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撒哈拉之眼
20世紀60年代初,身處太空的航天員在遠離地球高空觀察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撒哈拉大沙漠西南部出現了一隻緊盯著太空的眼睛,這就是撒哈拉之眼。
撒哈拉之眼直徑達到48公裡,海拔高度約400米,整體相當平坦;撒哈拉之眼是同心圓結構,又被稱為「理察結構」,繞地球軌道才得見其全貌。
如今普遍認為,理查特結構是地形抬升與侵蝕作用的結果;結構的同心圓狀痕跡則是硬度較高、不易受侵蝕的古生代石英巖。
二、「冥河」納特龍湖
納特龍湖(Lake Natron)地處坦尚尼亞北部,毗鄰肯亞邊境,位於東非大裂谷東部。
納特龍湖為鹹水湖,水溫可高達攝氏50度,湖水蒸發令湖泊有高濃度的礦物質,pH值可高達9至10.5。
儘管生存條件如此惡劣,一種微生物卻在這種高鹽環境下生存了下來,它就是嗜鹽古菌。這種微生物嗜中溫或輕度嗜熱,生長溫度可高到55攝氏度。正是這些嗜鹽古菌的存在,使得納特龍湖呈現出令人震驚的紅色。
湖中蘊含著東非大裂谷中的火山灰,而火山灰中富含一種叫「泡鹼」的天然化合物,這種化合物由碳酸鈉和微量小蘇打組成,讓湖水達到幾乎強鹼的效果。
科學家認為,動物經過湖面,它們的身體就會被強鹼侵蝕,經過鈣化作用,變成了「雕像」,強鹼水的作用使它們保持了死亡前一刻時的動作。
三、閃電風暴
南美洲委內瑞拉的西北部有一座馬拉開波湖,這裡終年閃電不斷,以卡塔通博閃電而聞名,被人們稱作「閃電之都」。
據了解這種奇異的自然現場已經存在近百年,每年平均可達到297次閃電風暴,8~9月份達到巔峰值。
閃電在夜空中的形成的電弧極為震撼,其長度可達5千米,強度高達40萬安培,其雷暴水平之強,遠在400公裡外就能看到。
科學家研究認為,馬拉開波湖處安地斯山脈,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終年處於溼熱天氣,導致湖面潮溼的空氣越來越多,最終致使閃電風暴頻發,而閃電的多彩斑斕則可能是空氣中不同類型的原子造成的。
四、極地「死亡冰柱」
死亡冰柱是地球南北極海域發生的一種大自然現象。其形成過程為:當南北極的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一般為零下幾十度)海水裡面的鹽分被析出,而海水發生結冰的現象,並且呈柱狀向海底延伸,冰柱所到之處海洋生物被凍死,這一自然現象被稱為死亡冰柱。
有科學家表示,生命可能並非起源於溫暖的海洋,而是起源於海冰,早起生命的形成可能與「死亡冰柱」有關。
「死亡冰柱」造成的海水脫鹽狀態,其實更接近於早起生命誕生的適宜條件,而「死亡冰柱」的形成,可能為第一批生命的誕生創造了必要條件。
五、藍色火山
位於印度尼西亞東爪哇島東部的卡瓦伊真火山是世界上公認的酸性最強的火山湖,Ph值僅為0.5。卡瓦伊真火山有一個寬約1公裡的火山口湖,火山口以富含硫磺而著稱。
大量藍色巖漿流出地面,宛如地獄之火,冷豔而神秘。
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由於卡瓦伊真火山口附近地面的大量高純度氣態硫,它們在來自地球表面巨大壓力下被迫上升,被巖漿點燃,產生高達大概40釐米的藍色爆炸。其中一些含硫氣體凝結成液體硫,液體硫在火山口的兩側燃燒並自由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