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錯刀頻道 Monster
最不願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新冠成了令人聞風喪膽的全球病毒。
德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破萬;義大利新增4207例感染;法國確診病例升至9134例;美國出現首位感染國會議員;英國確診病例突破2600……
新聞越來越驚悚,故事越來越魔幻。 把新冠肺炎稱作「中國病毒」的川普,如今顯露「商人本色」,頻頻向中國示好,希望得到數據分享。
丹麥媒體把五星紅旗P成了病毒的形狀,首相不僅拒不道歉,還把「自由精神」奉若神明,言之鑿鑿中國違反人權,如今應驗真香,向中國學習封城。
在全球都被恐懼和狗血支配的陰影下,控制住疫情的中國顯得沒那麼緊繃了。 可拐點不到,有的人依舊如坐針氈,有的人卻「跑調」了。
最近,一首正能量滿滿的兒歌一夜爆火,但轉眼便被網友罵地下了架。
因為它禍害了孩子,又噁心了大人。 1奇葩審美,又來禍害孩子了!
刀哥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被一首兒歌驚掉雙下巴。 2月初,方艙醫院10天建出13所,每所方艙平均一個月累計收治患者1800餘人,快速、高效讓各界人士紛紛點讚:太神奇了! 比方艙醫院本身更神奇的,是《方艙醫院真神奇》這首兒歌。
單看歌名,刀哥以為是司空見慣的網紅惡搞。
點進去才發現,這是首背靠大咖、正經八百的兒歌,由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譚哲、作曲家卜文正和蔣軍榮聯手操刀製作。 這首兒歌把無數網友聽得心潮澎湃,雖然雞皮疙瘩掉了一地,但還是忍不住看了又看。 娛樂過後,網友紛紛覺醒,開始痛批作者,心疼孩子。 原因就是,演唱的孩子莫名無辜,小小年紀卻被塑造成畸形產物。 視頻裡,年僅11歲的演唱者被畫上了烈焰紅唇,描上了黑粗重的眉毛,擦著石灰白粉底,梳著鋥亮的齊劉海……
本色童真全失,一副「小大人」的派頭。
隨著節奏,孩子表情浮誇多變、眉飛色舞,身體熟練地前後搖晃,時不時擺出「老年」Pose,模樣十分滑稽。 有網友吐槽,這是逼中國兒童向朝鮮看齊? 大家厭煩的並非是熟悉的濃妝和做作的表演,而是形式主義的非必要。 在眾多文藝匯演中,幼小的孩子經常被要求表演一些超越年齡的節目,他們沒辦法切實領會到作品中的情感,於是「成人化」就成了解決一切問題的抓手。 只要情緒飽滿,聲音高亢,妝容濃厚,動作誇張,就是最佳範本。
當成人的審美被強制灌輸給孩子,沒人在意他們本色的稚氣和真誠有沒有被忽視,他們站在舞臺上,但不是主角,充其量算取悅臺下領導老師的工具。
揠苗助長的故事成天掛在嘴邊,形式主義照樣沒法避免。 如果說演唱的孩子無辜躺槍還不夠,整首歌的歌詞也把形式主義的問題暴露無遺。 「你教一段黑走馬,她跳一支快樂迪」,乍一看,細節生動,其樂融融。
可方艙是一所醫院,核心業務是治病救人啊! 整首歌的內容都在圍繞護士教跳舞、病人做早操這樣的「副業」尬吹,方艙醫院治病救人、高效快速的核心細節一個都沒有。 這樣片面的細節傳到孩子耳朵裡,他們不會清楚地感知到方艙醫院在中國歷史上抗震救災做出了偉大貢獻,而是會天真地問一句: 「媽媽,方艙醫院還教人跳舞,我能去嗎?」 面對疫情這種級別的災難,用孩子的童真去包裝形式主義,再去規訓和誤導其他更多的孩子,出發點就錯了。 2這種虛偽樂觀,噁心了所有人 說完了表面,再談談這首歌所傳遞的意識形態。 發布歌曲的時候,創作者表示:這是一首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背景,傳達樂觀精神的兒歌。 整首歌曲調歡快,風格明朗,明顯和現在抗疫的緊張節奏格格不入。 「恐慌拋到雲霄外」、「笑語傳遍九大洲」這些話語更加刺眼,一副病毒清除,全員奔走相告的架勢。 只是,現在鼓吹樂觀,真的不合時宜。 截至目前,全國仍有8202名確診病例,這其中,有2622名患者躺在重症監護室,無數醫護人員還冒著犧牲的風險扛在前線,武漢也還封著城……
疫情拐點遲遲不出現,有的人卻提前飄了起來。 上星期,已經連續19天沒有一例新冠確診的鄭州,被一個「毒王」刷爆朋友圈,所有人都震驚了!
到底是誰?耐不住寂寞去義大利看球,染上病毒後跑遍了半個世界又回到鄭州,過了所有安檢,沒隔離,沒上報,還上了一天班! 本來復工在即的鄭州,寫字樓、商場又陸續關閉,一億人的辛苦毀於一旦。 幾天後,又一位黎女士染上病毒後選擇帶著全家從美國回京,服藥退燒騙過空姐,從波士頓一路傳染到了北京。 澳洲歸國女子,回來後拒絕佩戴口罩,每天下樓跑步,被警告後扔掉風度強勢撒潑。
面對疫情,我們不能把邏輯框定在「非此即彼」之間,除了高興和苦難,還有別的選擇。 不想悲愴又做不到樂觀,我們不是還可以保持理性和嚴肅嗎?
強行樂觀不僅會讓「恨鐵不成鋼」的例子越來越多,這種毫無共情能力的表達,也是對所有人的傷害,尤其是那些前線人員。
唐山的王護士,凌晨3點接到委任電話,面對哭著幫她收拾行李的丈夫和非要給她做飯吃的母親,她忍痛告別,匆匆忙忙奔赴武漢指定方艙醫院。
在醫院裡,飯不敢多吃,水不敢多喝,護目鏡壓著,防護服裹著,不到兩個小時就開始呼吸困難,但沒辦法,在這裡值夜班的志願者每人都要面對煎熬的6個小時。
除了身體上的勞累,他們還要面對心理的壓力。
「說真的,還是害怕,對我的家庭來說,白衣天使、逆行英雄不過是美化後的虛名,真實的心情還是怕得病,也怕死」。
看著被病痛折磨的患者,被冠以堅強之名的他們,也會落淚。
一位天津90後的志願護士在《前線日記》裡寫到:
一位患者,他的老公和孩子都被肺炎奪去了生命,她是看著他們走的,從此她就像變了個人一樣,我從來沒體會過生死,只是那一瞬間我們都繃不住了,5個人跪在一起抱頭痛哭。
在兒歌裡,我們看到的又是另一種景象,護士醫生每天帶著患者跳舞,他們的狼狽、付出完全被忽略,大家歡天喜地,根本不像是在「渡劫」。
生死面前,這種片面化的強行樂觀實在太虛偽了,也太噁心人。
新冠肺炎,歸根結底是場苦難。 3泛娛樂化背後:傲慢的文藝創作者
回到「抗疫神曲」上,為什麼我們的文化輸出,連國人自己都不接受了? 原因恐怕還要從創作者身上找——太傲慢了。 1.毫無認知優勢卻自以為是 《方艙醫院真神奇》的作者曾多次表示:歌曲是以孩子的眼光和童謠的語言,用音樂的手法向孩子們描繪出「白衣天使」抗擊病毒,舒緩病人緊張、恐慌情緒的鼓舞人心的美好場景。 但無論從歌詞還是表演者,大家都沒有感受到是一個孩子在表達情感。有的只是「生命力量齊匯聚」這樣假大空的口號。
他明顯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去創作,而不是從孩子出發,為孩子創作。 2.缺少深度挖掘還甩鍋網友 網友劈頭蓋臉一頓罵,把神曲的創作者蔣軍榮逼急了,在媒體質疑他的歌曲想表達什麼內涵時,他氣急敗壞:
這就是傳達樂觀主義精神的!你們看懂了嗎?!
心理學上有個詞彙叫「沉錨效應」,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藝術作品從來都是需要受眾去感知,去解讀,而不是聽作者去解釋。 網上關於歌曲內涵表達不清晰的質疑數不勝數,蔣軍榮不但不反思自己的作品沒有征服大家,反而甩鍋聽眾看不懂,實在傲慢地過頭了!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金錯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