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億隻蝴蝶飛舞有多美?這樣的奇觀近日在紅河金平蝴蝶谷上演,著實讓遊客大飽眼福。據介紹,金平蝴蝶谷擁有全國12個蝴蝶科中的11個科400餘個品種。每年在此出現的蝴蝶有上億隻。
虎斑蝶
2009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登載了一條消息:兩位科考專家在雲南一個邊陲小鎮發現了幾百種蝴蝶,自此,位於金平縣馬鞍底鄉的「中國·紅河蝴蝶谷」名聲大噪。擁有箭環蝶、鳳眼蝶、喙鳳蝶、美鳳蝶等400餘種蝴蝶的馬鞍底鄉也成為金平縣旅遊的「網紅打卡地」。
培養寄主與蜜源 人蝶共同發展
金平蝴蝶谷成群的蝴蝶
金平縣中國·紅河蝴蝶谷博物館館長、蝴蝶觀察員楊鎮文介紹,每年5月底到6月底,金平蝴蝶谷上億隻蝴蝶破繭成蝶、翩翩起舞的奇觀,都會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觀賞。
雲南麝鳳蝶
除了觀賞蝴蝶紛飛的美景之外,中國·紅河蝴蝶谷標本館在滮水巖村建立,裡面所有的蝴蝶標本都是在蝴蝶谷範圍內採集到的,有11科320多種,在裡面,遊客能夠更加直觀、全面地了解各種蝴蝶。
褐鉤鳳蝶
蝴蝶還能讓村民們增加收入。在金平,已有10多名村民在當地的地西北村成立了「七彩蝴蝶」專業合作社,探索「合作社+基地+科普+保護+產業開發」的致富模式。目前,該合作社的蝴蝶園裡已有20多種蝴蝶,遊客還可以在園裡看到蝴蝶破繭成蝶的過程。
大娟斑蝶
為了提升專業合作社數量和質量,流轉承包農戶閒散土地和村集體低效土地發展種苗基地,以現有58畝基地進行示範延伸,增加種苗供應量,大力培植毛花酸枝竹、中華大節竹、蝴蝶藤、三開藤、柚子、同心結、扶手等蝶卵和蝶蛹寄主植物,積極培育馬利筋、五色梅、一品紅、夾竹桃等蝶蟲和彩蝶的蜜源植物,為多個品種蝴蝶繁殖提供「居住」場所,保證食物充足。
優越斑粉蝶
根據不同蝴蝶種群的生長習性和繁衍周期,按時間先後順序多點覆蓋培養發展寄主及蜜源,補齊短板、拉長長板,構建全周期蝴蝶繁衍生態系統,把蝴蝶集中爆發期從1.5個月延長至6個月,加快形成彩蝶競相亮相、翩翩起舞、絢麗奪目的良性互動,提高觀賞度。
動員「土專家」「田秀才」參與監測
精準保護蝴蝶品種
為了讓自然出現的蝴蝶盛景持續,金平縣充分發揮金平生態研究院作用,引進國內10所院校及科研單位80位專家引領蝴蝶谷生態保護和科技研發,發掘動員縣內「土專家」「田秀才」參與適時監測蝴蝶生長繁衍狀況,充分利用電子監控、高清拍攝等高科技實施蝴蝶信息收集和展示,強化生活環境及生長過程溯源,為精準保護和大眾觀賞提供科學依據。
同時,對10餘種稀有蝴蝶和木蘭科金葉含笑、馬兜鈴、蒼耳子、紅花木蓮、野生花椒樹等寄主蜜源,加強物種、種群屬性跟蹤分析研究,組織開展科學幹預保護,力爭增殖量從150萬隻/年增加到600萬隻/年;加強對美鳳蝶、巴黎翠鳳蝶、金鳳蝶、柑橘鳳蝶、達摩鳳蝶、雲南麝鳳蝶等中等保有量蝴蝶的跟蹤監測,及時掌握種群繁衍變化動態,對數量連續3年趨於減少的及時納入科學幹預;圍繞箭環蝶、青斑蝶、枯葉蛺蝶、紅鋸蝶、白鋸蝶等常見蝶群,加強定期研判,科學抑制天敵,防止數量急劇減少或單一蝶類無限制增加擠壓其他蝶類生產空間。
結合蝴蝶生物學、形態學、行為學、分類學、仿生學特性,加強對蝴蝶與自然環境、蝴蝶與人類關係等各類蘊含文化現象及規律的研究,從「陌上花開蝴蝶飛」「流連戲蝶時時舞」「入簾蝴蝶報家人」等一脈相承的傳統文化和時代文化中挖掘美麗、自由、幸福、長壽、勤勞、忠貞、靜謐、原生態等寓意,拓展「卵似珍珠、幼蟲蓄勢、蛹美如玉、蝶舞花飛」四個蝶變文化內涵,形成獨具特色、系統全面的蝴蝶文化體系。
新聞延展
大理劍川蝴蝶谷
蝴蝶花中嬉戲
每年4月至8月,大理州劍川縣金華鎮雙河村蝴蝶谷就會迎來成千上萬隻蝴蝶,這些精靈們在河流邊、花叢中、樹叢裡翩翩起舞,為夏日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雙河村的蝴蝶以潔白如玉、條紋明顯的白蝴蝶居多,蝴蝶種類涉及眼蝶科、灰蝶科、鳳蝶科等。
2000年5月,劍川縣東嶺鄉雙河村出現奇異景觀,成千上萬的蝴蝶蹁躚飛舞,聚集在石菜江至老君山腳下長約15公裡、寬約2.5公裡的雙河煤礦公路兩側,在當地引起轟動,人們稱此地為「蝴蝶谷」。
當地人介紹,自雙河村部分小煤窯被封閉後,蝴蝶谷的生態環境日益好轉,近幾年這裡的蝴蝶越來越多,今年更是迎來了蝴蝶「大爆發」的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