學生中近60%就職於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區域。學校學習氛圍濃厚,學風淳樸,近三年近30%的畢業生選擇通過升學繼續提升自己,部分專業考研率超過40%。升入「雙一流」院校、科研院所和出國留學人數佔升學總數的近60%。

如果考生想了解更加詳細、快速、權威的招生資訊,可以撥打招生諮詢電話0431-85582999,或關注「長春理工大學本科招生」微信公眾號,可直接在文本框留言,工作人員將提供詳細解答。

相關焦點

  •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等為特色 實行「大類+專業」招生模式
    新華網北京6月11日 吉林省省會長春市被譽為北國春城,在這座美麗的城市中,有一所特色鮮明的省屬重點高校,被譽為「中國光學英才的搖籃」,她就是長春理工大學。近日,該校招辦主任賈彥彬接受新華網《高考情報局》採訪,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情況及招生政策。
  • 長春理工大學全國招生4020人
    新浪教育訊 2012年高考即將拉開大幕,高校招生有哪些新政策?2012各高校招生計劃、招生政策有何變化?為幫助考生了解最新資訊,新浪高考頻道特別邀請長春理工大學招辦主任李全勇做客新浪,在線解讀2012年報考長春理工大學各類政策並解答考生疑問。訪談結束,以下為訪談實錄。
  • 長春理工大學:光學工程排名全國前六 化學、材料科學進入ESI排名前1%
    長春理工大學招生宣傳片 人民網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何淼)長春理工大學前身是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1958年建校,中國光學事業奠基人王大珩為創始人和首任院長。學校是新中國第一所培養光學專門人才的高等院校,是一所以光電技術為特色,光、機、電、算、材相結合為優勢,工、理、文、經、管、法、藝協調發展的多科性應用研究型大學,一直享有「中國光學英才搖籃」的美譽。 近日,學校教務處副處長、招生辦公室主任賈彥彬就考生和家長關心的2020年學校高招工作的熱點問題作出了權威解答。
  • 長春理工大學:中國光學英才搖籃
    以下是長春理工大學2012高招訪談提綱:  1.首先請李主任給大家介紹一下長春理工大學基本情況吧?  長春理工大學原名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1958年由已故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王大珩一手創建。學校先後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工委、第五機械工業部、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劃轉吉林省,02年更名為長春理工大學,是吉林省重點大學,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部、長春市共建院校。現在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光電技術為特色,光、機、電、算、材相結合為優勢,工、理、文、經、管、法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一直享有"中國光學英才搖籃"的美譽,學校辦學特色突出,育人質量在國內具有較高聲譽。
  • 走進高校: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附近三年高考各省投檔線)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成立以來,以立德樹人為己任,秉承「厚德、誠信、自強、卓越」的校訓精神,銳意改革,拼搏創新,探索了一條以校企深度融合、協同育人為特色的應用型大學的辦學之路。新時代,新徵程,在新的歷史時期,學院著力推進內涵發展,全面貫徹《國家職業教育實施方案》,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電新篇章!
  • 吉林省內高中校長論壇在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成功召開
    中國教育在線 訊 6月14日,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第二屆高中校長論壇會如期舉辦。誠邀吉林省內21餘所高中校長到校共同探討關於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建設優質生源基地等問題進行交流。學院黨委書記韓秋葉高中校長  會議之初,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黨委書記韓秋葉對承辦溝通此次會議的中國教育在線表示了由衷的感謝,對各位校長的蒞臨表示了熱烈的歡迎。  隨後韓書記對學院的發展歷程進行了詳細全面的介紹:「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成立於2001年,於2004年經教育部確認為獨立學院。
  • 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高招政策解讀
    長春理工大學招辦主任李全勇  >>點擊觀看 視頻訪談    >>點擊進入 在線諮詢區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由中國教育網、中國教育在線聯合主辦的2011年全國高校招辦主任訪談系列活動
  •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2+2/3+1韓國本科留學項目簡章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2+2/3+1韓國本科留學項目學校簡介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始建於2001年,2004年經國家教育部確認為獨立學院。學院現有30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理、文、經、管、藝6個學科門類,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在校生一萬餘人。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以地球科學為特色 基地班、菁英班面向全國招生
    以地球科學為特色  基地班、菁英班面向全國招生 ——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招生辦主任周延菲 摘要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國家「211工程」、教育部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資助的全國重點大學。
  • 東北地區的一個「雙非院校」,它的「光信」專業全國第一!
    光信專業,全稱:「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這個被成為21世紀的朝陽專業!考研一般報考光學工程,在全國開設這個專業的大概有兩百所高校,下面盟主會就這個專業,及考研報考的方面為大家一一分析!-2020全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學排名目前教育部門並沒有發布權威的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學排名,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相關一級學科為光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等以下是教育部門公布的相關學科學校排名情況,供大家參考:綜上面幾次專業排名介紹,我們不難發現,除了一些國家重點的「一流」高校,以及211,985之外,我們總能看到「長春理工大學」這個學校,雖然它沒有硬的頭銜
  • 長春理工大學與北方光電集團有限公司舉辦對接交流會
    中國教育在線 訊 8月16日,北方光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克炎一行12人來到長春理工大學,就雙方合作事宜進行洽談。長春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楊玉新、校長蘇忠民、副校長楊華民、黨委副書記楊光在東區辦公樓第一會議室熱情接待。
  •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慶祝建國70周年暨「同心鑄未來」成年禮
    這是每一個光電人值得紀念的日子,也是一個值得歷史見證的時刻。18年來,3遷校址,始終以立德樹人為己任,銳意改革,拼搏創新,探索了一條以校企深度融合、協同育人為特色的應用型大學的辦學之路。教學成果展、校史館和實驗室全天開放,向社會各界和校友展示多年來學院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面取得的可喜成果。
  • 2016重慶理工大學招生 政策解讀
    面向全國31個省市招生6400餘人 在渝招生4600餘人重慶理工大學2016年面向全國31個省市招生6400餘人,在渝招生4600餘人,招生層次涵蓋在本科一批次和二批次其中,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智慧財產權、車輛工程、機械類、材料類、電氣類、計算機類、工商管理類等33個專業在全國11個省份納入本科一批次招生。除普通本科外,學校還涵蓋藝術類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本科(重慶兩江KAIST國際項目)、應用技術本科。
  •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舉辦「同心鑄未來」建院18周年成年禮
    隨後,長春理工大學副校長王清和代表長春理工大學做了致辭,他回顧了光電信息學院過去18年取得的辦學成就和為地方經濟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18年回眸,光電人用忠誠與擔當、堅毅和汗水,砥礪前行,伴著集中展示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18年來發展歷程的校慶宣傳片
  • 長春理工大學2018年將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專業」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全國審批同意設置的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及尚未列入目錄的新專業名單,其中吉林省共有22所高校新增了57個專業,同時也撤銷了8個專業。長春理工大學新增的專業名稱為「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專業」,這是全國第二批新興的專業,主要培養輸送金融、國防和IT行業這些社會上較為缺乏的綜合性人才。學校將在2018年開始招生,首期將招收30多人。
  • 「感恩助學 潛心築夢 勵志鑄人」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第一屆...
    中國教育在線 訊 5月18日下午13:30,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第一屆「建昭基金」資助及獎勵典禮在學院圖書館一樓報告廳隆重舉行。主持人介紹與會嘉賓,以及 設立「建昭基金」的初衷:5月19日是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創始人王建昭先生的誕辰日,「建昭基金」的設立就是為了緬懷這位熱心教育事業,悉心培育英才的社會愛心人士。  典禮正式開始,全體起立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校友會2019東北地區獨立學院排名,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第1
    2019年3月,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Cuaa.Net)編著的《2019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校友會版)》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報告全面收錄2019年中國本科高校的綜合實力排名、本科專業排名、各省市區大學及專業排名等系列排名,旨在為2019年全國高考考生填報志願提供權威指南。
  • 2020年河南大學招生總規模9000人,93個專業面向全國招生
    2020年,河南大學將繼續積極深化本科招生培養制度改革,推進大類招生,優化專業布局,提高生源質量,主要招生政策和變化有以下幾點:1.在全國範圍內所有專業按照本科一批和提前批招生2020年河南大學本科招生總規模為9000人,有93個專業面向全國31個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招生。其中,面向港澳臺地區為首年招生。
  • 華南理工大學2020年本科招生6700人
    記者今天在2020年華南理工大學招生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校今年大學本科全國計劃招生6700人,總體規模與上年持平。因取消自主招生,各省計劃原則上均較2019年增加或持平,該校在廣東省計劃總數將比去年新增計劃41人,總計劃約3250人。
  •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2020年招生簡章
    第二條  本章程適用於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202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   第三條  學院招生工作嚴格執行教育部和省級招生主管部門的有關政策和規定,遵循公開透明、公平競爭、公正選拔的原則,擇優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