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書韻飄詩意 紅綠秋色正芳華

2020-12-08 騰訊網

千年書韻飄詩意

紅綠秋色正芳華

——2020年滄州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開幕式推介辭

「九月獅城、惠風和暢、天藍水綠、楓紅果香。」當四季的輪迴,再一次拂過豐收的曠野,在仲秋裡的絢麗與寥廓中,我們又一次相聚在美麗的運河古郡、渤海明珠,共襄2020年滄州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開幕盛典,深情尋根這方「古老大地」源遠流長的文化基因,殷殷聆聽這片「經濟高地」砥礪前行的鏗鏘步伐,共同開啟這塊「樂享福地」文旅融合的嶄新徵程。

圖/王少華

記得有人曾說過:「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也有人說:「世界那麼大,何不去看看?」還有人說:「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在文旅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滄州,就像一部書,等著我們去觀覽、去翻閱。

書中有我們牽掛的故鄉,雞犬相聞,煙籠人家;

書中有我們尋尋覓覓的詩與遠方,十裡桃花,風景如畫。

今天,讓我們一起停下匆忙的腳步,放鬆疲倦的身心,共同駐足獅城、閱讀滄州,品味詩意書韻。

這書韻,穿越千年,蘊含在啞叭莊龍山文化遺址的斑駁文物中。

在滄州1.4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嵌綴著眾多的古城書院、寺廟宗祠、故居遺蹟。看得見、摸得著,那是歲月打磨的歷史印記,那是穿越古今的文化符號。雕梁畫棟琉璃瓦的滄州文廟、風聲雨聲讀書聲的毛公書院、肅穆巋然鎮京南的河間府衙、半入繁華半飄零的呂家宅門,無不向世人展示著歲月更迭的滄海桑田。

特別是任丘啞叭莊龍山文化遺址,距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出土的陶器、石器、玉器多達1300餘件,這一渤海灣地區龍山文化遺存最為豐富遺址的發現,將滄州地區的文化起點上推至與整個華夏文明等量齊長的跨度。滄州,由此有了雄觀燕趙的眼界,有了傲視齊魯的氣宇。

史跡煌煌,載歷風霜,刻錄著滄州這部書的「厚度」。

這書韻,面朝大海,蘊含在滄州人向海而興的無限憧憬中。

探海:「千童一去知何處,渺渺滄海莫問津」。秦始皇訪仙煉丹尋求不老的鴻蒙夙願,卻成就了徐福這位中國最早的航海家,也成就了鹽山——「中國第一僑鄉」的佳話。

煮海:春秋時期這裡的人們就懂得了「魚鹽之利雄天下」的道理,開始煮海為鹽,章武城遺址、海豐鎮遺址再現了千年以前「萬灶青煙皆煮海」的盛況。長蘆作為我國最大的海鹽場,產量佔到全國的1/4,調節著數億國人「舌尖上的味道」。

興海:在「海上絲綢之路北起始點」,在渤海灣穹頂的「C位」,一座被評為「中國最美港口」的億噸大港——滄州黃驊港盎然矗立。這裡有全國最大的人造金沙灘,有單體投資超千億的恆大文旅城,有歐陸典範的世博歡樂園,有漁家風情的海鮮一條街。

一座港口國際化、產業集群化、全域城市化、環境生態化的現代化濱海新城赫然屹立於渤海之濱。「一渡開先河,一鹽雄天下,一港通世界」。

渤海瀚瀚,向海圖強,探求著滄州這部書的「深度」。

這書韻,鬥轉迂迴,蘊含在悠悠運河的蜿蜒流淌中。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縴夫坦露的脊背和粗壯的縴繩,河道裡的片片白帆和盞盞桅燈,串接起上下一千五百年,聯通起南北三千五百裡。

滄州是大運河流經裡程最長的城市,從「開河鮮」到「賽龍舟」,從「放河燈」到「藏冬冰」,一條河與一座城融為了一體。城與河相依,揮楫奮進而挺立潮頭;河與城共生,滿載文化而源遠流長。「千戶人家盡枕河,萬戶商埠向水開」,點染出滄州人擇水而居、逐水而商的人文布局,也描摹出滄州水文相融、城水相擁的潑墨長卷。

運河盛景,於斯為盛。謝家壩獨具匠心,清風樓巍峨聳立。大運河畔,楊柳依依;河灣深處,蒹葭蒼蒼。春是花的海,秋是果的山,夏日沃野青紗帳,冬季大地裹銀裝。踏臨當年的渡口,遙想曾經繁忙的漕運船隊,直達餘杭;聽一聲船夫的吆喝,響徹雲霄,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河水悠悠,不舍晝夜,流淌著滄州這部書的「長度」。

這書韻,剛勁強健,蘊含在滄州工業文明源起發展的時代節奏中。

如果說,一束束旱鹼麥,拔節向天,展示著滄州人的不屈頑強;一杯杯十裡香,沁人心脾,洋溢著滄州人的熱情豁達,那麼,一口口鑽油井,深潛入地,則彰顯著滄州人的責任擔當。

「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在那激情燃燒的會戰歲月,滄州本地的幹部群眾和全國各地雲集而來的石油工人一起,並肩戰鬥,從激戰任四井到會戰南孟村,從主攻龍虎莊到鏖戰潛山群,處處呈現著「革命加拼命」的奮鬥景象。1976年華北油田建成投產,實現了當年勘探、當年建設、當年開發、當年收回國家投資的「四個當年」,創造了中國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蹟,也抒寫著那一代人的「芳華」。

這種工業文化的火種在滄州大地一經播撒,便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縣域特色產業競相發展。肅寧裘皮交易量佔到全國的70%;東光紙箱包裝機械創造了全國同行業中群體規模最大、產品品種最全、產品性價比最優等「五個之最」;以鹽山、孟村為代表的管道裝備製造業,中低壓管件在國內市場的覆蓋率達80%、高壓管件達70%。湧現出「中國鑄造之鄉」「中國五金機電產品進出口基地」「中國電子機箱製造基地」等一批國字號品牌。

油漿滾滾,機器轟隆,張弛著滄州這部書的「力度」。

這書韻,內外兼修,蘊含在滄州武術生生不息的傳奇傳承中。

滄州作為畿輔重地、水陸要衝,戰事頻繁、民生維艱,故須掌握攻防格鬥技藝方能自救圖存,自古就有「小梁山」之稱,是中華武術的重要發源地、拳種富集地、典範傳承地。這裡門派眾多、豪俠雲集,源起或流傳於滄州的拳械門派有53種,佔到全國的40%;明清時期出過的武進士、武舉人多達1937名,科考武狀元8人。丁發祥、霍殿閣、王子平等名宿巨擘蜚聲中外;吳連枝、王志海、苗曉蘭等中青年武師技藝深厚;王曉楠、崔文娟、闞文聰等實力新秀不斷湧現,奠定著滄州「中國第一個武術之鄉」的武林坐標。

滄州武術根植於民間,「源流有序、拳理清晰」,既有大開大合的勇猛長勢,又有推撥擒拿的絕技巧招。青萍劍輕靈鬥轉、瀟灑飄逸;闖王刀攻守兼備,樸實無華;風魔棍急快迅猛、如瘋似魔;八極拳動如脫兔、靜如處子。這一招一式,無不體現著陰陽互生、剛柔並濟的哲學義理和美學神韻。

武健泱泱,鏢不喊滄,提振著滄州這部書的「氣度」。

今年的旅發大會,由白洋澱畔的任丘市和渤海之濱的黃驊市、海興縣、鹽山縣、孟村縣聯合承辦。五個縣(市)的幹部群眾克服疫情影響和雨季施工等諸多不利因素,加班加點搶工期,日夜兼程趕進度,所有的項目全部按時按質完工。至此,滄州已實現旅發大會承辦地的縣域全覆蓋,「一城一品、一縣一景」的旅發格局基本形成。

「都市田園巧梳妝,獅城勝景比蘇杭。」從2017年至今,我市已成功舉辦四屆旅發大會。

四年來,我們堅持高位推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旅遊業作為加速新舊動能轉化的綠色產業、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幸福產業、促進脫貧增收的扶貧產業,先後贏得「中國濱海旅遊新興目的地」「河北省優秀全域旅遊創建單位」等榮譽稱號。

四年來,我們堅持項目帶動。按照連線成片、分步打造的原則,把一個個「小目標」落地為一個個「實項目」,總投資117億元,共打造旅遊項目37個、新建改造旅遊專用公路108公裡、新建改建遊客服務中心20個,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實現了「雙翻番」。

四年來,我們堅持品牌促動。主動加強與中央、省主流媒體和行業內權威網絡平臺的對接合作,《朝聞天下》《人民日報》等央級媒體多次報導我市經驗做法,微視短視頻播放量超350萬次,抖音站內總曝光達6000萬次。通過品牌推介,滄州武術、木板大鼓、青縣哈哈腔等非遺文化進景區景點,吳橋雜技大世界、滄州鐵獅子等一批具有世界聲譽的文化景區揚名海內外。

四年來,我們堅持全域聯動。著力推動旅遊事業與文化體育、康養醫療等產業深度融合,把旅遊景點串聯成線、網織成面,讓更多的「大珠小珠落玉盤」,進一步豐富全域旅遊的「滄州菜單」。打造了以大運河文化帶、環渤海休閒度假帶、沿雄安生態旅遊帶為重點、各縣(市、區)景區景點百花齊放的全域發展格局,讓更多的田園詩、民俗風、文化歌、生活曲、休閒情,呈現在世人面前。

回望來時路,我們走得很堅定、過得很充實;展望未來路,我們內心篤定、充滿信心。市委九屆九次全會,拉開了「大做沿海文章,苦幹實幹三年,加快推動滄州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序幕。我們堅信,有中共滄州市委的堅強領導,有780萬人民的拼搏奮進,滄州一定能夠打造成為「十四五」時期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和發動機,開創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市、美麗滄州嶄新局面。

愛上一部書,始於她的高顏值、合於她的大容量、久於她的深內涵。滄州這部書悅目賞心、寧靜歸心這部書,讓您雖身處滄州,卻猶如故裡;雖初次相見,卻似曾相識。

現在,我把這部書推薦給大家,讓我們在滄州紅綠交織的無邊秋色裡幸福相約,在獅城傳承千年的歷史書韻中最美邂逅,共覽河海風光之「秀」、共謀多贏發展之「舉」、共興富民強市之「業」。

來源:「滄州文旅發布」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傲雪凌霜多瘦骨,春前臘後正清高;江梅引七首,一脈冰魂夢裡飄
    傲雪凌霜多瘦骨,春前臘後正清高。靜靜的,在文字裡懷想。念遠方,心很暖,夢很長。流年似水,浮世間所有的悲歡。心似梅花香,在歲月中含情怒放。那些曾經刻骨銘心的時光,在記憶裡輪迴著。漸漸的,淡淡的。只想捻一闋詩情,書一懷畫意。靜守一份安然,淡墨紅塵。只願青山長萬世,一脈冰魂夢裡飄。
  • 從異讀看《集韻》系韻書的傳承與演變
    可見,這三部韻書的承襲性非常明顯。這種相似性和沿襲性使得這幾部韻書成為韻書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姑且稱之為《集韻》系韻書。因此,對這一系列韻書從編撰體例、收字、收音、釋義等方面進行綜合比較研究,探討《集韻》系韻書的發展源頭和過程以及編纂理論體系的構建、承襲和發展,歸納中古韻書與近代韻書在編纂理論和方法上的內在關係;對《集韻》系韻書所反映的韻書語音研究價值和現實語音研究價值進行挖掘整理,包括對《集韻》系韻書語音與時音的關係,韻書反映時音的方式,韻書結構關係的調整及其與語音變化之間的關係,韻書由反映書面語音系統逐漸向反映現實語音系統的轉變等
  • 一個詩意千年的鳥-伯勞鳥
    誰能想到伯勞鳥這個傳承千年、蘊含詩意的鳥卻是雀鳥中一種兇猛嗜殺、手段殘忍的肉食性鳥類,被人稱為不是猛禽的「猛禽」。 如果你不經意間在荊棘、鐵絲網、鋒利的樹枝上發現掛有小鳥、老鼠、蜥蜴等小型動物的屍體,那不用問一定是伯勞的傑作。 好了,讓我們看看它們絕代千年的風姿吧!
  • 「鬢毛衰」詩案:「衰」的論爭源於韻書刪改
    這個讀音與首尾兩句的韻腳即「回(此字的中古音為huái)」和「來(lái)」相押,一韻到底。但問題在於,《廣韻》《集韻》及《平水韻》等傳世主流韻書中,「回」「來」所在的灰韻中沒有「衰(shuāi)」字。因此,明代詩論家焦竑、胡應麟等人認為,《回鄉偶書》中的「衰」字「出韻」,這犯了格律詩的大忌。  二是讀作cuī,義為「按照一定的標準遞減」。
  • 推書:《飄》每個女孩都應該讀的書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唯一作品,也是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名的作品,很少有人能通過孤品出名,《飄》的英文名更酷更詩意,GonewiththewinD,隨風而逝!這本書的背景很華麗,有戰爭,變化,貧窮,死亡,詩意的田園生活和種族歧視,我更願意把他當作一個女孩的成長史!
  • 實時楓景,賞楓正當時丨秋色-秋韻-秋意-秋味~盡在清涼寨!
    >漸漸開始綻放著屬於自己的燦爛時光秋季的清涼寨是絢爛的,秋的美,秋的韻,四季芳華,最美深秋,剎那間,秋已至深處.世間萬物變化出繽紛絢爛的色彩,仿佛大自然打翻了調色盤。一陣風吹過,帶落一片葉子,那葉片隨風舞動,象是一小團正燃燒得旺烈的火苗.
  • 相逢山水惠州 詩意綿延千年
    嶺東之雄,羅浮之仙,西子之秀,一千年以來,文人墨客反覆詮釋,慷慨比興,把惠州地理人文魅力濃縮成為可堪仔細品讀的詩句詞章。或許大多數人未曾想到,當時有感而發,落筆寫就的竟是萬人爭誦的名篇,以及綿延千年的詩意。羅浮山常入詩文中。 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詩意之境舊時惠州,是宋人汪應辰筆下的那種「天樣遠」,也是邊陲重地,國之門戶。
  • 遍山楓葉正紅黃
    遍山楓葉正紅黃。雲思浮遠岫,人慾沐高陽。稼穡不辭星戴月,天天牧笛牛羊。宵衣旰食志昂揚。棉糧充囤實,月桂滿庭芳。【孤城 19】從現實生活中發掘詩意,真實不造作。20、臨江仙.喜秋(新韻)文/古道松風世客多言春色好,山翁更愛金秋。琳琅滿目兆豐收。灘田翻稻浪,坡地串珠熟。看水觀山憑興致,邀朋攜伴歡遊。詩詞曲賦韻神州。斜陽喧麗景,明月慶中秋。
  • 沁園春 詠彩葉桂 (詞林正韻第七部平)
    沁園春 詠彩葉桂(詞林正韻第七部平)文/葛霞 圖/蔣銀明變幻多姿,嬌妍清幽,誘詠嘉篇。看沁園春暖,千山紅豔 堤邊秋冷,萬裡嵐煙。樹樹柔情,枝枝翠色,婉曲悠悠惹鳳鸞。臨宮闕,成玉漿佳釀,香醉塵寰。
  • 保利芳華苑售樓部—水木芳華|何永明
    「水木芳華」項目位於禪城區,坐擁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保利集團希望在項目中展現人文氣質,營造社區的文化氣息,打造學院風情的人居小區環境。本案作為「水木芳華」項目的銷售中心,是項目的初步印象,需要彰顯社區的文化底蘊,並以此滋養項目的氣質。
  • 【奮鬥者之歌】安際衡:讓千年磁州窯重綻芳華
    &nbsp&nbsp&nbsp&nbsp讓千年磁州窯重綻芳華&nbsp&nbsp&nbsp&nbsp——記邯鄲峰峰礦區大家陶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安際衡
  • 南紅知識|南紅冰飄、櫻桃紅為什麼在南紅中硬度最大?
    我們都知道南紅的硬度為6.5-7.0莫氏,可以說是一種非常適合雕刻的材料,而這個區間值在南紅的品類中有著不同的表現,要問什麼品類的南紅硬度最大,那我可以告訴你是冰飄和櫻桃紅。估計又有人問:那又是問什麼呢?在這裡我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吧!
  • 【詩詞微塾】如何寫好仄韻格律詩?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三)仄起首句入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 《杜鵑》詩山爛漫,繁花似錦,落日羞紅
    吟杜鵑(平水韻)作者:何笑天陽春三月吐芳華,坡上坳間遍地花。霞蔚雲蒸登絕頂,嵐煙繚繞降階爬。蜜蜂盤旋尋新蕊,蝴蝶翩躚覓嫩芽。末問句,使整首詩意得到升華,令人回味。杜鵑花作者:李朝方三月江南百卉榮,催春布穀正啼鳴。休言塞北杜鵑晚,一任千山漫野紅。
  • 中華奇書《魯班書》為何被禁千年?《魯班書》真的是千年謊言?
    人嘗言:「讀魯班書者,非死即殘,亦或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魯班書》分為上下兩卷,由魯班本人所著,是一本關於土木建築類的奇書。然而就是這樣一本關於土木建築的書成為了民間禁書,而其成為禁書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此書被下了咒語,讀此書下卷者會被閻王爺索命或者遭受不幸,亦或殃及親人。本來造福人民的《魯班書》為何被下了魔咒,使民間智慧失傳呢?
  • 縱目山河披錦繡,綠紅搖曳竟春圖;上平七韻春詩,墨著芳菲任我書
    斷紅應憐千絲柔,晚來風雨,多情為誰惜。——皛玊題記《七律·唱春》(平水韻上平一東)乍暖猶寒拂曉風,慵慵始醒褪朦朧。臨窗讀雅三分豔,踏草尋香一徑通。潑墨鋪宣連秀野,揮毫寄韻到芳叢。梨花笑盡春山雪,雀戲枝頭唱綠紅。《七律·春韻》(平水韻上平二冬)東君遞暖解冰封,一闋春詞韻幾重。
  • 只怕悽涼寒瘦骨,更無嬌豔解凝眉;念念秋風起,遺落芳華卻問誰
    題記:心心念念秋風起,遺落芳華卻問誰?只怕悽涼寒瘦骨,更無嬌豔解凝眉。仰望夜空,蒼涼如水。我的傷悲,恰似花謝亂葉飛。流年的沙漏,搖落一地殘紅成堆。誰能在風花雪月裡,還我素心如月,不再心碎。情絲難剪,輕斟淺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