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單論商業片的執導能力,李安絕對是遠遠不如溫子仁的,綠巨人系列最早是由李安所導演的,結果當年票房只有不到3億美元,要知道,這部電影光是前期就花了1.3美元個億,加上後期的推廣和宣發,除去分給電影院的分成,至少要有3.8億美元才能不虧本,李安這部綠巨人浩克,不但是票房慘敗,連口碑也是敗得一乾二淨,讓當時的環球對超級英雄系列產生了懷疑。
《綠巨人》這部電影對浩克的原作漫畫做了極大幅度的改動,比如漫畫中的反派吸收人被改成了綠巨人他爸爸……李安以前導演過的《推拿》《喜宴》《飲食男女》被稱為「家庭三部曲」,也有稱為「父親三部曲」的,是他非常優秀的電影作品。他本身也是非常擅長描繪家庭類型的題材,從這可以看出他對浩克與吸收人的關係做出這種改動其實是想從另一個角度去詮釋綠巨人這名角色,從家庭問題、父子關係的糾葛中挖掘這名英雄的內涵與深度。
但事實上這種改動並不成功,或者說,浩克這名英雄其實並不適合這種用所謂的家庭關係、父子關係來表達他的內涵。儘管浩克在很多人眼裡只是一個傻大個,基本只有打架時才會出彩,但實際上浩克與班納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看點。倘若李安真想挖掘這名英雄的深度內涵,從這方面入手顯然要比從「家庭」方面要靠譜得多。
不過說實話,浩克這種英雄其實還是比較適合拍成爆米花片,最起碼---作為一部超級英雄的起源電影其實是不適合上來就討論什麼深度的,經典如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也是在第二部《黑暗騎士》才開始花重筆挖掘蝙蝠俠這名英雄的內涵與深度。溫子仁的《海王》並沒有講述什麼內涵深度,《海王》本身就是一部爆米花視覺大片,除了特效、場面之外,溫子仁更多在這部電影裡描繪了整個海底世界的框架,並留有不少伏筆為續作鋪路。
但超級英雄類電影本身的定位其實就是商業電影,因此可以說與溫子仁的契合度非常高。李安的導演功力不容置疑,但他在商業電影的領域與溫子仁對比的話本身就是以己之短攻他人之長,他本身也並不太適合執導漫改類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