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外衣擋不住淨利滑坡 光啟技術兩股東緣何欲清倉式減持

2020-11-25 東方財富網

  「成立九年以來,光啟系研發了無數」黑科技「,專利申請總量超4600件,但鮮少實現量產。不過這絲毫也不影響公司以未來之名在資本市場攻城略地,而且伴隨著利好,公司兩股東多次減持」

  2017年5月,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002625.SZ,以下簡稱光啟技術)以「超材料」之名登陸A股,一度聲名鵲起,但兩年過去後,所謂的「超材料」仍沒有實質性進展,也不再受到投資者青睞,兩年以來公司股價已累計下跌47.6%。更為嚴重的是,公司業績出現大幅下滑。

  4月24日,光啟技術披露了年報,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6億,同比增長22.1%,歸母淨利潤7053.3萬,同比下降12.8%,扣非淨利僅4572.5萬元,同比降低25.6%,這已是公司扣非淨利潤第二年下滑。

  令人玩味的是,年報公布前,公司先後兩次發布籤訂超材料隱身產品合同公告,伴隨著利好消息,公司兩名股東多次減持直到清倉退出。

  轉型仍在路上

  4月24日,光啟技術發布公告稱,擬使用募集資金人民幣1.48億元投資新一代隱身技術智能製造基地項目。在此之前的4月2日,公司宣布全資子公司「光啟尖端」籤下一份《軍品配套產品訂貨合同》,約定向交易對方提供某超材料隱身產品一批。

  類似的公告自公司上市以來層出不窮,但蹊蹺之處在於,「超材料」業務對其營收貢獻率始終微乎其微。據公司2018年年報,這一業務佔營收比重僅為7.62%,汽車零部件行業仍是公司營收主力,後者是光啟技術借殼前公司龍生股份的主營業務。

  這也意味著公司上市兩年以來仍未轉型成功,公司對於業績下滑的解釋也佐證了這一點,「受汽車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公司汽車零部件產品結構調整、鋼材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公司汽車零部件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3.46%。」

  公開資料顯示,光啟技術2017年借殼上市,於2017年9月正式轉型,彼時光啟技術耗資4.46億元向實控人手中購買光啟尖端,後者的主營業務即超材料技術,光啟尖端承諾2017年至2018年的淨利潤分別達到3700萬元、41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收購發布後,深交所曾下發問詢函,質疑其業績承諾的合理性及可實現性。根據年報,光啟尖端2017年淨利潤為3779萬元,2018年為4448.61 萬元,剛好超過5%左右,這一業績達成度未免顯得過於「精準」。

  質疑聲不斷

  2019年1月及4月,光啟技術先後兩次發布籤單超材料利好消息,而與此同時,控股股東達孜鵬欣的一致行動人姜照柏、姜雷將完成其清倉計劃的最後一步。3月,光啟技術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姜照柏、姜雷擬在未來6個月內,合計減持不超過6759萬股,佔總股本的3.14%。姜氏兄弟是資本市場的知名人物,憑藉旗下鵬欣系的資本運作,其相繼控制了國中水務鵬欣資源大康農業等多家上市公司。

  實際上,2017年11月,姜照柏、姜雷就擬清倉退出,而在此之前光啟技術披露了與中國聯通、雄安新區等達成戰略合作等多重利好,從軍民融合到物聯網、無人駕駛,合作項目幾乎涵蓋了所有熱點。

  2018年1月5日,深交所對公司下發問詢函,要求其披露信息不得含有宣傳、誇大模糊等性質的詞句以及誤導性陳述,不得追逐市場熱點和通過信息披露配合股價炒作。兩名股東的清倉計劃遂拖延至今。

  與源源不斷的戰略合作公告相悖的是,公司對待超材料項目進展的陳述略顯曖昧。2017年1月,光啟材料完成股票非公開發行,募資約68.9億元。公司稱,這筆資金將用於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的「產業化項目」以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事後關於項目進展及具體訂單,公司均以「涉及國家機密」為由,不多贅述。

  上述超材料產業項目預計何時達產?兩名股東頻頻減持的原因是什麼?清倉意願強烈是否說明股東對公司未來不看好?近日,《投資者網》致電光啟技術並向其發去調研函,工作人員稱將在領導看過問題後回復,幾次拖延後,對方仍未給出回應。

  光啟技術超材料具體進展無從得知,不過公司對於理財的熱衷卻是有目共睹的。Wind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光啟技術已耗資131.85億元進行理財投資,持有理財產品個數55個。而這也成為其美化報表的一大法寶,2018年公司獲得理財收益1246.1萬元,同時獲得政府補助2384.7萬元。

  除了在股市募資、尋求政府補助外,控股股東達孜映邦還通過股權質押「補血」,2018年達孜映邦披露補充質押公告十多次,為此深交所曾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回答質押融資的主要用途、是否存在被強制平倉的風險等,公司的回答仍是一以貫之的「用於超材料的研發和產業項目建設」。據Wind數據,光啟技術第一股東達孜映邦最新質押股數佔其持有數的92.7%。而近三年來,光啟技術股價明顯跑輸大盤,2017年下跌25%,2018年下跌40%,2019年至今上漲約13%。

  股價表現不佳背後是投資者對光啟技術的質疑,身披「黑科技」外衣,光啟系已經在資本市場講了多年故事。光啟技術官網介紹,公司率先研製並推廣超材料航空結構件、光啟飛行包、智慧城市空間大數據平臺「雲端」號、臨近空間飛行平臺「旅行者」號、超級WiFi等系列產品,引領時代發展。累計申請專利超過4600件,授權超過2600件。

  不過根據2018年財報,目前超材料警用智能頭盔已投入量產,其他交付產品名稱統一為「某超材料隱身產品」,而更多產品目前還在概念階段,以「隱身衣」為例,公司創始人劉若鵬2009年聲稱研製出此項技術,表示有可能在五年內投入軍用,而如今十年已過,遲遲不見官方披露「隱身衣」技術的開發和使用進程。

  有關光啟系的質疑在知乎網聚焦,有自稱光啟技術的離職員工表示:「公司一線研發大部分是應屆畢業生,人員年離職率超過60%以上,活下來主要靠資本市場吸血與政府補貼,各種黑科技都是買的國外公司,除了給公司融資帶來便利,並沒有轉化為實在利潤。」《投資者網》就上述言論請光啟技術董秘姚婧、證券事務代表劉天子予以置評,截至發稿,對方仍拒絕做出回應。

(文章來源:投資者網)

(責任編輯:DF386)

相關焦點

  • 股價狂飆3倍後跳水,光啟技術能否重拾「黑科技」光環?
    股價狂飆3倍後跳水,光啟技術能否重拾「黑科技」光環?7月31日,在光啟技術連拉5個漲停之後,深交所發布消息,稱對連續多日漲幅異常的光啟技術、英特集團持續進行重點監控,並及時採取監管措施。自6月以來,光啟技術被深交所、浙江證監局密集問詢,內容涉及募集資金使用情況、控股股東大量質押股份、超材料產品營收情況等。光啟技術近期為何頻頻受到資金青睞,又受到監管關注?多年來「超材料概念」備受質疑,如今股價飆升的光啟技術能否重拾「黑科技」的光環?
  • 光啟技術:股東達孜鵬欣減持約3552萬股,減持數量過半
    光啟技術:股東達孜鵬欣減持約3552萬股,減持數量過半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3 17:44:40
  • 光啟技術:股東擬減持不超過1.00%的股份
    12月26日光啟技術(002625)發布股份減持預披露公告,股東西藏達孜映邦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光啟空間技術有限公司擬於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3月30日期間,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154.59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00%。
  • 光啟技術超100億市值限售股將解禁,多位股東計劃減持
    解禁數量是解禁前流通股一倍多的公司共計有12家,分別為光啟技術、鎮海股份(603637.SH)、安正時尚、宣亞國際(300612.SZ)、鹽津鋪子(002847.SZ)、茶花股份(603615.SH)、晨化股份(300610.SZ)、江山歐派(603208.SH)、科森科技(603626.SH)、上海天洋(603330.SH)、新坐標(603040.SH)、恆鋒信息(300605.SZ
  • 光啟技術:5%以上股東俞龍生減持約2155萬股,減持時間已過半
    每經AI快訊,光啟技術(SZ 002625,收盤價:22.15元)11月1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2020年11月10日,公司收到持股5%以上股東俞龍生及其一致行動人鄭玉英、俞旻貝的《關於股份減持計劃進展情況的通知函》。
  • 光啟技術:合計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計劃時間過半的進展公告
    光啟技術:合計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計劃時間過半的進展公告 時間:2020年11月10日 18:35:23&nbsp中財網 原標題:光啟技術:合計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計劃時間過半的進展公告證券代碼:002625 證券簡稱:光啟技術 公告編號:2020-151 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合計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計劃時間 過半的進展公告 與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5%以上的非控股股東俞龍生、鄭玉英、俞旻貝保證向本公司提供的信息內容真實、準確、完整,沒有虛假記載
  • 光啟技術:股東權益變動的提示性公告
    光啟技術:股東權益變動的提示性公告 時間:2021年01月13日 18:35:37&nbsp中財網 原標題:光啟技術:關於股東權益變動的提示性公告證券代碼:002625 證券簡稱:光啟技術 公告編號:2021-004 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股東權益變動的提示性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內容的真實
  • A股減持風暴 再生科技、美錦能源等減持股東人數最多
    從行業分布來看,股東計劃減持的上述143家公司中,資本貨物行業(各類製造行業)數量最多,達34家;材料行業居次,有24家公司上榜;超過10家的還有技術硬體與設備、軟體與服務行業,分別有13家和11家公司減持;製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媒體,耐用消費品與服裝,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行業分別各有9家、7家、7家、5家;其餘行業公司數量均不超過5家。
  • 光啟技術:股東擬減持不超3.14%股份
    證券時報e公司訊,光啟技術(002625)3
  • 無視重點監控,牛股光啟技術開盤漲停!劉若鵬到底是騙子還是中國版...
    深度解讀一文正面分析了光啟技術從重組到募投項目變更,從民用定位到軍工先行,從技術研發到「白起」基礎材料的突破,從團隊創業到資本運作,以及股東減持等等各個方位的變化和最新進展情況。清倉減持與大股東高位質押光啟技術的好日子似乎就在眼前。但此時,鵬欣系的清倉式減持已經接近尾聲。鵬欣系獲得光啟技術的股票主要來自兩塊,一是參與重組定增,達孜縣鵬欣環球資源投資有限公司持有1.05億股,佔比8.3%。
  • 中文在線遭清倉式減持,經營策略失誤頹勢難挽
    SZ)發布減持公告,市場譁然。 公告顯示,啟迪華創計劃通過協議轉讓、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7272.95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0%;股東建水文睿計劃通過協議轉讓、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636.52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
  • 中文在線2020年扭虧 兩股東擬減持不超15%股份
    於此同時,這家上市公司兩大股東卻拋出高比例減持計劃。   業績增長卻將遭大比例減持   據公告,中文在線預計2020年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為9.4億元-10億元,同比增長33%-42%;淨利潤為4700萬元-600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而2019年為虧損6億元。
  • 公告匯總:冀東裝備股東減持 金智科技新增訂單1億
    金智科技:今年以來模塊化變電站業務新增訂單1.14億元金智科技(002090)5月1日晚間公告,2017年至今,公司模塊化變電站業務新增訂單1.14億元,已接近於2016年全年的訂單金額。鐵龍物流:一季度淨利增長65% 幸福人壽減持鐵龍物流(600125)4月28日晚間披露一季報,實現營收20.33億元,同比增長46.65%;實現淨利8821萬元,同比增長65.14%。從股東來看,幸福人壽-萬能險一季度持股比例由1.7%減持至0.91%。
  • 時代點金(1019):量子科技靠譜概念股看這裡!碳化矽妖股被清倉減持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雷李平(圖蟲)【政治局集體學習的量子科技靠譜概念股名單】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下午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點評:由於量子信息發展還處於早期階段,相關的上市公司層面對量子信息業務涉及的不多。
  • 公告精選:樂視網擬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恆華科技控股股東提議年報10...
    樂視網:董事會擬聘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審計機構,董事劉弘棄權表決;恆華科技2017年淨利預增50%-75%,擬10轉10派2元;大連電瓷參與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凱龍股份股東擬清倉減持7.87%股份;萬達電影2017年票房87.8億元,同比增15.7%;*ST雲網公司及控股股東孟凱被北京證監局警告及罰款;棕櫚股份聯合中標1.2億元綠道總承包項目等。
  • 股民晚報:4隻中日ETF互通上市 中信證券清倉減持中信建投
    上交所總經理蔣鋒和東交所總經理宮原幸一郎分別代表兩所致辭。上交所下發會員通知:保證新股申購技術系統及時升級日前上交所向會員單位下發通知,要求保證新股申購技術系統及時升級。通知指出,本周四將開始科創板的新股申購。會員首先要完成各相關技術系統的升級。
  • 無主的四環生物轉型路漫漫 股價如坐過山車又遭清倉減持
    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公司的二股東來了一個清倉式減持。儘管公司此前發布2019年的業績預告,公司實現扭虧,但這樣的趨勢能否延續為持續盈利,並未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可。  在每一波行業板塊的概念股當中,總有這樣的角色存在,那就是蹭熱點的上市公司。四環生物就是其中一員,而相比其他的蹭熱點公司來說,四環生物顯得更不著邊際,被稱為「虛幻的肺炎概念股」。
  • ...扭虧預告伴隨兩股東擬近乎"清倉式"減持!曾2年虧損超21億的中文...
    但是與之伴隨著大股東近乎清倉式減持計劃的發布,結合起來看這其中蘊藏的意圖或許更值得深思。曾2年虧損超21億的中文在線(300364,股吧),主營業務仍難言樂觀。其中,遊戲業務虧損金額下降的原因包括中文在線將持有的上海晨之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出售後,其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第二、三大股東擬近乎"清倉式"減持  但值得注意的是,與中文在線業績預告同時發布的還有重要股東的預減持公告。
  • A股分化加速 909億回購與清倉減持並行
    在一些公司進行大筆回購的同時,上市公司股東的大幅減持甚至是「清倉減持」正在頻頻發生。安控科技7月4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俞凌計劃減持不超過5563.70萬股(含)(佔本公司總股本比例5.81%)。金域醫學同日公告稱,持股1.3%的股東辰德惟敬擬6個月內清倉減持。  一邊是頻頻回購,一邊是「清倉減持」,A股市場的結構分化在日益加深。
  • 晶方科技上半年淨利同比增624% 第二、三大股東已「提前」減持
    公司同時表示,上半年,隨著手機三攝、四攝等多攝像頭趨勢持續滲透普及,手機攝像頭市場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時安防數碼攝像頭保持穩步增長,汽車電子攝像頭開始導入量產,使得公司封裝訂單飽滿。除此之外,公司前十大股東可謂「星光熠熠」,除了上述前三大股東之外,前十股東名單中還出現了銀河創新成長混合、諾安成長、國泰CES半導體ETF等基金產品和銀河證券、厚睿諮詢等機構的名字,以及證金公司、匯金資管等金融「國家隊」。來源:2020年中報不過,與公司驕人業績形成反差的是,包括大基金在內的股東卻在減持晶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