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機文化:將傳統文化融合大數據的商業化應用

2020-12-02 中國網科學頻道

當傳統文化遇上大數據,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作為目前國內最早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大數據作商業化應用的網際網路公司,將這兩者完美結合的靈機文化就是這樣神奇的存在。這樣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會出現怎樣的商機和故事?

有情懷、有溫度的的創業:

通過網際網路新技術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靈機文化,是以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為宗旨,為用戶提供切實生活指導的「網際網路+傳統文化」科技公司。公司成立於2006年,2009年正式進入統文化領域,經過多年的積累,目前已是全球領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整合傳播平臺。旗下擁有200+傳統文化類型APP,集中為國學、文化、中醫、民俗、曆法等不同領域,覆蓋全年齡段的用戶群,用戶總量已超過一億人次,分布在全球157個國家地區。

但靈機文化聯合創始人劉興東強調創造APP產品並不是靈機文化的企業目標。「靈機文化從創業初期擁有明確的目標即以傳統文化大數據為核心業務,建立獨立的靈機大資料庫。用戶使用APP的同時後臺自動收錄用戶數據,隨後通過精密的AI算法將用戶數據進行消化及轉化,最終凝成有規律有體系的資料庫並將此作用於用戶、企業和社會。」不久前,靈機文化與中華文化促進新媒體中心達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對於這一裡程碑式的舉措,劉興東表示:「中華文化促進會作為最大規模、最具代表性的全國性社會組織(NGO),靈機文化與其結合能從政策層面打破傳統文化難以傳承的瓶頸現狀。雙方創造新內容並藉助新媒體的方式將傳統文化的傳播輻射範圍擴大化、深度化。」

據悉,靈機文化已與華為、小米、魅族、樂視、酷派、金立、格力、阿里雲等知名科技品牌達成合作關係。靈機大數據的算法植入在這些品牌當中,使得更多的應用程式越來越完善。且在2016年,靈機文化受Google邀請參加Google 全球開發者大會,旗下產品在海外市場多次受到Google Play推薦。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成為靈機文化的一個鮮明的標籤。

靈機文化聯合創始人馮劍榮表示:「我們的理念,就是通過網際網路新技術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希望更多正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服務當下社會,而我們長遠的願景是希望融合中華傳統文化和東方人工智慧,探索人類智慧生命科學。」

在靈機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對權威、正統、優質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給行業以及社會帶來了積極影響。據馮劍榮介紹,為了讓很多正統的文化避免失傳或者被錯誤解讀,他們籤約了來自大陸,香港,臺灣的一些知名學者,民俗專家合作。這些老師的智慧結晶,經過產品經理和程式設計師最終以一個程序,一個在線服務展現在用戶面前。目的是為了把權威的,正統的,優質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來,並且讓全球的華人都可以非常便捷的使用,讓大家正確的看待和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這個過程中,靈機文化有做過諸多嘗試。「目前我們開發了200+不同的傳統文化類APP,最近兩年,我們更強調讓傳統文化生活化、時尚化,深入到用戶的生活場景,覆蓋更多的年輕用戶。我們此前和UBER一起合作過,通過打車來學習傳統文化,也和輕奢品牌bubble合作推出過限量款的產品,傳統文化的直播,我們現在也做的不錯,今年我們有一檔新的國學類大講壇叫做《靈機問道》,首發當天同步在直播平臺進行,觀看人數最高峰值超過五百萬。」馮劍榮表示。

正是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造就了靈機文化有情懷、有溫度的創業。

靈機獨特的生意模式:

三種盈利模式並驅大數據成未來規劃

據悉,靈機文化目前的盈利模式,由廣告、內容和電商三部分組成。廣告方面,靈機旗下目前有超過一億的用戶,多年的數據積累和算法優化,已經形成了非常清晰的用戶畫像,行為特徵,人群精準,目前和很多的品牌在廣告上都有深入的合作,頗受廣告商青睞;內容方面,因為籤約了兩岸三地數百位的專家學者,內容質量優秀加上傳播玩法新潮,比如今年出品的二十四節氣相關內容欄目《節氣說》反響很不錯,在相關內容付費領域潛力巨大;電商方面,成立有專門的文創品牌順歷優品,以傳統文化生活化、時尚化的理念,推出過順歷丁酉年黃曆記事本,順歷花開富貴原木筷等多款產品,上線京東眾籌一周就獲得成功。「整體來說,因為用戶在傳統文化這個領域裡對於服務需求是很多樣化的,因此我們在產品、內容、線下都有開展相關的業務,現在已經打通了線上和線下,是一個非常完整的生態閉環。」馮劍榮強調。

對於未來的發展和規劃,馮劍榮表示,「靈機文化會開放自己的數據中心和AI算法,幫助更多的品牌接入。截止目前,國內前十手機廠商內置的日曆功能,有一半使用的是靈機文化提供的智能黃曆算法;同時靈機文化還發布了一個為行業開放合作的『甲骨文計劃』,開放靈機文化的各項能力,幫助第三方企業完善用戶服務和功能,提升盈利能力。」展望未來,馮劍榮以過去的數據舉例,「去年根據衛計委的統計中國有1750萬左右的新生兒,我們的寶寶起名類產品表現優異,有超過6成的新生兒家庭使用靈機文化的取名解名服務。在母嬰市場,起名是個剛需,通過靈機文化的大數據和AI智能算法,減少起名重複,增加個性和美感,姓名作為一個重要的大數據,可反映出當前的社會趨勢以及文化動向。未來,靈機文化會通過更多像起名產品這樣的AI大數據整合,圍繞用戶實際需求提供場景化服務,以及開放這些數據能力,幫助合作夥伴深度了解自己的用戶特徵,正確判斷用戶行為。」

獨家內容創業經:

「信」字當頭,「勇」於挑戰

談及靈機文化創業團隊如何看待創業,馮劍榮表示,「我們公司內部一直很鼓勵創業精神,因為創業需要強大的信念和勇氣,曾經我們也經歷過帳上發不起工資的程度,但我們還是堅持下來了。所以在現在靈機所提倡的企業價值觀『信、德、仁、勇』當中,『信』放在第一位。創業者要有堅定的信念,才能夠堅持下來,過於浮躁是不可能成功的;除了信念的『信』,還是誠信的『信』,對你的用戶和投資人誠信,『信』是一個企業的經營之道。創業,首先要深刻理解『信』這個字。」

最後,談及對年輕創業者的寄語,馮劍榮強調,「對於年輕創業者,除了堅持的信念,這裡我想說的是『勇』,肩負使命,勇於創新,勇敢接受挑戰。網際網路行業瞬息萬變,唯有不停的接受變化,超越自己,讓創新成為企業的第一驅動力,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焦點

  • 跨界融合新玩法!靈機文化助力網際網路+傳統文化轉型
    在「網際網路+」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傳統文化產業的轉型發展正面臨著各方各面全新的挑戰,而其中來自跨界轉型的困惑和難題成為了傳統文化與時俱進道路上繼續解決的痛點。「十三五」規劃中對文化產業的改革發展提出多項建議,也正是社會對文化改革發展的迫切需求使得傳統文化轉型這一話題被拋上桌面。當前,傳統文化如何深化轉型?如何通過網際網路傳承並保留文化的正統?
  • 文化復興夢:靈機文化助推網際網路+傳統文化創新轉型
    如今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傳統文化的傳承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難題。當今,如何有機融合「網際網路+傳統文化」打造文化傳承新道路,是這個時代賦予我們不可逃避的責任。網絡已經成為網民了解傳統文化的首要渠道。以靈機文化為例,據悉靈機文化在早些年探索傳統文化產品形態時做了很多工具類的產品,用戶覆蓋了全球168個國家和地區,積累了1億多的華人用戶,是相當紮實的傳統文化知識數據體系,成為行業領先的佼佼者。
  • 靈機文化:網際網路平臺引擎 喚醒傳統文化
    在中華文化促進會指導下由靈機文化創立的中華文化促進會新媒體中心也受邀出席會議,文促會新媒體中心主任、靈機文化CEO劉興東應邀出席會議。,要承擔探索創新網際網路+傳統文化的任務,同時挖掘自媒體和國際媒體的潛力,擴展對外文化傳播窗口,將傳播效果最大化。
  • 傳統文化新玩法,靈機文化直播算姻緣備受關注
    而靈機文化是少數將姻緣作為關鍵點,選擇為單身群體提供類心理諮詢服務的品牌。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又是全國最大的傳統文化整合傳播平臺,靈機文化在「傳統文化生活化」「傳統文化結合現代生活節奏」上做了很多嘗試,開拓積累了相當多的資源,也嘗試了許多不一樣的傳統文化的新玩法,比如靈機文化此前七夕做過的直播算姻緣,在七夕秀恩愛的高發時刻,靈機文化更希望通過七夕話題關心單身人士的感情狀態。
  • 傳統文化領域新動向,靈機文化和邵偉華達成戰略合作
    導語: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在網際網路時代正在變得更加多元化,傳統如易學泰鬥邵偉華老師一樣的專家,憑一己之力傳播傳統文化,創新如業內領先的網際網路品牌靈機文化,通過科技和移動網際網路覆蓋全球用戶傳遞中華文化,而現在,代表著兩種不同傳承方式的力量,即將結合在一起,文化的傳承會迎來顛覆性的改變嗎?
  • 靈機文化助力2016廣東網際網路大會打造「網際網路+傳統文化」專場
    記者了解到,以傳承國學文化為宗旨的靈機文化也已成為此次大會「網際網路+傳統文化峰會」的專場合作夥伴。來自香港的靈機文化成立於2006年,於2009年開始專注傳統文化領域,其開發的傳統文化類APP有200多個,包括國學工具,生活指導,專業服務等領域,代表性的產品有靈機妙算、順歷、修行者等,而就順歷一款產品就有3000萬用戶。
  • 靈機文化馮劍榮: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易學大有乾坤
    靈機文化馮劍榮: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易學大有乾坤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銳評】現在什麼傳統文化都已經開始網際網路化了,易學,在我們看來很神秘的一門傳統文化也開始被人使用移動網際網路進行傳播了。
  • 海外市場持續發力,靈機文化再度被Google Play 頭條推薦
    在海外Android平臺發行的應用如果能夠被谷歌google play推薦,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數量頗高的優質自然流量,是各大廠商布局海外之後,全力必爭的重點廣告位。區別於國內的第三方手機應用市場,Google Play的推薦位並不是給錢就能上的,而能在Google Play上獲得官方推薦,對開發者是莫大的肯定。
  • 專訪靈機文化丁志鋒,講述1億國學愛好者是如何匯聚的
    按傳統易學的解釋,因為今年是丙申年,丙屬火,申屬水,水火交戰,因此就是雨水和酷暑相伴。在當下的社會中,這是一種具有「神秘感」的解釋,卻也在一次次的得到事實的驗證,讓人不得不為古人的超前的大數據推算而折服。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移動網際網路的衝洗,以及西方文化的大批量灌輸,新一代年輕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已日漸消退,也更少年輕人會去學習其中深奧晦澀的知識體系。
  • 靈機文化公益跑資助貧困學生 勇者不懼一路砥礪前行
    9月2日,靈機文化廣州分公司團隊登上白雲山,一路與登山者共享靈機價值觀,也用在山間拾荒的行為來踐行公益。這是靈機文化今年第三次公益活動,宣傳環保的同時,捐資資助貧困生。磨礪身心、修煉意志,靈機文化將以更好的團隊,更新的技術,更沉的積澱,在未來,將中華傳統文化,於網際網路平臺去傳承和發揚。
  • 中醫的崛起之路:靈機文化引領網際網路+轉型新趨向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擁有2000多年的中醫醫學文化是其中的國學瑰寶。歷經千年傳承到21世紀,中醫醫學文化目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並在現代醫學的競爭中,中醫的傳統道路何去何從?網際網路+轉型發展是擺在中醫眼前的迫切需求!  不可否認,中西醫之爭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上最易引起爭論的話題之一,科學性這一點也是中醫最容易被攻訐的部分。
  • 靈機文化產品海外受追捧,受谷歌邀請參加I/O大會
    而來自中國的靈機文化,作為網際網路+傳統文化的領導者,被特別邀請前往美國出席I/O大會,並受邀參加了由Google高層組織的亞太重要合作夥伴的晚宴,這足可以看出谷歌官方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青睞。
  • 風雨同舟十三載,攜手擁抱新時代—靈機文化十三歲了
    2019年6月6日,廣東靈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舉辦了13周年 慶典。風雨十三載,在靈機人共同努力奮鬥下,靈機從一個僅有幾位創始人的工作室,成長到如今的規模,這離不開靈機文化獨特的企業精神和文化。
  • 易起問特邀陳帥佛入駐靈機文化,在港澳地區反映強烈
    靈機文化,2006年6月誕生於中國廣州,是一家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科技與網際網路公司。我們的使命是「用東方智慧提升全球人類的幸福感」。靈機文化秉承中華傳統文化中 「信、德、仁、勇」的優良品質為企業價值觀,並致力於為全球億萬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用戶提供優質的網際網路綜合服務。
  • 賀新春,靈機文化成功舉辦首屆民俗文化節
    2月4日,立春,由中華文化促進會新媒體中心和靈機文化聯合主辦,首屆以傳統民俗為主題的「靈機好運節」在羊城廣州圓滿舉行。雖然立春時節還微微有些涼意,但活動現場以十足的年味,引得許多市民留步,熱鬧非凡,一片火爆景象。
  • 靈機文化好內容造國學生態
    網際網路內容創業再次火熱,目前國內知名傳統文化整合傳播平臺靈機文化,也將優質內容的產出提高到了戰略級別,率先成立了第一家線下門店-靈機文化館。該館結合目前靈機文化在網際網路的內容布局,擴展線下的市場空間,形成線上和線下的聯動,打造生態形成O2O閉環,完成內容變現,持續創造優質的國學內容。
  • 靈機文化與中國國旅戰略合作籤約 推動文旅發展之路
    雙方負責人均表示,今後將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在對外宣傳、策劃專業活動、旅遊產品研發、市場推廣、民俗文化體驗等領域進行深度全面的合作,聯合開闢傳統文化高端定製旅遊線路。靈機文化是全球華人地區知名的網際網路+傳統文化身心靈健康平臺,以傳承專業正統的國學文化為宗旨,為用戶提供切實生活指導。靈機目前擁有超過1.5億的用戶,覆蓋國家及華人地區,同時與上百位國學老師籤約合作,是網際網路傳統文化領域的知名品牌。
  • 多維探索 鋒尚文化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破次元融合
    近年來,隨著時代流行的轉換,傳統文化的傳播面臨著一定的困境。作為文創界的領軍企業之一,鋒尚文化將傳統文化與數位技術深度融合,創新了傳統文化的表達形式,以一系列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詮釋了傳統文化的當代魅力。
  • 隨手記攜手靈機文化推出今日財運 新年招財指南一應俱全
    日前,國內用戶量最大的記帳理財App隨手記,攜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整合傳播平臺靈機文化,在隨手記App內推出了隨手財運功能。用戶可免費獲得個性化的今日財運測算,更有機會獲得來自香港民俗文化專家麥玲玲的獨家預測。即日起,用戶通過隨手記App內積分商城、記帳流水動態貼圖位,以及相關的閃屏、消息推送,均可以進入隨手財運頁面。
  • 二次元與傳統文化的融合:《超自然公務員》舞臺劇化,於今年上線
    近日,漫畫《深夜的超自然》公務員宣布將舞臺劇化,計劃將在今年上線。《超自然公務員》的舞臺劇化是二次元和傳統文化相融合的典型代表,相信在吸引一大批二次元迷觀影的同時還能夠擁有喜歡傳統文化的粉絲觀看。在現代,傳統文化和二次元文化的融合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在國內,國漫作品被改編成舞臺劇的例子並不少,例如知名度很高的國漫《秦時明月之夜盡天明》就是經典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