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諜戰劇
張鐸、徐百卉主演的《風雲年代》是一部有野心的諜戰劇,展現的不是一普通的諜戰,而是戰略性諜戰。有點遺憾的是,該劇被低估了,除了眾多的諜戰劇迷,其他觀眾對該劇沒有多大的印象。
該劇講述的故事大致是這樣的:抗戰後期,中國、二戰盟國在捍衛領土完整展開的鬥爭。二戰盟國企圖在中國瓜分各自的勢力,還考慮到了戰後如何犧牲我國利益以保他們的發展與強大,在這個前提背景下出臺了雅爾達密約。就這種這個時候,我地下組織獲得了相關情報,如何粉碎這一針對我國的陰謀成為主線之一,另一條主線是日本戰敗後如何被接收,國民黨又企圖利用日軍戰犯打擊我方。
整個故事裡著一定真實性綜合人物設定,還有亦真亦假的歷史真實場景,情節精彩,值得認真欣賞。
《風雲年代》講的是英雄的故事,但難能可貴的是,該劇採用了去精英化的手法,並沒有將梁銅(張鐸飾演)塑造成為「神」一般的人物。
梁銅步步為營,向權力的頂端靠近,體現了自身過硬的職業素養和思維能力,這樣高智商的懸疑推理元素,很容易在當下的社會語境中得到認可。
同時,梁銅情感豐富、愛憎分明,在戰火紛飛的亂世,堅持尋找自己12年前在日本的戀人惠美(徐百卉飾演),發現對方失憶後,梁銅更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希望以新的身份延續過去的愛戀。
他對個人情感的追求和失去戀人時的頹喪,也由此充分展現了人性的弱點。
《風雲年代》展示了主角的一些缺點,通過對正面人物的感性化塑造,讓螢屏上的英雄走下了神壇,擁有了普通人的特徵。
《風雲年代》中的人物,大多站在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較好地平衡了平凡和偉大,也只有在這樣的角色身上,觀眾才能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
為了執行情報任務,地下工作者隱姓埋名,潛伏在敵對勢力內部,他們要克服的不僅是敵人帶來的壓力,更是內心的掙扎和痛苦,在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面對那些必須做出的犧牲,他們不斷拷問著自己的人格和信仰。
梁銅在國軍戰略司的沉浮,正是諜戰這一行為的本質體現,主角個人的成長,是無數同志們用生命換來的,隨著梁銅競選司長成功,實際指揮作戰部署,不同陣營的對立也愈演愈烈。
為了豐富內容,《風雲年代》同樣引入了愛情元素,儘管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如米蘭妮失憶的情節,偶像化色彩過於濃厚。梁銅與楊素雅、秀姑的兩段愛情沒有展開,疑問很多,與主線沒有形成互動關係等。
當然,無論如何,整體來看,《風雲年代》突破了諜戰劇「假扮夫妻」這一傳統模式,對梁銅與米蘭妮之間的革命愛情進行了真實細膩的描寫。
《風雲年代》開場就非常好,開篇就是逃跑,就是碟中諜的衝突,激烈又不生硬。這是吸引我的第一點。第二點是人物交代清楚不拖沓,又沒有閃暈的炫技。第三點是演員的選擇恰到好處,眾男神們有帥有酷、有智有狡、有謀無慫,最重要的是沒有所謂的小鮮肉,每人眼裡都有屬於自己的「神氣」,個個演技在線。
女演員在這部劇中不是主線,同樣沒有那些所謂時髦美女,每個人都是角色的最美。
還有就是,張鐸飾演的梁銅和石文中飾演的曾光希。張鐸的將軍正氣凜然,真是智勇雙全。石文中的角色狡詐、狠毒不外露,這兩個人的對手戲過癮。
毫不誇張地說,作為諜戰劇,《風雲年代》有很多獨到之處,值得再三刷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