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線路:睦洲石板沙——黃沙蜆美食餐廳——新會京梅村
第一站:睦洲石板沙
景區供圖
新會區石板沙村是坐落在西江中的小小孤島,建村兩百多年,至今島上原住民仍保留著捕魚撈蜆的生活習慣,出入村的唯一交通方式是擺渡。
這是否讓你想起木心的《從前慢》一詩,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詩中那種對於快節奏下慢生活的嚮往,是不是戳中了你的內心?
黎永紅攝
上島後,你可以到「印象疍家」文化館,聽聽從舊唱片店搜集回來的水上婚慶鹹水歌曲,走在富有濃厚鄉土風情的疍家文化的牆繪街上,這一島一村一世界每年都吸引大批遊人慕名前來尋找「詩與遠方」。
第二站:黃沙蜆美食餐廳
小風攝
對於一眾吃貨來說,石板沙「三寶」——黃沙蜆、河蝦和黃魚必須打卡,一飽口福,肥美的黃沙蜆,配上壓榨的純正花生油和蔥花清蒸;拇指大的河蝦蒸熟後一片鮮紅,剝殼後點蒜蓉醬油;還有一肚子魚卵的黃魚,會吃的老饕們總能在島上各式黃沙蜆美食餐廳找到屬於自己的味道。
第三站:新會京梅村
彭偉宗攝
京梅村,位於崖門鎮西北部,京梅村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一級保護的洪聖始祖館,有陳享故居、康王廟等納入新會區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的歷史建築。近年來,京梅村依託蔡李佛國家「非遺」文化這一品牌,通過加大規劃力度、做優人居環境,完善配套設施,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打造鄉村旅遊目的地。不得不提的是,這裡還有一條「出神入化巷」,帶你深入了解蔡李佛拳。
▲任曉盈 攝
在京梅村,還有一條美食小巷等著你哦,吃貨們,不容錯過~
推薦路線:梅家大院——海口埠——浮月村——浮石村——都斛海鮮街——臺山農業公園
第一站:梅家大院
梅家大院 蘇照良攝
梅家大院位於臺山市端芬鎮大同河畔,是臺山洋樓的典範,這裡的商鋪開間大小統一而風格各異,巴洛克風格的山花、羅馬的柱式和拱券、彩色玻璃的花窗、外牆立面的灰塑圖案、騎樓步廊的吊頂、寬闊的廣場,無處不洋溢著歐式建築的氣息。沿著梅家大院漫步,會讓你感覺走進了一座沒有圍牆的鄉間博物館,處處可尋訪到古風鄉情。穿梭於各座騎樓之間,不經意地抬頭一看,你會被這些獨特的建築所震撼。梅家大院裡面,有美味小吃如山水豆腐花、芝麻糊、涼粉,還有鹽焗雞等。
第二站:海口埠
海口埠 譚楚明攝
臺山的海口埠號稱「廣府人出洋第一港」,從這裡走向世界的僑胞甚至比駐紮在本地的居民還多,因此有了「海內海外兩個臺山」的說法。或許這裡可以稱之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港」,對於很多僑胞或家庭來說,海口埠無疑是重要的轉折點,是承上啟下、「裡應外聯」的所在。
第三站:浮月村
彭偉宗攝
浮月村是那200多條僑村之一,完好的生態環境,寧靜的鄉村,清新的空氣,美麗的田園風光和獨特的中西合璧建築,使其成為臺山僑村的代表。只有登上高處,才能覽盡浮月村美景。15棟風格各異的洋樓散落在稻田中,構成一幅恬靜而秀美的田園水墨畫。
第四站:浮石村
陣容鼎盛的鬥山浮石飄色巡遊 彭偉宗攝
浮石村是當地有名的「趙宋皇族村」,村民們可說是「宋朝皇族」。或許是宋朝皇族血統中流淌著崇文尚美的基因,浮石村的村民自古以來便十分崇尚文化,熱愛藝術,有「中國民間藝術(飄色)之鄉」稱號。「飄色」是古老的民間藝術的綜合表演,由人扮演成歷史著名人物化妝巡遊,並配以鑼鼓八音、戲曲段子、樂隊、花燈等,每年農曆三月三和九月九「北極神誕」時,浮石村都會熱鬧地表演一番。
走進浮石村,遊客會被其古色古香所吸引而停住腳步。這座被時光雕琢的古村落處處皆是古蹟,村道整潔乾淨,坊坊相連,規劃嚴密,大有「皇家風範」。村中各種碉樓聳立,與其他嶺南村落中對聯為紅紙書寫的方式截然不同,浮石村中民居的門聯多數是鐫刻而成,與門戶連為一體。
第五站:都斛海鮮街
彭偉宗、甜甜圈攝
都斛海鮮街位於都斛鎮街中心區域的新市場旁,位置相當顯眼,加上人氣旺,特徵明顯,幾乎是走過路過都不會錯過的地方。這裡海鮮的種類除了都斛土產的海產品外,還有越來越多外地來的海鮮品種,包括從田頭、銅鼓、廣海、橫山等地運來的海鮮。鮮美的海鮮不但吸引江門五邑地區的常客,廣州、中山、珠海、江門、東莞、順德等地的食客也慕名而來。
第六站:臺山農業公園
彭偉宗攝
臺山中國農業公園,範圍覆蓋都斛、鬥山、赤溪、廣海、端芬五鎮,總面積800平方公裡,耕地總面積22萬畝。公園現已初具規模,集聚了農業生產、觀光休閒、生態保護、教育科普等功能,探索文旅結合、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新模式」。
第一站:開平大沙大塘面村
彭偉宗攝
第二站:天露山
來源:江門日報開平微事
「人間四月芳菲盡,天露杜鵑始盛開。」每年清明前後,您可以呼朋喚友,直奔開平天露山,看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天露山杜鵑花盛放時,在這珠三角第一峰——海拔1250米的天露山山頂,漫山遍野的杜鵑迎風綻放,清風徐來,雲霧繚繞,猶如人間仙境。
第三站:崗坪村
彭偉宗攝
推薦線路:鶴山龍口霄南鮮卑古村落——鐵夫畫閣——古勞水鄉
第一站:鶴山龍口霄南鮮卑古村落
鮮卑特色巡遊 歐蕊榮攝
鶴山市龍口霄南村是鮮卑族後裔的古村落,金庸筆下所熟知的「慕容公子」正是鮮卑族的皇室後裔,這裡是廣東境內兩個流淌著北方遊牧民族血液的村落之一。這裡不僅有秀麗的田園風光,淳樸濃鬱的農家風情,還有獨特的人文歷史,記錄著鮮卑人歷經的滄桑歷史,見證著民族融合的過程,等著你前來挖掘。
第二站:鐵夫畫閣
圖源:鶴山發布
從鶴山城區駕車出發,沿著江沙公路往蓬江區方向行駛,只需大約10分鐘車程,就能看到一處「陳山牌坊」,這裡就是李鐵夫故居所在地陳山村。步入村莊,一股濃鬱的油畫氣息撲面而來:村道兩邊的房屋外牆被巨幅壁畫填得滿滿當當,沿著村道向村內延伸數百米,左側最顯眼的是紀念李鐵夫的「鐵夫故裡時光」壁畫,分階段展示了李鐵夫一生的精彩瞬間,右側是最具陳山特色的火龍畫作,再往裡走還有各類以鄉村振興為題材的畫作,就連路燈燈箱上也充滿了油畫元素的設計……
《鐵夫畫閣》組照 梁銀英 攝
沿著村道走大約300米,一棟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建築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專門為紀念李鐵夫而建的鐵夫畫閣(江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遠遠望去,這棟青磚小樓被花園池塘緊緊包圍,在綠樹掩映下顯得格外靜謐。走進畫閣,能欣賞到李鐵夫先生的10餘件代表作品(復刻作品)及鐵夫先生生平事跡介紹。畫閣對面不遠處是一間農家書屋。每逢周末,許多對油畫感興趣的學生都會來此讀書繪畫,十分熱鬧。
第三站:古勞水鄉
古勞水鄉 景區供圖
古勞水鄉遊客服務中心配套完善,停車場、碼頭、美食一條街等,遊客在這裡可以碼頭坐船遊水鄉,可以選購特產品嘗美食。
麥兆龍 攝
今天的古勞水鄉經已形成一種深厚的詠春文化,是名副其實的「嶺南鶴武、功夫水鄉」!來到古勞,你一定要逛逛梁贊文化廣場,深入梁贊故居了解詠春文化。梁贊故居,入口處有幾尊銅像,當中是梁贊先生的銅像,兩邊是他的徒子徒孫們,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葉問和李小龍。
推薦線路:恩平花海歡樂世界——簕菜文化創意園——金山溫泉
第一站:廣東花海歡樂世界
景區供圖
廣東花海歡樂世界位於恩平市良西鎮松柏根村委會新松裡村,毗鄰恆大泉都旅遊城,是一個以櫻花、紫薇、杜鵑、四季時花觀賞和水上樂園為主題,融合養生文化、田園生活情趣,集自然觀光、生態農業、花卉觀賞、文化藝術品鑑、休閒遊玩、科普教育、餐飲美食於一體的高品位綠色生態園。
第二站:簕菜文化創意園
每年清明前後,簕菜生長最「逢時」!這個時候的簕菜開始發芽,嫩嫩的,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季,簕菜本身大部分的水分已經脫去,簕菜會重新吸引水分,枝頭長出首趟嫩芽,特別鮮嫩脆口,而且苦澀味少,有一股特別的清香,帶有點點的微苦,可謂恩平野菜一絕。簕菜文化創意園位於恩平市恩城街道米倉村委會潭洞村,在這裡,你可以品嘗恩平特產——簕菜,開啟養生美食的旅程。
第三站:金山溫泉
景區供圖
「溫泉理療,遊樂健身,山村美味,鄉村風情」是金山溫泉旅遊的特色;「休閒·舒適·溫馨·康樂·祥和」是金山溫泉旅遊的主旋律;泡天然溫泉,嘗「溫泉一絕」溫泉浸蛋,住鄉間別墅,食當地野菜,享受康體娛樂,購綠色食品,是到金山溫泉旅遊的獨特體驗。池區仙霧繚繞,人在泉中,泉在畫中,畫在夢中,猶如人間「溫泉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