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生今世說
2004年年底,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在中國大陸正式開啟。然後在2005年年底公布結果,使得2004年的中國GDP提升了2.3萬億元人民幣。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是從2008年年底開始的。
經濟普查提升了中國GDP,以及意義
在2009年公布結果時,也將2008年中國的GDP提升了1.34萬億元人民幣。之後就是「每隔5年」都要進行全國經濟普查了——第三次是2013年(2008年加5年)年底開始的,2014年公布結果時,將2013年的GDP提升了1.917萬億元人民幣。
再隔5年,即在2018年年底,開始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然後在今年年底,公開了普查結果——和前幾次一樣,也將2018年的中國GDP向上修正了18972億元人民幣。從而使得2018年中國的GDP由之前的90.03萬億元人民幣,提升到919281億元人民幣。
實際上,全國經濟普查不僅僅是提升了中國GDP總量這一個作用,更重要的是:通過經濟普查,摸清了中國各產業、各行業裡面的「各個經濟要素」和新興產業、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補全了之前統計工作中的遺漏和不足。
並能豐富、加強未來幾年中國的經濟統計工作,為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宏觀調控、發展規劃等提供了更為可靠的數據支撐。
按美元算,2018年中國GDP是多少呢?
919281億元人民幣的GDP,是2018年全年創造的,可不能用現在的實時匯率來轉換啊,那就成笑話了。正確的方式是採用「2018年人民幣與美元的平均匯率」,且轉換比例是:6.6174比1,即在2018年平均是6.6174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
這樣,簡單計算下2018年的中國GDP就由之前的略微超過13.6萬億美元,提升到接近13.9萬億美元,提升幅度是2.1%(人均GDP也由之前的接近9800美元提升到9960美元)——很可惜,未能如南生所願,GDP總量還是低於14萬億美元。
2018年,美國的GDP總量是20.494萬億美元,美國人均GDP約為6.26萬美元。這樣,中國GDP佔美國的比重就由之前的66.4%,提升到現在的67.8%。中國人均GDP佔美國人均的比重則由之前的15.65%,提升到現在的15.91%。
總之,當前雖然中國的GDP總量已經躍居全球第二名,但和美國的經濟差距還是非常巨大。而且中國人口眾多,人均GDP與美國人均的差距就更大了,不到美國人均的六分之一,未來趕超之路仍然漫長。
2019年,中國GDP預計突破14萬億美元
按照新的數據,2018年中國的GDP已經接近14萬億美元,雖然今年人民幣有所貶值,但貶值幅度並未超過經濟名義增速。因此,南生認為2019年中國GDP總量突破14萬億美元,人均突破1萬美元,已經沒什麼大的疑問。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其在今年10月版本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就預測:2019年中國的GDP總量是14.14萬億美元,人均約為1.05萬美元。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