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扎 西 老 爸 說 育 兒」 的微信公眾平臺
回復關鍵詞 「 故 事 」或「 百 科 」 即可收聽往期音頻
蝸牛從孵化出來便有殼,殼是蝸牛的重要特徵與構造,也是蝸牛的重要分類依據。就如同蝸牛的招牌般,每種蝸牛的殼都長得不一樣,有不同的大小、形狀、構造與顏色,我們可以藉由殼來區分蝸牛的種類。
但對蝸牛而言,殼主要的功能,是在保護柔軟的身體與內臟。殼就像蝸牛永久居住的房子,不但可以遮風避雨,更可以躲避敵害,更可以避免體內水分過度散失,這是蝸牛可以成功登陸生活的重要機制之一。
仔細觀察我們發現蝸牛房子的旋轉方向多是「右旋」的,但也有一些喜歡「標新立異」的傢伙的房子是「左旋」式的。那麼蝸牛殼為什麼是螺旋式生長?
原來,這跟蝸牛自身進化有關。科學家告訴我, 小小蝸牛殼增生組織的幾何順序是標準的對數螺旋線,我們看到的蝸牛殼的結構。一部分是舊的,一部分是新的。
新的部分是通過衍生物連續地增長,長在舊的部分上,往復不斷地從小到大,就形成了標準的對數螺旋線。而且新增生出來的每部分均嚴格按照原先已有的對數螺旋線結構增生,從不改變。就像地球按固定軌道圍繞太陽旋轉一樣,有趣的是蝸牛殼可以幫助蝸牛躲避危險。
圖文來自網絡 音頻 扎西
教育的智慧源於對生活的細膩和感悟
微信ID:sanren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