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etflix上熱播的最新一季《王冠》展現了王室成員在心理健康問題上的掙扎,並描繪了威爾斯王妃黛安娜在巴黎車禍中不幸死亡前的那些歲月。
哈裡王子在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時只有12歲。
正如國外暢銷書《從車禍中恢復:恢復生命的完整指南》中所提到的那樣,那些直接或間接接觸車禍的孩子們在心理上會受到巨大創傷,這種創傷往往被忽視。由於兒童不太懂得如何使用語言來表達對創傷的反應,人們很容易認為他們「沒有事」。但事實上,情況並非如此。
哈裡王子曾公開談論心理創傷對自己情緒的影響,並且一再強調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於其知名度的關係,哈裡王子的這番言論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在那次採訪中,他坦率地談到了自己20年來是如何避免想起母親。
(哈裡王子和他的妻子)
「我處理這件事的方式就像是把頭埋在沙子裡,不去想我媽媽,因為想她有什麼用呢?」哈利回憶道。「這只會讓你傷心,不會讓她回來。所以從情感的角度來說,永遠不要讓你的情緒成為任何事情的一部分。然後我與朋友隨意聊了幾句,突然之間,所有這些我從未處理過的悲傷開始浮現在我面前。」。
不願承認和處理他的悲傷對他的個人和職業生活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哈裡王子並不單純地只是自己不願意,而且還受到了文化和羞恥感的影響。
一方面,英國人秉持著一種在逆境中保持緘默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對哈裡王子根本不起作用。最終,哈裡王子未解決的悲痛變得太沉重,以至於無法承受。
另一方面,人們對於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接受心理治療都會產生強烈的羞恥感,而這種感覺在哈裡王子這個公眾人物上被放大了好幾倍。
這些問題,其實都與我們息息相關。許多心理疾病患者,都承受著「不能說出口」的痛苦,並且因為羞恥感的原因,拒絕治療。
雖然面對著各種阻礙,但最終哈利王子克服了這些問題,下定決心接受了心理治療。
在經歷了治療之後,哈裡王子的心理健康狀態好了不少。他意識到,世界上有許多像他一樣的人,在沉默中遭受著心理疾病的困擾。這些人需要擺脫文化、恥辱感的束縛,及時接受治療。他本人也因此成了精神衛生保健的大力倡導者。
今年早些時候,他還與他的兄妹夫婦聯手推出了「頭靠頭」(Heads Together)的倡議,旨在幫助人們減少圍繞心理健康問題而產生的恥辱感。
詹姆士·贊德(James F. Zender)博士《從車禍中恢復:恢復生命的完整指南》一書的作者,也是一位擁有30多年治療創傷經驗的臨床和法醫心理學家。在過去的15年中,他潛心從事車禍創傷的治療和護理。
(贊德博士)
哈裡王子的故事引起了他的興趣。
在贊德博士的心理治療實踐中,他發現,那些從事具有男性化特徵工作的男人,比如軍事特種部隊,往往是「受傷」最深的。這些工作的特質無形中要求他們以「刻板男性」的形象來束縛自己——不能隨意哭泣、不能隨意表達自己的情感、要積極開朗。這使得大量的負面情緒被埋沒在了他們的心中。
這些人最終在心理治療過程中獲得了足夠的勇氣去面對那些威脅——那些曾經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悲痛感。
贊德博士有幸目睹許多「強人」在釋放多年來壓抑的痛苦、悲傷、背叛和憤怒的情緒時無法控制地哭泣。曾經有一個男人表示自己「哭得像個女人一樣」,擔心贊德博士會認為他很軟弱。而贊德博士卻評價說,事實上他顯示出巨大的力量,哭得像個男子漢。對於那個男人來說,這一點改變了他的生活。
對贊德博士來說,哈裡王子是一個典型的「強人」。他敢於公開討論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是要擁有巨大勇氣的,尤其是在一個傳統上避免情緒流露的文化中。
「他很可能成為後代的榜樣,」贊德博士說:「哈裡王子作為一個被許多人關注的知名人物,主動打破了對未解決的心理創傷的沉默,這一事實是極其令人鼓舞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對於心理疾病的態度越來越開放,有越來越多的名人站出來為相關人群發聲。希望這些聲音,能夠幫助到像哈裡王子一樣,受到疾病困擾卻因為羞恥感和其他因素而不敢向他人傾訴、不敢去醫院治療的人。
對於心理疾病最好的解決方法,首先是預防,其次就是儘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