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個大家園。從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到已知最大的動物藍鯨,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生命都在這個大家園裡生活著。幾乎在地球上所有的角落,不管是冰封的極地荒原,還是茂密的赤道雨林,都有不同的生物可以適應當地的環境的存活下來。
地球上有多少種生物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為150萬種不同的生物命名,並編入目錄。然而,這些只是地球上現存生命的一小部分。據估計,地球上的物種數量有1400萬種之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還會有……一堆小強"
經過千百萬年的發展進化,人類已經達到了地球食物鏈的頂端,但是卻有這樣一種生物,生存了幾億年,經歷了多次大滅絕時段,仍憑藉自身強悍的生存能力活了下來,並親眼見證了人類的崛起。它就是如今人們生活中最熟悉的也是最痛恨的,並且被大家稱之為「不死小強」的蟑螂。
在距今3億年前的石炭紀,蟑螂就已經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它的歷史甚至比恐龍出現還要早。如果沒有人類,說不定如今站在地球生物鏈頂端的生物當中,蟑螂必然會有其一席之地。
如今地球上生活著多少只蟑螂?
恐怕沒有人能找到答案,因為即便在科學高度發達的現代,人類仍然難以統計蟑螂的數量。但可以明確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還會有蟑螂。
人們常用「打不死的小強」來形容一個人的頑強,蟑螂這種東西可以說是殺不盡滅不絕的一樣。就算蟑螂沒有頭了,也依然可以存活一個星期。如果說世界末日之後,就算其它生物都滅絕了,小編相信蟑螂也一定能夠存活下來!成為地球的「主宰」!
準確地說,如今充斥著全球的"蟑螂",並不是指某一種,而是一個大類的昆蟲。正如現在網絡流行的「南方蟑螂」和「北方蟑螂」。
美洲大蠊以及和它類似的澳洲大蠊、黑胸大蠊被推舉為「南方蟑螂」的代表,而「北方蟑螂」的頭銜則被塞給了比前者小得多,相比之下甚至可能還有點萌的德國小蠊。
美洲大蠊不是美洲物種,澳洲大蠊不是澳洲來的,德國小蠊也和德國沒什麼關係。前兩者都是走出非洲的兄弟,而對於德國小蠊,目前比較普遍的意見是它們不非不歐,最可能來自東南亞一帶。
網友口中的「南方蟑螂」、「北方蟑螂」,其實全是南方蟑螂。中國真正的北方蟑螂代表,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謙遜低調的中華真地鱉。
那麼為什麼德國小蠊會被當作「北方蟑螂」呢?其實德國小蠊是全球性分布的入侵物種,東西南北全方位制霸;只是在南方,個頭更大、視覺效果更強,還能撲稜撲稜地飛的美洲大蠊、澳洲大蠊這幾種蟑螂給人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南方人看到德國小蠊,很可能會覺得「我家的蟑螂不可能這麼可愛」,或者認為「它還是個孩子」吧。
當然了,這幾種也不是真正的中國南方蟑螂,而是世界性分布的入侵物種。絕大部分真正的中國南方蟑螂,和其他本土野生動物一樣,不想和人類攤上關係,堅守祖祖輩輩賴以為生的自然環境,在人類的推進下節節敗退。有些物種可能在滅絕的邊緣徘徊,甚至已經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消失了,如同其他作為「沉默的大多數」的無脊椎動物一樣。
自然界中幾種常見的「蟑螂」
實際上,儘管蟑螂數量多,但絕大多數都是"與人無爭"的森林益蟲。
只有少數幾種蟑螂"入侵"了人類生活,並且依靠人類活動"演化"出了強悍的繁殖和生存能力:
> 只要有食物、室內環境有隱蔽的角落,蟑螂們就能迅速繁殖開來,"螂丁興旺"。
> 雌性蟑螂只需要交配一次,就能實現終生產卵,每次產卵都能產下數十到數百不等的小蟑螂。
這意味著,當你在家裡看到一隻蟑螂時,往往意味著附近至少潛伏著數百以上的蟑螂。如果你在大白天都能看見蟑螂大搖大擺地出現在你面前,那就更恐怖了。
因為蟑螂是一種喜好黑暗環境的生物,如果大白天也敢出現在人類面前,這隻有一種可能:你家裡的蟑螂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所有縫隙都充斥著蟑螂,無處可去的蟑螂只能跑出來……
此外,蟑螂的生存能力也極為強悍。作為一種雜食性動物,電線、廢紙、拖鞋、頭髮、廁所的排洩物……只要是個東西,蟑螂都能從中補充營養。
更要命的是,蟑螂還極能"挨餓抗渴"。外國曾有生物學家做過類似實驗,想知道蟑螂究竟有多能"挨餓抗渴"。
實驗結果顯示:只喝水,不吃任何食物,蟑螂也能活90天以上。
我們要知道,蟑螂的一生也就180天左右。這意味著,蟑螂就算只喝水,不吃東西也能活大半輩子。
恨小強?你其實在養小強!
人們常常覺得蟑螂會在人類衰落或滅絕後接管人類的遺產,成為廢土的主宰。廢土系作品裡蟑螂往往是暗喻人類沒落的「使者」,大部分是《輻射》系列裡的變異蟑螂這樣的兇惡敵人,偶爾也會像《機器人瓦力》裡那樣以正面的形象出場,代表頑強堅守在地球上的生命,為人類送上溫暖的嘲笑。
德國小蠊的生命力又比其他動物強到哪裡去呢?不能像雪豹那樣孤立絕壁傲視冰雪,不能像白鱘和白鱀豚那樣搏擊長江的巨浪,不能像漂泊信天翁那樣穿越遠洋的風暴;連受到高度吹捧的繁殖能力都被很多其他動物——比如一大票日子過得很慘的魚類——遠遠甩在後面。然而這些看似比德國小蠊更強大的動物,一個個走上瀕危和滅絕之路;德國小蠊這種脆弱的小昆蟲卻繁榮昌盛。
所有的生物在自己適應的環境裡都是強者。一種生物的「成功程度」,其實反映了適宜它們的環境還剩多少。我們人類毀滅了其他生物——包括被我們視為圖騰和美的象徵的那些生物——的家園,將其改造成適合德國小蠊生存的樂土——沒有天敵,缺少競爭對手,冬天也溫暖如春,廚餘垃圾取之不盡,由土木磚石混凝土構建成的黑暗縫隙無窮無盡。
人類作為大自然生態的"攪局者",正是人類活動才會催生那些看似"無敵"的生物,從抗藥蟑螂到超級細菌都是如此。
一旦人類真的消失了,這些蟑螂就會失去賴以生存的安逸環境,得回到嚴酷的大自然,面對自身天敵,最終重新融入正常的生物鏈中,保持微妙的生態平衡。
看了這篇文章,各位讀者是不是對世界萬物更加充滿了好奇?
從浩瀚宇宙到微小生物,從神奇自然到人類科學……隱藏在一個個名詞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一整套複雜的知識體系。你很好奇這世間萬物的運行,想了解這奇妙的知識體系,卻不知從何處入手時,不妨嘗試一種簡單明了的方式——信息與圖片結合起來,直觀清晰的解讀科學。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青少分社·神秘島策劃出版的科學啟蒙新書——「信息圖少兒奇趣百科」系列已於今年10月上市。
本系列叢書由英國著名童書作家喬恩·理查茲(Jon Richards)傾力打造。為了帶領更多的小讀者走上精妙的科學之路,喬恩·理查茲專注於視覺素質、信息圖表及數據可視化研究、精心創作了「信息圖少兒奇趣百科」系列。讓我們跟隨喬恩·理查茲的奇妙構想一起進入屬於信息圖的科學空間吧。
「信息圖少兒奇趣百科」系列(全6冊)
這是一套內容全面,涵蓋領域甚廣的系列叢書,全書共六本,每一本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科普,它們分別為太空、地球、生命、人體、科技以及機械。通過解答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常識性問題,由此展開對科學的深度探秘。書中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比如燈泡是如何發光的?微波爐是如何烹飪食物的?冰箱是如何保持食物新鮮的?自行車是如何行駛的?飛機是如何飛行的?植物是如何製造能量的?動物是如何保護自己的?……也有滿足孩子探索太空、探索地球的有趣內容,比如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宇宙大爆炸是發生在什麼時候的?地球是怎樣形成的?河流是如何切割出峽谷的?……內容全面,知識豐富。全書使用由點及面的解讀方式,由生活走向科學,帶給讀者一場科學啟蒙之旅。
喬恩·理查茲為讀者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概念——信息圖。本套叢書內含大量圖片,這些圖片直觀形象、內容精彩、抓人眼球,充滿科學的趣味性,將枯燥從學科知識中摘除,讓孩子更加直觀、更加輕鬆的方式學習百科知識。
與此同時,喬恩·理查茲巧妙地從複雜的科學知識中提煉要點,將繁瑣的科學原理精簡化,以簡單明了的信息形式呈現在讀者眼前,卻又不失科學的嚴謹性。最終將精美的圖表與簡明扼要的信息完美結合,讀者將跟隨作者一起,一步一步揭開複雜的科學真相。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讀者的邏輯思維。
作者在書中加入「動動手,動動腦」環節,增加了互動性以及趣味性。讓讀者在接受科學普及的同時,指引讀者進行自己的思考,降低了學習知識的難度,也鞏固了科學概念,並獲得成就感。作為科學啟蒙讀物,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激發興趣,開發大腦。
「信息圖少兒奇趣百科」系列叢書包含天文學、地理學、物理學、生物學、化學甚至醫學,這不僅是一套科普讀物,在少兒科學教育啟蒙中更是如同連結一般的存在,點開這個連結,即打開了科學的大門。整套書將生活與科學通過信息圖的方式聯繫在一起,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讀者從這套書中獲得的,不只是書中的知識,更有對不同領域科學探索的無限可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