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服務 ——海綿城市新材料、新技術交流

2021-01-16 江陰市土木建築工程學會


為科學推動海綿城市的建設、發展,搭建實踐經驗交流的平臺,有效開展海綿城市技術創新工作,展示海綿城市建設領域的新技術、新材料。2020年6月28日,江陰市土木建築工程學會組織前往江蘇晶瑞特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交流考察與研討玻璃輕石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學會一行先後參觀了玻璃輕石在北曹莊門前河塘水質修復及河道水系改良項目、金顧山農民公園生態植草溝、廠區屋頂菜園、果園和屋頂無土草坪、生態停車場以及紅豆村農業合作社廣場景觀池塘和雨水收集淨化裝置等應用實施案例。晶瑞特公司將日常生活中的固體垃圾廢玻璃變廢為寶,成功開發「廢玻璃再生資源化技術」,生產出具有多功能、用途廣泛的環保新材料,在建築、節能、環保、農業、城市建設取得的顯著成效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參觀結束後,雙方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談。董事長陳俊律首先致上熱情洋溢的歡迎詞。隨後晶瑞特副總經理吳建康對玻璃輕石產品的性能特點、創新優勢、應用情況進行介紹。

會上,學會秘書長朱曉華首先對晶瑞特公司的熱情接待表示誠摯的感謝,然後交流了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海綿城市建設中應遵循設計引領、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同步建設的原則,充分考慮建築工程和小區海綿城市設計與城市排水防澇系統的銜接,構建完善的城市水系統和水生態保護系統。合理設置適宜的海綿設施,與生態景觀相結合,景觀水體與調蓄功能相結合,以及徑流雨水匯入海綿設施,面源汙染的淨化處理,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淨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考慮城市水系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連通、修復、治理改造以及水系安全、水質保護措施。

朱曉華秘書長還介紹了學會近年來在海綿城市建設、推廣所作出的努力。她希望通過此次考察研討搭建建築材料供應方和應用方交流的平臺,緊密合作,充分發揮會企各自的特點及優勢,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

通過此次參觀交流活動,學會成員詳細了解了晶瑞特公司的玻璃輕石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的應用,以及在提升城市整體環境做出的貢獻,也為後續在海綿城市建設、綠化景觀合理運用新材料和新工藝,實現新技術的精準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次活動是學會積極發揮科技創新能力,實施「企會協作」項目,與企事業單位結成協作關係,搭建建築材料供應方和應用方交流的平臺,精誠合作、協同創新,提升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整體競爭力,實現資源共享。




相關焦點

  • 2018第四屆(深圳)城市地下空間、綜合管廊、 海綿城市技術創新論壇...
    【中國環保在線 會議新聞】2018第四屆(深圳)城市地下空間、綜合管廊、 海綿城市技術創新論壇將於2018年12月6日至7日,在深圳市麒麟山莊隆重舉行。》   16:05—16:20   茶歇、展臺參觀交流   主持人:陸永芳 東莞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   16:20—16:40   佘國生  中電建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議題:《科技,以人為本,建造精品綠色地鐵停車場》   16:40—17
  • 創新樞紐——新時代城市創新發展的引擎
    18世紀開始,全球先後經歷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深刻影響世界格局,科技創新實力不僅決定著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新世紀以來,科技創新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演化為創新體系的競爭,創新戰略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 聚焦新材料研發需求,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助力企業創新技術提升
    第一期企業研發需求交流對接會順利舉辦此次研發需求交流對接會主要聚焦新材料領域,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張廣宇研究員、浙江工業大學廣東群欣研究院院長鮑官軍、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公共技術平臺臺長吳克輝等多位專家及37名東莞企業代表出席
  • 打造國內領先的氟矽鈷新材料產業創新服務示範綜合體
    7月26日浙江日報12刊發文章《打造國內領先的氟矽鈷新材料產業創新服務示範綜合體》,內容如下:以科技服務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衢州支撐區域產業創新的重要途徑。作為中國氟矽之都,衢州正加快推進氟矽鈷新材料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通過充分發揮「飛地」和「引智」模式,聚焦高端創新要素,整合產業配套服務功能,共享科技成果轉化福利,為產業內企業尤其中小企業的轉型提升和創新發展提供全鏈條服務,為企業全面高質量發展補齊短板。
  • 國際複合材料科技峰會聚焦新材料創新研發
    中新網東莞11月5日電(李映民 李純)第八屆國際複合材料科技峰會5日在廣東東莞開幕。本次峰會匯聚海內外近1000名複合材料界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進行60餘場專題報告,涵蓋複合材料理論及應用、工藝及技術、測試及評價與綠色複合材料等主題,探討國際複合材料最新前沿學術進展與成果。
  • 新探索,新徵程:禹智空中海綿花園,用科技開啟未來新生活
    「城市病」成為維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司為匯聚創新園打造的「星空睡蓮花園」,面積4430㎡,是對海綿屋頂花園建設進行的一次全新探索。通過精細的設計,在增添人文氣息的同時也凸顯生態學哲理。星空睡蓮花園設置多個海綿節點,雨水通過透水鋪裝滲透,變點式排水為面式排水,植被土壤滯留部分雨水,多餘降水通過雨水回用設施進行收集、淨化及再利用,形成完善的水循環系統。
  • 廣州科技創新軸:通向城市新未來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為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廣州提出以科技自立自強為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努力實現更有後勁的發展。為此,廣州把優化創新空間布局擺在了首要位置。具體舉措中,首次提到「以中新廣州知識城和南沙科學城為極點,規劃建設連結全市域科技創新關鍵節點的科技創新軸」。由此,廣州第三條城市新中軸面貌愈發清晰。
  • 科技創新推進黑龍江省石墨新材料產業發展
    鶴崗市發展情況: 近年來,鶴崗市委託中國建築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制定石墨新材料科技發展規劃;充分發揮省石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石墨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作用,依託蘇州中材非金屬研究院分析石墨資源基礎數據,雲山碳業石墨公司、中鐵資源集團分別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立了石墨新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南海石油、溢祥、海達等企業引進黑龍江科技學院科技成果,顯著提升了石墨浮選、球形石墨、石墨提純等工藝和設備水平;黑金石墨公司通過合作開發
  • 3年磨一劍 國家標準《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獲得標準科技創新...
    3年磨一劍 國家標準《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獲得標準科技創新一等獎 2020-12-02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功能基質——海綿城市建設的科技綠色資材
    顯然,提高屋頂、牆面、橋梁、綠地、花園等綠地綠植建設水平,改善綠地綠植的吸水、蓄水、滲水、淨水能力,是減緩城市內澇、提高雨水利用比例,擴大海綿城市雨洪管理能力的關鍵手段。在屋頂、牆面、橋梁、綠地、花園、溼地等綠地綠植建設中,基質應用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基質材料已經成為海綿城市建設中的剛性需求。
  • 建設項目 促高精尖科技助力城市建設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蓋博銘)人工智慧醫學影像分析平臺、「海綿」城市建設、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19日,在全國雙創周期間,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10項應用場景建設項目,各創新主體將「聯動攻關」,助力高科技應用落地服務城市建設。
  • 水中油汙染 木製海綿新材料可解難題
    創新發現  隨著生產生活中含油汙水的大量排放以及海上原油洩漏事故的頻發,水中油汙染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的重大問題。如何實現高效的油水分離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近日,《ACS Nano》刊物在線發表了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王小青副研究員的研究團隊,在高彈木材海綿材料製備及其油水分離應用方面取得的新進展。
  • 華豹新材料亮相2020中國綠色塗料塗裝交流合作大會
    行業中的眾多優勢企業,通過技術的革新與進步,驅動著塗料產業邁入綠色化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相關的環境友好型產品迭代頻出。華豹新材料作為工業塗料領域的創新代表亮相本次會議,華豹新材料董事長張蛟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同時作為一場展示應用新成果的技術交流會議,華豹新材料也攜帶在新材料領域的創新成果精彩亮相,展示企業的科技創新實力,為塗裝產業綠色化發展添磚加瓦。
  • 海綿城市是怎樣建成的?萍鄉海綿城市創新基地為你揭曉(圖)
    萍鄉海綿城市創新基地為你揭曉(圖)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2018年10月18日19:30 海綿城市創新基地外景。安源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萍鄉10月18日電 (羅娜) 海綿城市是怎樣建成的?10月17日,本網走進坐落在萍鄉市安源區五陂海綿小鎮的全國首個海綿城市創新基地,了解萍鄉海綿城市建設。 「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 中新創新聯盟(SSIA)成立 DREP基金會助力中新兩國科技交流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作為本聯盟的核心支持方,肯定了聯盟各核心成員在促進中新兩國科技創新深度交流的關鍵作用。此次創新聯盟的籤署,旨在充分發揮中國上海、新加坡兩地在科技產業領域的創新設計能力,構建和促進跨國創新和技術知識共享、協作和企業發展,希望從中國上海—新加坡開始,延伸到整個中國—東協,推動一帶一路的發展。
  • 江西省人民政府 政策文件 關於公開徵求《江西省海綿產業發展三年...
    培育和建設相關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創新平臺3個以上,形成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新增海綿產業相關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20家以上,引進、培育海綿產業高水平技術創新團隊10個以上。
  • 海綿城市建設材料——透水混凝土
    今天,透水混凝土廠家和大家聊一聊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材料——透水混凝土。為了改善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缺陷、補充地下水,緩解城市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帶來的地面塌陷問題以及維護生態平衡、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透水混凝土因其獨特的優點在全國各地廣泛使用。
  • 全國人防科技創新交流和「四新」成果運用展示活動在洛陽舉行
    日前,2020全國人防科技創新交流和「四新」成果運用展示活動暨沿黃九省(區)人民防空合作協調機制框架協議籤署儀式在洛陽舉行。本次活動由河南省人防辦、省工商聯、洛陽市政府主辦,圍繞「深化創新驅動,促進新時代人民防空轉型升級」主題,集中展示人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四新」成果,為企業量身打造交流展示平臺、技術產業對接平臺和項目孵化平臺,促進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活動期間,還舉行了沿黃9省(區)人民防空合作協調機制框架協議籤署儀式,共商人民防空創新轉型大計。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宣布活動開幕。
  • 新材料、新技術催生新業態,4家優質創業公司齊聚場景匯路演
    近年來,新材料、新技術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及先導已經逐漸成為行業共識。尤其新材料是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也是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高端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都需要新材料的配套支撐,因此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不少新業態和新機遇。
  • 海綿城市:一條光明的中國特色城市發展之路
    由此可以看出,海綿城市建設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現城市生態文明理念、提升城市生態服務價值的重要舉措。2.記者:您最早從何時開始接觸「海綿城市」概念並開展理論研究的?最近的課題成果主要有哪些?何時從項目層面開始具體實踐這一理念,參與建設的試點和項目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