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考研你願意調劑到臨床學碩?臨床研究生真實情況是啥樣?

2020-12-05 騰訊網

文 | 網絡 · 編輯 | 一丸

研途研路(ID:yantuyanlu)

近期很多同學都在擔心一件事:

「感覺自己考得不理想,可能要調劑臨床學碩或者基礎醫學了……」

那麼,臨床學碩值不值得調劑呢?基礎醫學咱們下回分解。

01

這幾年,考研報名人數屢創新高,今年更是達到了340萬左右(歷史最高),報錄比接近3.5:1。而醫學考研率更是相比很多專業要高,所以今年的醫學考研形勢其實相當嚴峻。

而醫學考研裡,人數最多的要數臨床醫學了。目前我國近一百多所開設醫學專業的高校,每個院校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數都非常多。而這其中接近一半甚至更多的同學都會選擇考研,並且考研率逐年上升。同時,醫學碩士錄取名額並沒有明顯擴招(雖然今年會對臨床醫學定向擴招),導致醫學考研的國家線也有逐年上漲的趨勢,上岸難度越來越大。

近5年考研國家線臨床醫學碩士分數線變化:

臨床醫學碩士小科(滿分=100分)近5年國家線走勢

臨床醫學碩士大科(滿分>100分)近5年國家線走勢

因此,同學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那麼做個假設,如果真的面臨調劑,到底該怎麼抉擇,今天學長就給大家分析下。

02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下臨床學碩和專碩的區別

學碩即學術型碩士,是傳統的碩士教育學位,在臨床醫學專業又被稱為科研型;我國自 1991 年開始實行專業學位教育制度, 臨床醫學專業的專碩又被稱為臨床型。一直以來,臨床醫學專業學碩的報名和招生人數均多於專碩。

2013 年 5 月 6 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下發了《關於批准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的通知》,確定了 64 所高校為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從此揭開了醫學專碩崛起的新篇章。

根據《教育部關於推進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及中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的實施意見》,在 2017 年考研時,臨床醫學專碩和學碩實行分類考試,學碩開始自主命題。

具體區別:

總結起來就是:

專碩能夠快速就業,進醫院。

學碩更適合繼續深造,規培後可參與臨床工作。

03

不過,今年開始,學長發現有不少三甲醫院的招聘啟事有了一些變化。

往年的招聘條件是學碩和專碩都可以參與應聘醫師崗位,只需要考到執業醫師資格證即可應聘,不同之處在於學碩進醫院後會被安排在本院或外院進行規培三年。

而今年學長發現很多醫學院校附屬三甲醫院的招聘裡都註明了只招聘持有規培證書的應屆畢業生。那這就意味著如果讀了學碩,是不能報考這些醫院的。而如果畢業後在其他地方規培3年後取得規培證書,也是不能再報這些醫院的,因為已經不屬於應屆畢業生了。目前大多數碩士招聘都是只招應屆畢業生。

所以,對於想要直接走上臨床崗位的同學來說,如果讀學碩可能意味著這條從醫道路變得更加艱難了

04

最後,扒一扒臨床學碩和專碩的真實情況。以下是學長親身經歷的,不代表所有醫學院校和醫院。

以學長個人角度來看,專碩確實短平快(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33個月高強度的臨床輪轉,會讓一個初出茅廬的小醫生最短時間通過多科室輪轉而熟悉臨床各個科室的運轉流程,初步見識到各科室常見病症,了解常規操作套路,初步具備獨立行醫的各項基本能力。但是,很多專碩由於忙於臨床,科研幾乎不會深入去做,要麼就是流行病學的統計分析,要麼就是比較簡單的科研,基本不談科研技能和科研思維的培養,這種現象更多發生在普通醫學院校,綜合類大學或者一流院校背靠大平臺,或許會好很多。所以,專碩畢業後能很快適應醫院的臨床工作,補上中國醫生數量的短缺,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出力。

而學術型碩士,就很難說了。有的導師有課題,有心科研,手把手指導學生做實驗做課題;但也有的導師手裡沒課題沒經費,忙於臨床無心科研,對自己的學生基本放養,甚至有的科室大主任,跟自己學生一個月見不到幾次面。臨床學碩裡,如果能認真潛心搞實驗的,在碩士3年裡確實能學到很多科研技能,實驗數據也基本可以發SCI,這類同學畢業後往往可以選擇繼續深造,而不急於就業進入規培系統。而被放養的同學,可能很難掌握一套完整成體系的科研思維,對科研的理解不夠深入,熱情和耐心自然也不會很多,畢業基本會選擇找一家規培醫院,規培三年走上和專碩畢業一樣的醫師道路。另外一點,學碩其實更容易轉博(碩導也是博導才行)或者讀博(手握SCI者更容易),博士畢業後規培只需要2年,而如能以博士學歷進醫院的話,會有很多補助(安家費,配套公寓,科研啟動基金,配偶子女協助安排工作就學等),待遇也會很好,這是專碩沒法做到的。

綜上,關於值不值得調劑臨床學碩這個問題,學長個人其實覺得是可以的。不過還得看個人意願以及職業生涯規劃了。但對個人長遠發展來說,學碩也未嘗不可。畢竟,臨床的操作進了醫院可以慢慢學,而科研思維和技能到了工作後可是不好培養的。

所以,想儘快進醫院就業的,就認準專碩;想有更高平臺和發展機會的,目標長遠的,可以選擇學碩。但並不建議臨床調劑去基礎醫學(這個後續有空再議)。

以上是學長根據自身讀研經歷進行的分析,大家僅供參考。也可以在評論區發表不同意見。

相關焦點

  • 21考研調劑政策有重大變化!禁止跨門類調劑,學碩還能調劑專碩嗎?
    關於21考研調劑有大改,最早是在2020年9月份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這裡面包含了關於21考研的各項細則,發布之後很多人都詢問了關於【調劑】的改動,21考研的小夥伴們,雖然現階段還沒開始調劑,但是考研資訊也要多多關注,畢竟現在就有學校發布了調劑信息!
  • 21考研:數學二可不可以調劑到數學一?哪9種情況不能參與調劑?
    「願你走過難堪,依舊落落大方。」今天,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句話,想起2020年的經歷,突然鼻子一酸,眼淚就下來了。因為我的2020年也很難堪啊,好在過去了,這幾天各種調整,所以沒有更文,對不起大家了。今天,我們還是聊一聊考研的那些事。畢竟,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堅持努力做一件事情是很有必要的。
  • 醫學生考研:專碩or學碩?院校?專業?導師?預報名可以這麼選!
    因為你對學碩的認識,可能都是建立在自己想像的基礎上。但現實,往往更加殘酷!如果你細心地諮詢師兄師姐,你會發現,每個醫學院校每年都有不少的學碩申請退學!你在實習過程中可能或多或少會接觸到臨床輪轉的專碩師兄師姐。你知道專碩是什麼樣子,知道自己一旦選擇了專碩,未來面臨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 考研常識找不同:專碩與學碩的11個不同點
    摘要:說起考研入門的第一課,絕對要數學碩還是專碩了,自從各大熱門專碩日益火爆後,很多考生在考研的第一步就陷入了猶豫的深淵,既想選專碩,又想考學碩。幫幫今天帶你來找不同。   對於考研學子而言,了解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的區別,是報考的第一步。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習方式分為兩種,即全日制與非全日制。與此不同的是,學術學位研究生一般都是全日制的。在這裡,幫幫帶領大家認識全日制專業學位與全日制學術學位(以下簡稱專業學位(專業碩士)與學術學位(學術碩士))的11點區別,以幫助大家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規劃好學業和職業。
  • 新政策下英一是否還能調劑到英二?數一是否還能調劑到數二?
    20年9月教育部發布《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的通知中,規定了調劑的專業初試統考科目必須相同。這給許多考研同學帶來了疑問,是不是不能按照往年一樣進行調劑?二、哪些情況是不能調劑的呢?1.沒有達到國家線初試總分過國家線,但單科未過線:不可調劑,特殊情況:專業課分數特別高,可申請破格錄取(機率不大)。B區線沒過:基本就結束了,不存在調劑一說,可以準備二戰了;A區線過了:過了A區國家線可以在AB區調劑;過了B區未過A區,可在B區調劑。
  • 學臨床醫學,臨床5年制、5+3還是8年本博?讀研專碩還是學碩好?
    臨床醫學的學制基本上有三種,一種是5年制本科,其他的由5+3本碩,還有一種是8年制本碩博,臨床醫學專業作為優勢熱門專業,近年來錄取分數線情況越來越高,特別是一些985高校的臨床醫學專業幾乎居於所有專業類別錄取分數線之最。
  • 21考研:醫學考研備考指南
    是中國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開辦的第一所專門傳授西方醫學的國立學校。學校以精英教育為本,重視科學研究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每年本科直升研究生的數量與推免生的比例都較大,報考的研究生類型以科研型居多,報考本身難度並不大,但不一定能讀到最想讀的專業,因為具體專業需在複試雙向選擇,高分者有優先權。
  • 2019考研報考注意這個專業學碩竟然不能調劑到專碩
    現在是2018考研調劑最關鍵的時候,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調劑中遇到的問題吧,這位同學個人考研二戰感覺快要面臨失敗了,兩個被拒,三個不理,幾乎沒有學校能上了,學碩不能調專碩,努力複習那麼久,專業課的書背了不下十遍,本以為能進複試,結果今年破天荒的提高了25分,以為調劑至少能有個學校,結果不是被拒就是被忽略,辛辛苦苦熬了那麼久,換來的確是這個結果,一戰失敗我承認是自己沒有好好複習
  • 學碩、專碩、非全日制研究生你清楚嗎?
    一、什麼是學碩、專碩、非全日制研究生?   1、培養方向不同   學碩: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   專業型碩士:專業型碩士以培養市場緊缺的應用型人才為主,是為克服學術型碩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種碩士。
  • 22考研 | 學碩、專碩、非全三種研究生有什麼區別?
    為了提高在職研究生的含金量,於是在職研究生於17考研首度納入統考。在職研究生這個名詞,也就變成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學碩、專碩、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什麼區別1、培養方向不同學碩: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專業型碩士:專業型碩士以培養市場緊缺的應用型人才為主,是為克服學術型碩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種碩士。
  • 考研調劑新變化!
    滴滴滴~關於21考研調劑有大改,最早是在2020年9月份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這裡面包含了關於21考研的各項細則發布之後很多人都詢問了關於「調劑」的改動,21考研的小夥伴們,雖然現階段還沒到調劑的階段,但是考研的資訊也要多多關注,畢竟現在就有學校發布了調劑信息
  • 考研調劑,把握這3種「校內調劑」機會,增加成功率!
    這讓人大跌眼鏡,我只能再手把手一步步教他如何在學校研究生招生官網找到最新考研調劑信息。在這個信息社會,無論我們考不考研,「信息搜集能力」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而對於考研、讀研的同學來說,搜集信息、搜集資料、搜集文獻的能力,可能直接決定著你能不能夠順利畢業。
  • 21考研調劑規則大變化,這類學生不能調劑!附部分985調劑信息!
    前一陣子我們做了一個關於「等成績的時候你都在為上岸做哪些準備」的調查,有2000+的小夥伴投上了他們寶貴的一票~其實從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有60%的夥伴已經在積極準備複試和調劑了。不知道21考研的你是否也是其中的一員呢?調劑,是很多夥伴考研路上不能避免的一個環節。考研江湖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調劑調的好,名校沒煩惱。」
  • 比臨床醫學錄取低5分的基礎醫學,真的沒必要讀嗎?
    19考研交流群:288092507,已經開始火熱討論,速速將你們的問題提出來吧!每年都有很多醫學考研的童鞋在進行考研方向選擇的時候,在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間猶豫不決。一、研究生方向區別 基礎醫學研究方向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法醫學、放射醫學、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
  • 調劑首選!考研A區最好的44所「非211」大學!附考研調劑常見問題答疑!
    教育部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教育水平,將考研分為了A區和B區,一般來說A區省份比較多,而且經濟、教育水平相對發達,每年報考A區的人比B區的多,而考研A區的國家分數線比B區的高。 2月下旬,各個省份將會陸續出成績,肯定有少小夥伴會面臨考研調劑的問題。
  • 【調劑】南方科技大學 胡海亮課題組招生物學、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調劑生
    考研調劑招生信息學校:南方科技大學專業:醫學年級:2021招生人數:1招生狀態:正在招生中聯繫方式:郵箱:liss3@mail.sustech.edu.cn補充內容接收對象:報考2021年碩士研究生的本科生,專業為生物學,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或相關專業。
  • 醫學考研: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學學碩複試經驗
    3.27下午9點當面公布錄取名單,按分從高到低依次與導師現場雙向選擇。2複試基本情況協和腫瘤醫院腫瘤學學碩共32人報考,16人上線,按1:2比例全部進入複試,招生簡章本專業招收7名學生,但有一個推免老師被放鴿子就轉為統考,所以腫瘤學學碩招收8名學碩,另外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麻醉學學碩各招收1人,但無上線生源,從我們專業進行調劑。
  • 學碩和專碩有哪些不同?哪個更適合你?
    如基礎薄弱但需要考英語一的推薦用《考研真相》考英語二可以用考研聖經,一句一句地解析考研英語真題文章,很適合用來補基礎,為後面的深入研究真題打下牢固的基礎。   7.錄取分數不同   從往年的情況來看,學術碩士的分數普遍要比專碩的錄取分數高出不少,但是近幾年,隨著報考專業碩士的人數越來越多,分數自然水漲船高。
  • 醫藥學考研專業名校分析與報考指南
    一、醫學專業院校選擇1、醫學臨床碩士地域優先相對來說,醫學專業因其專業的特殊性,擇校的地性跨度會小一些,所以在擇校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未來的工作地點來選擇地區內排名較高的院校。2、專碩優先醫學專業的專業類型分為專碩和學碩,這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學碩的主要方向就是搞科研,畢業之後是不可以直接做醫生的,而專碩的主要方向則更偏向實踐,會在醫院實習時注重培養醫學實操能力,讀研期間可以規培畢業後可以做醫生(四證合一),相對來說含金量會更高一些。
  • 值得沾的喜氣,考生超投檔線僅1分,被中山大學調劑臨床醫學8年制
    這是一份值得一沾的喜氣,江蘇考生超投檔線僅1分,被中山大學調劑進臨床醫學8年制。高考幸運兒,每年都有,但今天這位最特別,因為他是一位被譽為「中大錦鯉」的考生。這名考生的幸運很奇特,因為他以超投檔線僅1分的成績,被中山大學硬生生調劑進了最牛的專業,臨床醫學八年制。中山大學臨床醫學八年制,無疑是中山大學的王牌專業,因為中山大學臨床醫學八年制本就是本碩博連讀的,省去了考研的過程,還能節省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