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北京12月4日訊 12月3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主辦的「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來2017年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北京站複賽圓滿落幕。來自北京、內蒙古等地的5支隊伍從複賽中脫穎而出,拿到了進入決賽的「門票」。
「探知未來」2017年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北京站完美收官。圖為活動現場。活動方供圖 千龍網發
「探知未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旨在鼓勵「新一代」青少年學生積極參與科普實踐,激發青少年夢想、關注未來。本屆大賽由中國科技館、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承辦,中國三星獨家公益支持,公益合作組織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會。北京賽區由北京、天津、內蒙古三個地區組成,前期通過地區推廣、校園推廣、現場比賽、網絡報名等多種方式,共招募了約2200支團隊報名,徵集了約1400件參賽作品,通過科普實驗單元排行榜、創意作品單元專家評審審議等方式,最終65支團隊脫穎而出,進入北京賽區現場複賽。
「對青年人來說,參與『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不僅是為了學習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索過程,更為重要的是提升了他們運用創新智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一種更為綜合、更為全面的『學以致用』的創新能力。」中國科技館副館長廖紅表示。
北京站複賽中,來自內蒙古工業大學的ChinaDream團隊的橋梁設計理念得到了評委的高度認可,力學結構、外觀設計、成本和質量等方面都達到造橋要求。據悉,大賽「未來出行」單元的優秀橋梁設計作品,將有機會在貴州、廣西、江西等地落地使用,為當地群眾的出行帶來便利。為此,參賽同學們前期赴當地進行了橋址實地勘察,這也成為了本屆大賽的創新之處。
「探知未來」2017年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北京站完美收官。圖為活動現場。活動方供圖 千龍網發
來自北京市通州運河中學的李金坡老師表示:本次大賽活動,把學生課堂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成果,一方面激發了他們對科技、對創新的熱情;另一方面,為國家未來科技發展培養了大批有激情、有理想的人才。」
「我們這個魔方姬靈感源自 Jay Flatland 的超高速魔方機器人,但我們為其採取了全新的圖像識別算法、機器學習算法和控制算法,完成了一套在低成本下能達到近似解算效果的魔方機器人系統。」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董宗昊解釋說,他們的這個參賽作品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可操作性。同時,馬格努斯效應小車、同步機械臂、會過人的足球機器人......來自北京、天津、內蒙古等高校的同學們奇思妙想、動手實踐,展示了各自的巧妙創意。
」據悉,自2013年起,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大賽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今年的活動在賽事命題、參賽人數、輻射範圍等方面均較往年有所突破。作為深度支持這一活動的中國三星,借用自身科技創新、技術經驗等優勢資源,通過競賽和科普教育的方式,為熱愛科技的青少年提供免費參賽、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喚起並實現他們心中的科學夢想、關注科技憧憬未來。