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廣州獲選為世界銀行「中國可持續發展城市降溫項目」的首個試點城市,旨在通過試點實踐並藉助世界銀行網絡分享知識與經驗,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可持續、可負擔的降溫解決方案。
可持續降溫(Sustainable Cooling)是世界銀行近年來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城市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新的著力方向之一,主要通過自然調節或人工幹預控制和減輕城市熱島效應,優化城市微氣候,提高城市氣溫舒適性。 廣州作為全球亞熱帶地區人口與經濟活動最集中、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開展可持續發展城市降溫的創新實踐,既是廣州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積極探索,也是踐行生態文明思想、推進城市綠色發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行動。 我們將本次試點工作稱為廣州「酷城行動」(Guangzhou Cool City Action)(註:「酷城」源於英文Cool City音譯,指環境舒適、氣溫清爽的城市)。 從本日起,將開展為期1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誠摯邀請您參與問卷調研,共同為廣州「酷城行動」出謀劃策。
請大家談談炎熱感受和納涼高招,誠摯邀請您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參與問卷調查。我們保證對您的信息保密,您的回答僅作研究分析之用,謝謝您的大力配合與支持!
![]()
為延展工作面,我們希望徵集廣州的市民及企業在城市降溫方面的小「妙招」及優秀案例,在世界銀行平臺上進行推廣,如您有意願加入「酷城行動」,分享您的智慧與經驗,請將相關材料提供至urbancooling@gz.gov.cn,讓我們一起,把廣州變得更涼快!
![]()
可持續城市降溫(Sustainable Urban Cooling)「知多少」 可持續城市降溫,具體是指通過自然調節或人工幹預減少城市建成環境內熱量吸收、排放和積蓄,達到降低城市環境溫度,控制和減輕城市熱島效應,提升城市城市氣溫舒適性的活動。這是國際社會正在興起的科學降溫方式,將促進城市降溫從傳統製冷工業單一視角到城市綜合視角轉變。
聯合國人居署和世界銀行前期開展的有關可持續城市降溫研究指出,科學正確的降溫方式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降低能源消耗有重要意義,對保持經濟繁榮和人民健康均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受氣候變暖影響較大的國家,推進城市熱島緩解將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 目前,新加坡、巴黎等先鋒城市正在開展可持續城市降溫的相關研究與行動。在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支持下,新加坡政府與學界正在聯合推動「冷卻新加坡」計劃(Cooling Singapore Project),探索城市降溫的新策略,減緩城市熱島效應(UHI),提升室外熱舒適性(OTC)。巴黎正在推進城市綠洲計劃,使用遮陽設施、綠化、滲透性表面和反射性鋪裝等措施將校園轉化為城市綠洲,並在課外時間向公眾開放,作為社區的納涼避暑場所,該計劃預計在2040年全面完成對800餘個校園的改造。
a.自然為本、引風入城: 採取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溼地恢復、森林恢復等),保護並恢復城市的大型冷源。同時,通過連接城市的主要開敞空間、自然線性要素、低密度建設空間,構建城市通風廊道系統,提升城市空氣流通能力、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b.可持續降溫綜合設計: 在街區和地塊尺度,運用契合風路和光照的綜合性設計手法,使用整個地區環境達到最大的通風效果和最大的互相遮擋,從而提升局地環境的氣候舒適性。 c.低碳導向規劃: 開展土地利用規劃和以交通為導向的開發工作,減少工作與家庭、娛樂、教育和日常購物場所之間的通勤距離,減少公共和私人交通車輛的碳排放和熱量產生。 d.海綿城市規劃: 利用儲水技術和設計原則,幫助城市保存水分,使城市降溫計劃成為水、綠地、農業、綠化等綜合系統的一部分。
a.高反射性表面: 包括高反射屋頂、高反射牆面、高反射鋪面。在建築物屋頂、外牆和路面、街道使用白色、淺色或其他反射率高的冷質材料,可減少太陽輻射的吸收,緩解熱島效應。 b.滲透性表面: 包括綠色屋頂、綠色牆面、透水性鋪裝。綠色屋頂和立面可以降低建築內環境和外表面溫度,並通過植物蒸散降低附近環境氣溫,減少建築製冷需求與城市熱量積累;透水性鋪裝則通過截留城市雨水進行蒸發降溫。 c.城市公園與綠化: 植被具有高反照率和低熱導納特徵,有助於減少城市地區的光照積累,並通過提供蔭蔽將太陽輻射產生的熱量最小化,從而顯著改善熱舒適性。
a.採用綠色節能設計的新建築, 包括廣府民居傳統降溫措施,以減少能源和水資源消耗,改造舊住房存量。
城市熱島效應:
![]()
圖片來源:四川科技館
城市熱島效應是自1960 年代開始,在世界各地大城市所發現的地區性氣候現象。具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發熱、建築物和道路等高蓄熱體及綠地減少等因素,氣溫明顯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
全球變暖:
![]()
圖片來源:世界氣象組織, 《The Global Climate in 2015-2019》
2015-2019年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個年份,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1℃。
多尺度熱環境監測技術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多尺度的地表溫度監測技術,如宏觀層面 的衛星遙感影像定量反演地表溫度、中觀層面的無人機搭載熱紅外傳感器、微觀層面的手持熱紅外成像儀等,這些技術為我們全方位掌握城市的熱環境提供了可能性,是開展可持續城市降溫的重要基礎與技術支撐。
a.宏觀尺度:衛星影像地表溫度反演
![]()
數據來源:Landsat 8熱紅外波段反演地表溫度(左),Landsat 8真彩色圖像(右)
b.中觀尺度:無人機遙感技術
![]()
c.微觀尺度:手持熱紅外成像儀
![]()
最後,再次誠摯邀請大家記得掃頁面開始的二維碼,支持參與填寫問卷。
點擊下方原文連結也可以參與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