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學弟學妹往往都有這樣的感受,直覺上感覺生物很簡單,可是一到考試的時候,雖然看每道題都很眼熟,但做出的答案總是似是而非,不敢確定。因此總是考不出好成績,造成這樣的困擾,原因是什麼?
其實,無論是平常測試,還是最後的高考,命題人對於生物知識的考察,都是從書本知識出發的。我曾經的生物老師(多本高中生物輔導書的優秀主編),每次講生物試卷的時候,總是讓我們把生物課本放在手邊。你這道題錯了,你先不要問老師,你能知道這道題考的是哪個知識點嘛,知道的話,去翻到對應的章節,答案就出來了;不清楚,他會告訴你,在哪本書的哪一頁的哪段話的哪幾句。慢慢的,我們便發現了,試卷上大多數題,考察的知識點,都是課本上的原話,或者原話顛倒語序的變形。
所以,學生對很多題眼熟,是因為這句話曾經出現在「最熟悉」的課本上;同時,又有很多題似是而非,只是因為學生對於知識點的掌握並沒有那麼全面和牢固。
或者說,學生們被老師所說的重點給局限了。怎麼講,比如,我家教的一位同學,就向我反映過這個問題。我說,先看一下你的課本吧,我拿到以後有點驚訝,作為馬上讀高二的學生,生物必修一課本是嶄新的。我接著問她,你們生物怎麼學,他告訴我,老師不講課本,她說重點,我們記到本子上,每天就背本子上的內容……
這種教育方法,我不敢妄加品論。只能說,生物課本的每一章節都是有其內在的聯繫,經過科學安排的。紮實的學才能學的通透,記得牢靠。所謂的重點充其量也就是高頻的考點。高頻不一定會考,低頻也不意味著一定不考。
回歸正題,細胞膜的三個功能怎樣記住忘不了,即便忘了,也可以聯想起來?我說下我的方法。
還是聯想法,把「細胞」和「國家」作下對比。那「細胞膜」就可以等同於「國家的邊境」。
邊境嘛,第一個作用就是劃分國界,國界以裡是國內,國界以外是國外。同樣,細胞膜的第一個功能就是「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邊境上駐紮著海關,海關的作用就是檢查控制貨物的進出口嘛。同樣。細胞膜的第二個功能就是「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這裡多說一句,生物課本上的提到過一種鑑別細胞死活的試劑,叫做臺盼藍。這種檢查方法就是利用了細胞膜的這一功能。臺盼藍是一種對細胞有害的物質,就如同對於國家不利的貨物。一個國家強盛,就可以阻止這類貨物進入本國;相反,一個國家衰敗,沒有了主權,就會被這些有害的貨物侵犯。所以,細胞有活性的時候,會阻止臺盼藍進入細胞,不會被這種試劑染色;相反,細胞失去活性,便會被染成藍色。
最後一個功能「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國與國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都需要信息交流,出了邊境的信息,就是國際信息。同樣,每個細胞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也需要進行信息交流。而這一功能的實現便是依靠細胞膜完成的。
希望我的分享能幫助到有需要的同學,方便的話,請點下關注哦。明天我們討論一下,細胞間信息交流的三個方式該如何理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