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香港恐怖電影的往事,為大家進行一些簡單回顧

2021-01-11 騰訊網

香港,或許是全中國最「迷信」的一座城市。在這裡,路邊攤上可以買到命理預測的手冊,風水師穿著筆挺的西服上門服務……

總而言之,香港人很迷信,商人們迷信風水可以守財,賭徒們迷信見鬼可以轉運,普通老百姓們,每年都排隊去黃大仙的廟宇裡祈福,香火之興旺,堪比轉發錦鯉。

那為什麼偏偏是香港呢?早年間,香港只是一個普通漁村,在晚清被英國殖民後,逐漸發展成為貿易航運中心,在上世紀50年代後,香港再度轉型,成為享譽全球的商業都市,鼎盛時期人均生產總值位列全球13,甚至多年超過英國。從傳統的漁業到後來的商業,這座容納著高風險、高財富的彈丸之地,把不可參透的運勢依託給迷信,似乎是必然的選擇。

所以,香港恐怖電影的繁榮是必然的,因其背靠亞洲曾經最發達的電影工業,也因其對超自然力量的迷信有深厚基礎。當香港功夫片、動作片、愛情片、無釐頭喜劇片在華語文化圈中大肆流行時,香港的神怪恐怖片自然也成為港片黃金時代重要的組成部分。

美國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在評價香港電影時曾說道「盡皆過火,儘是癲狂。」中元節前後,就和大家聊聊香港恐怖片的這股「鬼火」,曾經如何癲狂。

邵氏鬼片牛刀小試

作為一座依靠移民發展起來的城市,香港恐怖片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以馬徐維邦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恐怖片導演,曾在1930年代拍攝出了《夜半歌聲》《冷月詩魂》《古屋行屍記》等片,開創華語恐怖電影先河。上世紀四十年代末,馬徐維邦與一大批內地的影視工作者來到香港,繼續電影創作,由此也為香港電影的第一次爆發奠定基礎。

1950年代後期,邵逸夫掌舵的邵氏公司登上歷史舞臺,香港電影迎來全面發展,但相比喜劇片和動作片的風光,恐怖片的發展不那麼順利,一來恐怖片受眾相對較小,市場比不了同時期的其他類型,二來恐怖片對化妝技術、特效技術的依賴更高,技術沒有跟上,發展從何談起?

老版《倩女幽魂》邵氏女星樂蒂飾演聶小倩

這一時期唯一值得一提的,似乎只有李翰祥導演的老版《倩女幽魂》,極具東方韻味的美學風格讓影片入圍第13屆坎城電影節。

到了1970年代,在信仰危機下恐怖片並撕開了西方世界的文化裂口,《羅斯瑪麗的嬰兒》《驅魔人》《活死人黎明》《兇兆》等等經典恐怖片在全球範圍內掀起風潮,香港邵氏電影也逐漸在恐怖片領域內找到了方向。

《油鬼子》

1970年代中期開始,一批邵氏恐怖片形成了風潮,其中尤其以南洋為背景的「下降頭」電影尤為突出,這些作品以東南亞地區的民間迷信「下降頭」為噱頭編寫故事,以人性貪婪為影片立意,獵奇之餘還能針砭時弊,達到育人的目的。從《降頭》《油鬼子》《勾魂降頭》,直至1980年代初的桂治洪的《蠱》為巔峰,降頭片成為這一時期香港恐怖片的招牌特色,便迅速走下歷史舞臺,1995年的《南洋十大邪術》倒是為這類影片短暫招魂。

《邪》借鑑了小林正樹的《怪談》,只不過將主角換成女性,更具情色噱頭

恐怖片的數量有了累積,質量便有了提高,甚至出現了頗具作者氣質的導演——桂治洪。他的恐怖電影瀰漫著無政府主義色彩,巫師往往法力遮天,淪為權力或資本的附庸,為權貴拼命與正方鬥法。惡的永遠是人,神鬼只是行惡或自衛的工具。《邪》《邪鬥邪》《邪完再邪》《邪咒》,每部都是正邪鬥法,桂治洪也被譽為香港「最怪力亂神」的導演。

《地獄無門》 封建愚昧真實吃人

恐怖電影的新浪潮

在怪力亂神開始肆虐的1970年代末,香港的一批年輕導演們也蓄勢待發,他們從內容到製作方式向傳統的香港電影挑戰和反叛,在短短幾年中幾十位年輕導演拍攝了自己的處女作,凝聚為浪潮之勢,席捲香江兩岸,香港電影新浪潮登上歷史舞臺。而恐怖類型片天生所具備的挑戰、叛逆、奇觀化效果,與新浪潮運動的氣質不謀而合,成為其重要力量。

徐克的《蝶變》和《地獄無門》,雖然不是恐怖片的內核,卻在驚悚氛圍的營造上不輸同期恐怖佳作;許鞍華的前兩部作品,《瘋劫》取材於香港奇案,《撞到正》則是實打實的鬼片,承接香港粵劇電影的傳統,風格時而輕鬆鬼馬,時而驚悚嚇人,攝影調度風格已與傳統香港恐怖片迥異。

《撞到正》

如果徐克、許鞍華這樣的新浪潮旗手只是借恐怖片練手,另一位新浪潮導演餘允抗則代表香港恐怖電影的美學巔峰。1980年的《山狗》是餘允抗的成名作,與《瘋劫》同樣是改編自真實恐怖事件,影片雖沒有超自然鬼怪登場,卻將暴力與血腥,以暴制暴的戾氣渲染到極致,再次展現最邪的是人而非神鬼的主題,將新浪潮反叛氣質宣洩到銀幕之上。

《兇榜》

一年之後,餘允抗更加癲狂的代表作《兇榜》上映,故事的背景移到了都市,以一群不得志的保安為主角,以林立的大廈為場景,演繹現代鬼話。秦祥林飾演保安,他的妻子身懷鬼胎,而在夜班巡查時又發現神怪之事,兩者之間是否有什麼聯繫?劇情來看,《兇榜》很容易令人想到《羅斯瑪麗的嬰兒》或者《兇兆》,依賴誇張的色彩運用與封閉空間營造恐怖氛圍,內在引入了傳統的風水說支持整個故事邏輯。

可惜的是,餘允抗這樣一位在恐怖題材上頗具想法的導演,之後並沒有拍攝更多作品,只有1987年的《兇貓》風格與故事與《兇榜》相近,但整體效果和影響力已大不如前。除此之外,1981年翁維銓拍攝的《再生人》是另一部值得一提的「新浪潮」恐怖電影,講述林子祥飾演的服裝設計師,在製作木偶元素的服裝時被木偶襲擊,恍惚間看到26年前兇殺慘案秘密的故事。

《再生人》

香港新浪潮的恐怖作品雖然數量並不多,但幾乎部部都在香港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們以更加現代化的形式賦予傳統民間鬼故事全新活力,背後又訴說著對香港現實社會的忿忿不滿,對後世恐怖片影響極深。

功夫+喜劇+恐怖=成功!

同一時期,香港功夫電影是更受歡迎的電影類型,如果將恐怖神怪故事嫁接到這一類型中,效果如何?洪金寶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1980年,洪金寶另闢蹊徑,自編自導自演了將功夫片、喜劇片、恐怖片多類型雜糅的《鬼打鬼》,開創了香港功夫電影的全新亞類型,故事相比同一時期的新浪潮恐怖電影化繁為簡,無非是民國年間,某法師受權勢之人委託,做法害人謀私利的故事。

正邪鬥法這種1970年代就已經流行的故事模式,被賦予了全新內容,裝神弄鬼依舊,但借鑑了功夫喜劇的敘事模式,插科打諢的幽默對白,眼花繚亂的動作設計,流暢精準的分鏡和剪輯,讓影片整體酣暢淋漓,相比1970年代同題材影片製作水準大幅度提升。

兩年後,洪金寶如法炮製了《人嚇人》,依然值得一看。

《鬼打鬼》

到了1985年,功夫+喜劇+恐怖的類型片,又加入了新配料——殭屍。西洋有喬治·A·羅梅羅的活死人系列,而香港借鑑後推出本土化的東方殭屍,尤以林正英為主角的「殭屍先生」系列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廣。

因其特殊時代限制,這類電影一開始大多將背景設為民國時代,建立起與現實平行的另一個世界,這裡的茅山道長們擁有各種神器、法力,維護著陰陽兩界間的平衡,救百姓於危難,以現在的眼光看,妥妥的民國超級英雄設定。

記得這一幕的年紀應該都不小了

殭屍功夫電影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殭屍先生》在當年獲得超過2000萬港幣的票房,林正英從資深武術指導一躍成為港片新寵,隨後他又主演了《殭屍家族》《靈幻先生》《一眉道人》《鬼咬鬼》《驅魔警察》等等一眾殭屍功夫片,其他模仿跟風者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這類影片故事大同小異,手法和深度也沒太多突破,很快就消耗了這一類型的生命力。

百鬼夜行的都市傳說

1980年代開始,還有一批以當代香港社會為背景,現實生活為題材的都市傳說電影,成為香港鬼片百鬼夜行的主力軍,更具現代氣息的都市傳說恐怖片吸引著更加年輕的觀眾。一類是以「開心鬼」系列為代表的恐怖喜劇,一類是以《七月十四》為代表的恐怖正劇。

《七月十四》VCD封套,很有年代感

香港電影的繁榮,喜劇片和動作片功不可沒。1980年代,由黃百鳴、石天、麥嘉等喜劇咖成立的新藝城公司曾經風光無限,這家公司正是以擅長拍攝製作動作片、喜劇片而聞名,在恐怖片鵲起的1980年代,他們也主動迎合市場,開發了符合公司風格的恐怖喜劇電影。

1984年,新藝城推出了兩部融合神怪元素的恐怖片《靈氣逼人》《開心鬼》試水市場。前者是一部典型的「鬼屋電影」,但是融入了不少當時流行的港式幽默元素,在營造恐怖氛圍時也不遺餘力,導演是頗具迷影氣質的于仁泰,這部作品中也能看到新浪潮電影留下的美學遺產。影片在當時收穫1200萬港幣的票房收入,同時也是周潤發首部衝破千萬票房的作品。

而另一部《開心鬼》大家可能更為熟悉。《開心鬼》由黃百鳴主演,他在片中塑造了一個形象類似哈羅德·勞埃德的文弱書生形象,其實他的前世是清末不得志的讀書人,自殺之後還魂於現代社會,由此引發一連串爆笑喜劇。

《開心鬼》已經沒有太多驚悚橋段,融合了更多符合年輕人審美的流行元素,就是正邪鬥法也顯得俏皮可愛,對香港神怪電影的類型積極拓展。影片以200萬港幣的極低成本投入拍攝,最後收穫1100萬港幣的票房,獲得巨大成功,由此《開心鬼》也被打造為系列電影。

新藝城出品,觀眾有信心

在此再贅述幾句,除了《開心鬼》這樣的喜劇作品,新藝城還投資拍攝了著名的《倩女幽魂》系列,與其他香港鬼片的粗糙不同,影片由徐克與程小東共同打造,故事取材自《聊齋志異》,無論是鏡頭語言的設計,還是精良的製作,都體現出香港電影工業的最高水準。

恐怖喜劇是面向大眾層面的商業化嘗試,那都市題材的恐怖正劇才是該類型的硬核代表。1990年代初,由錢升緯打造的「龍婆」系列《七月十四》《七月十三之見龍婆》等以上乘的故事、驚悚的氛圍、以及極具特點的演員羅蘭飾演的龍婆形象而大受歡迎。

《七月十三之龍婆》

而到了1995年以後,分段式鬼片開始大行其道,短片集合的形式源自小林正樹導演的名作《怪談》,以短小精悍的鬼故事而非電影長片敘事為特色,同時還可以讓許多新人導演得到鍛鍊的機會。

其實邵氏時期就有這樣的作品存在,但真正形成特色的,是從1995年的《夜半一點鐘》開始,隨後《夜半兩點鐘》《迴轉壽屍》《夜班三點鐘》《怪談協會》《Office有鬼》等片以都市為舞臺,書寫現代聊齋傳奇。

香港B級片之王邱禮濤,於1997年開始推出的《陰陽路》系列可以視為這類作品的代表作,尤其是1998年的《陰陽路3:升棺發財》,以香港鬼片中不多見的迴環敘事結構令人眼前一亮。

總而言之,這類電影以奇情化的故事,展現了香港小市民階層的心態,他們或求財,或好色,或因情感迷失在陰陽之間,借神鬼之說引人向善。可惜的是,該系列雖然長壽,拍攝了多達19部作品,但在邱禮濤拍完第六部離開後,質量每況愈下。

新世紀前後,製作精良的心裡驚悚電影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流,《山村老屍》延續了香港鬼片的奇情特質,融入更多懸疑元素,神鬼造型十分突出,成為VCD租賃時代口口相傳的cult級神片;《三更》系列延續分段式鬼片的傳統,但邀請了亞洲地區最為知名的恐怖片導演拍攝,展現了亞洲範圍內不同文化語境下神鬼文化的探索,製作精良;《異度空間》則大膽探索現代人精神世界的痛苦,並將其奇觀化展示,雖然如今來看也有瑕疵,但因張國榮的悲劇在戲裡戲外呼應,也成為話題之作。

在這之後,香港恐怖電影也偶有佳作湧現,彭氏兄弟彭順、彭發是這一時期最為重要的恐怖片導演。與其他香港導演一樣,兩人此前是幕後工作人員,彭順在執掌導筒前已是赫赫有名的調色師,而彭發也在做剪輯工作。兩人合作導演的成名作是2002年的《見鬼》,李心潔飾演的女主角接受眼角膜移植手術後,可以看見鬼魂,由此引發一連禍事。影片延續新世紀後香港恐怖電影心裡驚悚的路線,李心潔的表演也十分出色,獲得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香港金像獎、臺灣金馬獎三項影后。

從此彭順、彭發兄弟一發不可收拾,接連拍攝了《見鬼2》《死亡寫真》《見鬼十法》《鬼域》等影片,均有不錯反響。

2013年,一部《殭屍》讓很多影迷對香港恐怖片的重燃熱情,影片由麥浚龍執導,錢小豪、惠英紅、陳友、吳耀漢聯袂出演,故事設定也非常復古,非常懷舊:曾以殭屍片紅極一時的明星錢小豪事業人生走入低谷,決定在一座兇宅自盡,但卻遭遇猛鬼纏身,在道友的幫助下,揭開了當年發生的一起慘案……

錢小豪曾在80年代主演《殭屍先生》《一眉道人》等殭屍電影,但隨後與殭屍功夫喜劇一同沒落,與戲中人命運重合,而陳友也曾在《殭屍叔叔》等片中以茅山道士形象示人,影片推出後適時戳中了一代影迷的「殭屍片情結」,但影片不止是賣弄情懷,《殭屍》雖然包裝成殭屍電影的招魂之作,但製作比B級片規模的殭屍電影要精良的多,且無論敘事還是表現手法都更加現代化,為這類型影片注入全新活力。

可惜的是,這是香港恐怖電影截至目前最後的輝煌,雖然偶有佳作,但整體難成氣候,香江兩岸不再百鬼夜行。

相關焦點

  • 恐怖電影,何為緣起?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為恐怖電影提供影像美學和技法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的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為好萊塢恐怖電影提供了影像美學和電影技法上的基礎。表現主義電影受表現主義繪畫的影響,基本理念是將外部景觀當作角色內心的投射,從而使電影人能夠通過影像展現角色內心陰暗、可怖的心理。
  • 香港限制級恐怖電影,都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
    香港80/90年代的電影,都被內地網友堪稱經典之作,尤其恐怖電影,雖然年產量低,但是沒有電影審核級別制度下,拍攝出來的恐怖電影,真的讓人不寒而慄,尤其是根據當時真正發生的案件進行改變的,現在看來,還在讓我們心有餘悸;本期就給大家盤點四部,拭目以待吧!
  • 香港五大恐怖電影,每一部都是童年陰影,求你們的心理陰影面積
    在說到恐怖電影的時候,想必就有很多的網友和觀眾們就會想到國外的那些恐怖電影,例如《電鋸驚魂》、《咒怨》和《午夜兇鈴》等等。而至於國內的恐怖電影都是處於低潮的階段,很少有拍的好的恐怖電影,不過這部五部的香港出品的恐怖電影,在國內的影評分數上是不錯的,每一部都可能就是你的童年的陰影,求你的心理恐怖陰影面積多大。第一部:《猛鬼差館》,這部恐怖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對警員拍檔,在警局裡展開了人鬼大戰的故事。
  • 特別報導:小河灣灣入海流——回顧香港電影二十年
    特別報導:小河灣灣入海流——回顧香港電影二十年 時間:2017.06.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賽人 分享到:
  • 被國外影迷奉為經典的12部亞洲恐怖電影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到現在亞洲電影開始進入「黃金時代」,各個國家的優秀影片也是層出不窮,當然恐怖電影也不例外,就連很多西方影迷也對亞洲恐怖電影讚不絕口,其中下面介紹的這12部更是被他們奉為經典之作,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和國內觀眾的口味是否一致呢。
  • 配樂大師莫裡康內走進「天堂電影院」:20部電影回顧傳奇一生
    」,人們在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大概便是埃尼奧·莫裡康內,他已經為五百多部電影進行了配樂。萊昂導演的影片,將莫裡康內的音樂置於公眾注意的焦點,作為敘事中重要的主人公,充當了強調情感和感覺的修辭手法,而這些情感和感覺在美國電影製片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敏感簡潔的英雄為主角的影片中並不十分清晰。以音樂為特色的長鏡頭以及對人物的近景拍攝,在視頻剪輯的預格式中改變了電影的一些節選,將聲音和視覺結合在另一個層面上,給圖像增添了意義。
  • 《巨齒鯊》關於鯊魚的電影回顧
    ,第一果然是它由李冰冰、傑森-斯坦森主演的電影《巨齒鯊》正在熱映,影片呈現的「海底侏羅紀」令不少人為之感嘆。但是度假海灘為當地提供了可觀的旅遊收入,於是鎮長拒絕關閉海灘,殊不知這個愚蠢的決定讓所有人都陷入了莫大的危險當中。警長為了保護大家,集結捕魚能手和海洋學家,親自出海捕捉這隻巨鯊。
  • 周星馳也曾拍過鬼片,盤點8部香港經典恐怖電影
    周星馳也曾拍過鬼片,盤點8部香港經典恐怖電影現如今,歐美以及日韓恐怖片在國內很盛行,國產恐怖作品則顯得平平淡淡,兩岸三地的恐怖類電影很少被人們所提及。一起來看看香港那些老牌經典、或一鳴驚人的驚悚恐怖類型電影。
  • 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原標題: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偉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
  • 香港好看的恐怖電視劇盤點,殭屍道長是乃無可複製經典
    恐怖電影總是以驚險刺激為前提的。目前,最好的拍攝地是日本和美國。中國恐怖片以香港電影而聞名。從情節和恐怖元素來看,更符合觀眾的口味。甚至一些電視劇也打破了許多收視記錄。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香港恐怖電視系列節目。如果你對它感興趣,你可以重溫經典。
  • 臺灣電影大師楊德昌作品首次在大陸電視臺播出,蔡琴演唱片尾曲
    猝不及防啊猝不及防,CCTV6,也就是電影頻道,1月8日預告了楊德昌導演的《恐怖分子》(播映改名為《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將於1月9日,也就是今晚22點14分,在電影頻道播出!>1986年《恐怖分子》在臺灣和香港公映的時候,這個非常商業的片名,被人以為是槍戰動作片,吸引了不少觀眾入場觀看,最後票房竟然還不錯(哈哈讓人不由得想起《地球最後的夜晚》)不過電影最後確實有一聲殘酷的槍響,砰!
  • 恐怖怪談:香港人為什麼相信大頭怪嬰
    上世紀香港街頭流傳一個「大頭怪嬰」的恐怖怪談。1999年,某日深夜3點左右,香港新城997「恐怖熱線」電臺節目直播中,如同平常一樣,互動環節裡,主持人潘紹聰接通了一位聽眾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了一個沙啞的男聲:「您好,我是Jeffery」。Jeffery在電話裡講述了一段少年時目擊神秘大頭怪嬰的離奇經歷。
  • 10部香港經典恐怖電影盤點 你敢提起勇氣看第二遍嗎?
    10部香港經典恐怖電影盤點 你敢提起勇氣看第二遍嗎? 發布時間:2017-05-25 16:20:26.0大眾網       現如今,歐美以及日韓恐怖片在國內很盛行,國產恐怖作品則顯得平平淡淡,兩岸三地的恐怖類電影很少被人們所提及。
  • 香港第一部電影是鬼片,200%的人沒看過,原版已被禁
    談到香港電影,總會讓人有一種淡淡的傷感,曾經港片的黃金時代已經漸漸遠去,作為港片一個分支的恐怖片更是奄奄一息。香港恐怖片在所有類型片裡誕生的最早,可以說第一部香港電影就是一部恐怖片。這部影片就是《瓦盆伸冤》。
  • 4部經典的香港恐怖電影,每一部都是童年陰影,你看過幾部?
    香港電影曾佔據一代人的記憶,那時候的香港電影不僅紅遍整個中國,甚至連日本韓國也為之瘋狂,張國榮王祖賢更是風靡整個亞洲,而成龍李連杰更是紅到了歐美。說到香港電影,其中的題材更是繁多,警匪片、喜劇、古裝武俠片、恐怖片等等應有盡有。
  • 它開啟成龍的巨星之路 也為香港電影帶來一場變革
    事緣這部戲不僅是他巨星之路的起源,也是他紅足四十年的寫照,更堪稱一部改變香港功夫片發展歷程,及令香港電影走向黃金時期的標杆之作,甚至擁有跨越電影範疇的影響力...是否誇張,就讓小電君陪大家揭秘《醉拳》長達40年的傳奇面貌。
  • 周潤發早年恐怖電影在港禁播30載,只因插曲《夜夜痴纏》太靈異
    黃百鳴大家都較為熟悉,曾拍攝過《開心鬼撞鬼》《開心鬼放暑假》等一系列經典影片,正是由他首創,將恐怖嚴肅的題材拍攝成喜劇電影,可謂開了香港類型片先河。至於麥嘉和石天,對於年輕觀眾來說都較為陌生,但說起許冠傑經典動作片《最佳拍檔》裡的「光頭佬」,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沒錯,麥嘉就是那個常常在港片中操著一口大陸方言的「光頭佬」。
  • 香港樂壇一代天驕黃家駒鮮為人知的電影史回顧,這才是真正的明星
    回顧黃家駒短暫而光輝的樂壇歷史,太多膾炙人口的歌曲數不勝數。不過,鮮為人知的黃家駒樂隊其實還是拍了不少電影的,當然了,因為當時他們的中心是在音樂上,而且再加上當時的香港娛樂圈氛圍不好,所以,黃家駒出演的電影並沒有給影壇流血太多光輝的歲月。下面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這位音樂才子黃家駒的電影歷史:1.
  • 香港關於吸血鬼的電影,最後一部只能說是來搞笑的
    吸血鬼,是來自西方文化的產物,當然這成為了香港電影編劇人的題材,我們最愛的英叔也曾經在電影裡決鬥過吸血鬼。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是以吸血鬼為主題的電影,影片中又是否有英叔這麼強戰鬥力的人在呢,還是任由吸血鬼為所欲為呢,又或者吸血鬼根本就是來搞笑的呢。
  • 香港電影的最後輝煌——銀河映像
    那時候的香港電影只不過是大家茶餘飯後的小娛樂而已,實質上能夠引人深思的、有意思有深度的電影寥寥可數。導演在影片中利用一系列黑色幽默以及暴力鏡頭露骨而又隱晦地反應了當時主流社會對於香港回歸的擔憂與緊張,影射了港人在97前後心態上的搖擺以及對自己未來的不確定性的迷茫自第一部電影迎來開門紅之後,銀河映像的製作人們趁熱打鐵,在同一年接二連三地推出了如《兩個只能活一個》、《恐怖雞》等相關內涵的電影,因為影片極度貼合當時整個香港社會的大背景,緊緊地抓住了香港市民的心理,再加上杜琪峯、韋家輝等一眾導演們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