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蔬菜的多樣化需求也越來越強烈,特別是在寒冷的東北,由於氣候溫度原因冬季大地裡無法種植新鮮蔬菜,所以大棚種植的反季節作物,為北方的冬天餐桌上提供了新鮮的蔬菜供應。也大大增加了北方農民的種植收入。在我們東北地區農民主要種植的大棚作物有兩種,種植效益非常不錯。
第一種作物是韭菜,大棚種植韭菜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利用大棚來控制韭菜的上市時間,每年的十一月份左右,當地的農民會把韭菜地扣上塑料膜,利用草帘子或棉帘子等保暖設備針對大棚進行遮蓋,這樣在特別寒冷的冬季,也可以保證大棚內的溫度維持在20度左右,滿足韭菜的生長需求,控制大棚韭菜在元旦春節前後上市,每斤韭菜的批發價格能達到1-2元,3-4月份之後再次進行韭菜的收割,夏天掀開大棚韭菜進行養根,保證韭菜在中秋十一前後再收割一茬,這樣全年的韭菜大棚畝均效益可達1.5萬元左右。
再有就是種植黃瓜,同樣的道理,蔬菜大棚種植的目的就是為了避開常規農作物的上市時間,大棚種植黃瓜,可以彌補露地黃瓜秋延遲採收後以及春節期間的蔬菜供應問題,所以在黃瓜的種植時間段應該安排在越冬茬口。
越冬茬口一般是在當年的10月份左右針對黃瓜進行播種,一個月後針對黃瓜進行定植,第二年的1月份左右也就是春節前後開始上市。直到六月份左右結束。這種茬口的種植也被人們稱為是深冬茬口,是溫室黃瓜種植中效益最好的階段。
冬季大棚種植蔬菜要想效益最大化,必須要考察當地的市場需求,合理安排農作物上市時間,儘量避免蔬菜的扎堆上市影響賣菜價格,最好當地的農民可以聯合起來,建立專門的大棚韭菜或黃瓜蔬菜種植合作社,共同抵抗市場的風險和拓展銷售渠道。
北方大棚種植什麼最賺錢?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