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高三化學複習不同階段的側重點
作者:歷史學的還不錯——用匠心與讀者對話,用良心與心靈對話;不唯利是圖(不以盈利為目的),不隨波逐流;努力做一個「有態度,有溫度」的自媒體。
昨天學校進行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的表彰大會,會上有兩個學科的老師進行了學法的指導,於是我也思考了一下高三化學學習需要關注的幾個點和在不同階段中應該關注的側重點。
我認為,高三化學學習需要關注「記」、「思」、「練」、「考」四個方面。但是不同的複習階段關注的重點不同。
一輪複習時,雖然學生已經學習了高中化學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識,但是知識的熟練程度,以及知識的結構化水平都不高。一輪複習階段關注的重點應該是「記」和「思」。
記憶是思維的源泉,化學在數理化三個傳統的理科學科中來看,需要記憶的知識一定是記憶量最大的,因此在最開始的複習階段一定要注重記憶,記住必要的原理、規律、元素化合物的性質等是後續學習和分析問題的基礎。甚至部分知識不只是要求記住,更要求記熟練,要爛熟於心。
但是只知道記憶還是不夠,還需要「思」,就是要注意在複習的過程中思考。需要思考的維度有兩個,一個是知識橫向的聯繫要思考,努力尋找知識橫向之間的聯繫,使知識結構化;另一個就是縱向的聯繫也要思考,就是要思考知識的縱向思維邏輯關係,努力尋找化學的本原性知識。
相對於「記」和「思」,在一輪複習階段的「練」和「考」都不應該過分強化,一輪複習的「考」和「練」應該定位於檢測記憶和思維的漏洞、強化記憶、固化思維。過分的訓練和考試會擠壓記憶和思考的時間,對於高中化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的掌握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尤其反對在一輪複習中一味通過大量練習來代替一輪複習中的所有問題,事實上,幾乎每一屆學生我都會遇到只知道一味刷題,上課不聽將,課下瘋狂練的學生,他們往往初期成績還可以,到後期會發現有知識和思維的漏洞。
一旦一輪複習結束,高三化學的複習就可以「練」字當頭了,這個時候可以按照套卷和專題兩種形式來進行強化的訓練。用套捲去發現問題,尋找知識和思維的漏洞,然後通過專題訓練的方式來亡羊補牢,查缺補漏。通過訓練固化常見題型解題思維模型,用該部分的習題的熟練程度來節省時間,進而為解決陌生問題留出更多的時間。通過練習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準確度。此時的考試頻率也應該適當增加。
考前一個月,「考」則應該是重中之重。通過考試訓練考場的感覺,適應考試的節奏。依然要注意查缺補漏。注意考試的時間安排,最後的目標只有一個,在有限的考試時間內拿到最高的分數,而不是一定做完,或者全做。對於大部分的同學來說需要戰略性的暫時放棄一部分題目,反而可以拿到更高的分數。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在考試後認真對比自己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之間的差別,去尋找描述性問題的關鍵字和回答問題的邏輯關係,逐步杜絕會而不得分的問題。
自己一時所想,既是自己對自己思考的一種留存,也供有需要的同學參考。
一家之言,對此您怎麼看,留言區見!
1.創作不易,本文是筆者逐字碼出,歡迎關注、轉發,媒體轉載請聯繫授權。
2.文中配圖除特殊標註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