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閬中民俗「亮花鞋」亮相央視春晚
舞蹈﹃亮花鞋﹄亮相央視春晚。
□記者 李婷
「新年花開,恭喜發財。天地交泰,亮出花鞋。」2月15日,這句閬中古諺化作4分鐘舞蹈「亮花鞋」,登上2018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來自閬中春節文化民俗藝術團和四川大學的39位演員,聯袂星海音樂學院等藝術團體,為全國觀眾展現四川千年民俗「亮花鞋」的古韻,盡顯足尖上的風採。
觀眾贊「舞」:耳目一新又很親切
「亮花鞋」一開場,首先呈現在眼前的是幕布下一雙女孩繡花鞋的特寫。緊接著,頭扎羊角辮的姑娘們微微探出頭,輕移蓮步,雙腳時而緊緊合住呈一條直線,時而又像扇子一樣打開,踢腿收腿間營造出足浪翻滾的視覺效果,把繡花鞋、亮花鞋、賽花鞋、追花鞋的千年古老民俗,生動地展示在舞臺上。在今年央視春晚上,舞蹈「亮花鞋」一登場,就獲得了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耳目一新又很親切啊。」在外地過年的南充觀眾李姝漫告訴記者,家鄉的舞蹈登上春晚,非常自豪。「90後」觀眾馬路遙則認為被擋板遮住的男生,用手去模仿女孩子腳上的倒影,「創意很贊」。來自雲南的觀眾李璐說,節目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科普,讓更多人關注一些有意思的民俗。
「展現傳統民俗文化,排練質量也不錯。」四川省舞蹈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琚渝安說,如果能更集中把「亮花鞋」中的繡花鞋著墨更多,表達效果會更好。
編導說「亮」:四川女孩在「比美好」
「亮花鞋」總編導莫莉回憶,2017年,她和好友到閬中遊玩,在與當地人的閒聊中了解到閬中民間有種足上的舞蹈,叫「亮花鞋」,這讓一直關注民俗舞蹈的莫莉「眼前一亮」。
「『亮花鞋』的『亮』,其實就是四川女孩們在比自己的美好,比自己的幸福。」在當地採風後,莫莉想到,為什麼不把這種美好的狀態帶給全國觀眾呢?「這種古老的民俗本身也是春晚所需要的東西。」
要把民俗變成舞蹈節目並非易事,最終呈現在春晚舞臺上的「亮花鞋」,莫莉進行了4次較大的「全新創造式」編排。最後還出其不意地加入了男性舞蹈演員,側面烘託出俏皮、潑辣、嬌羞的「辣妹子」形象。
「亮花鞋」全部演員超百人,光是讓這麼多人在抬腿、舉步、伸腿時達到默契,並整齊劃一地「亮」出花鞋,就絕非易事。為保證「足上功夫」的質量,團隊在為期近60天的集訓中,保證每天12個小時左右的大量反覆練習。「像保持隊列整齊一樣有量化標準,男演員要配合女演員的腳步,用手去模仿腳上的步伐和倒影。」閬中春節文化民俗藝術團成員劉攀成說道,常常練習了一場舞蹈下來,有團隊成員累得直接躺在地上,但只要一開始排練,不管多累,大家都會抖擻精神投入到舞蹈中。
民俗道「春」:「亮花鞋」背後的春節文化之鄉
「正月裡,梅花開,娘叫女兒心開懷。一學剪,二學裁,三學繡花四做鞋。」在如今的閬中市老關鎮,每年正月初一和二月初二,當地老百姓還會有類似趕集的民俗舞蹈活動,被稱作「女人場」「娘娘會」,讓女性一展風採。
報名參會的女性身著豔麗服裝,穿上新繡花鞋走上舞臺。幕布一掛,姑娘們只能露出腳,通過舞步展示繡花鞋上的圖案。隨後評委把自己手中的「花」擺在最漂亮的繡鞋前面,於是,「花魁」誕生,遊春同樂。
閬中民俗專家李文明介紹,閬中春節民俗「亮花鞋」在明清時最為盛行,也有祈福吉祥和連接姻緣的作用。當時,女人們春節拜佛祭祖後會圍坐在一起,看看誰的鞋子做得漂亮,比一比誰的女紅做得精細,然後一起載歌載舞,期盼來年安康幸福。年輕姑娘們則以「亮花鞋」為媒,吸引情郎們的目光。
閬中市文化館館長袁嫣說,「亮花鞋」習俗流傳至今與閬中的春節文化密不可分。閬中古天文學家落下閎參與創製的《太初曆》,確立了閏月和二十四節氣,將歲首改到正月,農曆正月全家一起過春節的習俗應運而生。因此閬中被稱為「春節文化之鄉」,落下閎也被稱作「春節老人」。除了「亮花鞋」,當地還有「遊百病」「踩高蹺祭祖」「燒花舞龍」「鞭春牛」等極富特色的春節習俗。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